周先軍 董 巍 蘇泰民 馮 鋒 余鳳嬌
1 四川金域醫學檢驗中心實驗診斷部,四川省成都市 610052;2 四川省人民醫院;3 西藏金域醫學檢驗中心實驗診斷部
維生素 D是一種人體必需營養素,其來源主要是皮膚下7-脫氫膽固醇在紫外線照射下合成[1],食物中含量較少。西南地區地理、氣候環境特殊,及時了解0~18歲兒童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含量,并根據檢測結果糾正生活方式和補充維生素D尤為重要。本研究回顧性分析西南地區0~18歲兒童青少年維生素D含量狀況,探討主要影響因素,為西南地區預防兒童青少年維生素D缺乏提供科學依據。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8年6月—2021年5月西南地區各醫院送檢金域醫學實驗室128 960名0~18歲兒童青少年血清25(OH)D檢測結果為觀察對象。本研究已通過金域醫學安全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實驗方法 樣本準備:取空腹靜脈血4ml,離心分離血清,2~8℃保存,3d內檢測。檢測方法: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LC-MS/MS)。液相色譜儀型號:Shimadzu LC-20AD XR HPLC PumP,Shimadzu SIL-20AC XR auto samPler,Shimadzu CTO-20AC column oven;質譜儀型號:AB Sciex API 3200 MD;質量控制:每批次檢測進行室內質控,每年均通過衛健委臨檢中心室間質量評價。參考標準:定義25(OH)D<20ng/ml為缺乏,20~30ng/ml為維生素D不足,>30ng/ml為充足[2]。
1.3 影響因素分析指標 本研究納入分析的影響因素包括:地區、性別、年齡、季節。地區分為云南、貴州、四川、重慶4組;性別分為男、女2組;年齡劃分為嬰兒期(≤1歲)、幼兒期(1~3歲)、學齡前期(3~7歲)、學齡期(7~10歲)、青春期(10~18歲)5組;季節分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次年2月)4組。

2.1 基本資料分析 兒童青少年血清 25(OH)D 總水平見表1、表2。西南地區兒童青少年血清 25(OH)D 總缺乏率19.2%(24 763/128 960),不足率37.2%(47 987/128 960),充足率43.6%(56 210/128 960)。128 960例0~18歲兒童青少年25(OH)D 水平為(29.16±10.89)ng/ml,其中男性 70 321例,血清 25(OH)D 水平為(29.74±10.87)ng/ml;女性58 639例,血清25(OH)D水平為(29.47±10.85)ng/ml。血清 25(OH)D 的缺乏、不足和充足在不同地區、性別、年齡、季節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1 西南地區0~18歲兒童青少年25(OH)D狀況分布[n(%)]

表2 西南地區0~18歲兒童青少年25(OH)D濃度水平分布
2.2 不同性別與年齡段兒童青少年血清 25(OH)D 水平比較 兒童青少年體內血清 25(OH)D 水平隨年齡的增長呈下降趨勢,且各年齡階段血清 25(OH)D 水平均呈現男性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不同性別與年齡0~18歲兒童青少年25(OH)D濃度水平分布比較
2.3 不同性別與季節兒童青少年血清 25(OH)D 水平比較 夏、秋季兒童青少年血清 25(OH)D 水平高于春、冬季,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各季節均男性血清 25(OH)D 水平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4。

表4 不同性別與季節0~18歲兒童青少年25(OH)D濃度水平分布比較
2.4 西南地區0~18歲兒童青少年25(OH)D缺乏多因素影響分析 以上材料可見,地區、季節、年齡與性別均對兒童青少年25(OH)D有影響,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將以上單因素進行以缺乏、不足與充足為因變量,地區、季節、年齡、性別為協變量的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年齡影響最大(P<0.01,OR值分別為4.508、2.498),地區影響最小(P<0.01,OR值分別為1.039、0.922)。見表5。

表5 西南地區0~18歲青少年兒童25(OH)D缺乏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本文結果顯示,西南地區0~18歲兒童青少年25(OH)D血清濃度均值為(29.16±10.89)ng/ml,低于甘肅省32.52ng/ml,廣州市36.1ng/ml,高于沈陽地區24.63ng/ml。缺乏率19.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7.9%,高于甘肅地區9.71%,廣州地區4.7%[3];不足率37.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1.6%[4],廣州地區22.1%,與甘肅地區35.39%基本一致[5-6]。
西南地區中,0~18歲兒童青少年25(OH)D血清濃度均值貴州最低,缺乏率貴州最高,云南最低,這可能與日照[7-8]、氣候有關。相關資料表明,除云南日照射時數全年為2 200~3 000h,其余三地日照射時數全年均只有1 000~1 400h,尤其貴州陰雨天氣較多、日照時數較短。本文結果顯示,貴州在各個季節兒童青少年25(OH)D血清濃度水平均最低,貴州天氣、地理環境可能是導致其兒童青少年25(OH)D整體水平偏低、缺乏率最高的主要原因。
本文表明,隨著年齡增長,兒童青少年25(OH)D血清濃度水平均逐漸降低,缺乏率逐漸升高,學齡期、青春期缺乏率高達40.6%、58.9%,與沈陽、廣州、重慶等研究一致[5-6,9]。這可能與隨著我國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母乳維生素D含量低,維生素D對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性認知提高,嬰幼兒期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或飲用添加維生素D的配方奶粉成為常態有關。但隨著年齡增加,人群對于補充維生素D重要性逐漸淡化,特別是學齡期開始后,隨著學業加重,戶外活動減少、偏食,加之青春期是人體第二個生長發育高峰,對維生素D需求大幅增加,故缺乏尤為明顯。
本文結果顯示,兒童青少年中女生25(OH)D血清濃度水平在不同地區、年齡、季節均明顯低于男生,且隨著年齡增長,濃度水平差距越大。原因可能為:(1)相較于女生,男生更愿意進行參與戶外活動,接受日照時間更長;(2)隨著年齡增加,女生使用防曬用品、化妝品的概率增加,影響皮膚合成維生素D;(3)維生素D與貧血相關,女生生理原因對維生素D需求更高。
不同季節,西南0~18歲兒童青少年25(OH)D血清濃度水平夏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與甘肅等研究不一致[6]。這可能與西南地區春冬季陰冷天氣較多、夏秋季日照時間較多的地理環境有關。
本研究優勢在于:(1)數據量大,有較好的統計學意義;(2)LC-MS/MS方法檢測25(OH)D ,是臨床生化小分子檢測的首選方法[10]。局限性在于:(1)缺乏部分臨床數據,如維生素D補充、可能影響維生素D代謝藥物使用情況;(2)缺乏統一的維生素 D 缺乏和不足標準,可能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西南地區0~18歲兒童青少年維生素D缺乏、不足率較高。25(OH)D對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有重要意義,西南地區由于地理原因,陽光照射時長、強度偏低,日常飲食缺乏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應在鞏固現有嬰幼兒期25(OH)D水平基礎上,加強學齡前期、學齡期、青春期兒童青少年25(OH)D科普宣傳,通過檢測及時發現不足,結合具體情況通過增加戶外活動、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等個性化方案,預防改善兒童青少年25(OH)D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