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巧真 陸應玉 孫俊波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輸血科,安徽省合肥市 230601
心肌梗死(Mi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表現(xiàn)為胸痛、心肌損傷、缺血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引發(fā)其他不良癥狀,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2]。該病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多由生活不規(guī)律、工作壓力等因素誘發(fā),且該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早期診斷對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積極影響,以往臨床多通過心肌損傷相關指標進行判斷,其中心肌肌鈣蛋白中心肌肌鈣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為心肌損傷特異指標,輕微損傷后,其水平逐漸上升,對評估患者早期診斷及術后療效存在積極意義[3]。氨基末端pro腦鈉肽(NT-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實際是腦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前體降解后的化學結(jié)構(gòu)之一,可以理解為BNP的代謝產(chǎn)物。相比于BNP,NT-proBNP的半衰期更長、穩(wěn)定性更好,因此NT-proBNP檢測早期或輕度心衰的敏感性更高,更適用于臨床醫(yī)生的診斷應用。NT-proBNP水平與心功能分級相關,檢測其水平可有效反應MI患者預后[4]。目前臨床關于MI患者與血清NT-proBNP水平、cTnI表達的研究較少,本文選取200例MI患者,分析NT-proBNP、cTnI水平與患者預后的相關性。具體內(nèi)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1月—2021年4月收治的200例MI患者為觀察組,另選取在我院體檢的健康人群120例為對照組。入選標準:(1)無精神疾病者;(2)患者及家屬知曉此次研究內(nèi)容;(3)患者無溝通障礙。排除標準:(1)存在惡性腫瘤者;(2)存在嚴重的心、肝、腎功能損傷;(3)臨床資料不全者。兩組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組臨床資料比較
1.2 方法 受檢患者于第2天抽取空腹靜脈血5ml,選取熒光免疫法檢測cTnI水平,試劑和儀器選用美國貝克曼公司提供;選取免疫比濁法檢測D-二聚體(D-D)水平;選取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其NT-proBNP水平;采用電子血壓計檢測舒張壓(DBP)和收縮壓(SBP)水平;選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低密度脂蛋白(LDL);選取酶比色法檢測總膽固醇(TC)水平,選取氧化酶法檢測三酰甘油(TG)水平。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提供。治療期間和出院后,結(jié)合患者病情狀況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必要時進行血運重建。定期隨訪記錄心血管事件(MACE)發(fā)生情況,包括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發(fā)心絞痛、再發(fā)MI。對其隨訪1年,MACE組為發(fā)生MACE的患者,未MACE組為未發(fā)生MACE的患者。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血清cTnI、NT-proBNP水平。(2)對比觀察組心功能不同等級血清cTnI、NT-proBNP水平。(3)對比MACE組和未MACE組基線資料。(4)隨訪1年,進行MACE多因素Logistic分析。

2.1 兩組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對比 觀察組血清cTnI、NT-proBNP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對比
2.2 觀察組心功能不同等級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對比 Ⅳ級血清cTnI、NT-proBNP水平高于Ⅲ級、Ⅱ級、Ⅰ級,且不同等級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觀察組心功能不同等級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對比
2.3 MACE組和未MACE組基線資料對比 對200例患者隨訪1年,其中退出4例,中途因聯(lián)系方式丟失、家庭住址變換等因素脫落6例,190例患者完成最終隨訪。55例患者發(fā)生MACE(死亡5例、心力衰竭25例、再發(fā)MI 15例,梗死后心絞痛10例)。經(jīng)單因素分析顯示,MACE組與未MACE組患者性別、吸煙史、高血壓史、糖尿病史、TG、TC、心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年齡、SBP、cTnI、NT-proBNP、LDL、DBP、D-D水平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MACE組和未MACE組基線資料對比
2.4 MI患者隨訪1年的MACE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分析,cTnI、D-D、NT-proBNP為MI患者發(fā)生MACE的危險因素。詳見表5。

表5 MI患者隨訪1年的MACE多因素Logistic分析
MI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發(fā)病時可對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造成損害,且伴有心源性休克、心衰等并發(fā)癥,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患者猝死[5-6]。另外,由于該病受損部位較為特殊,受損后,患者可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肢體、語言功能障礙,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一定影響。臨床多選取藥物治療雖可改善癥狀及生活質(zhì)量,但藥物不良反應較多,服藥后可能出現(xiàn)頭痛、面紅、脈搏減慢、胃腸道等不良反應。因此早期診斷并治療,對降低其病死率存在積極影響[7]。隨著各項心肌標志物的發(fā)現(xiàn),該病診斷標準也在發(fā)生改變,除早期診斷,這些生化標志物在預后評估方面的應用意義逐漸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
血清cTnI為急性MI優(yōu)選血液檢查指標,是一種高靈敏度、高特異反應的心肌損傷血清標志物,對MI、小灶性MI的診斷、病情監(jiān)測、預后判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8]。NT-proBNP具有重要的病理與生理意義,通過檢測NT-proBNP水平,可有效反映心血管疾病嚴重程度,其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嚴重,預后越差[9]。本文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血清cTnI、NT-proBNP水平高于對照組;Ⅳ級血清cTnI、NT-proBNP水平高于Ⅲ級、Ⅱ級、Ⅰ級,且不同等級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認為MI患者血清cTnI、NT-proBNP水平較高,且心功能等級越高,其水平越高。
MI發(fā)病快,死亡率逐漸增加,早期診治對提高患者預后存在積極影響。本文對200例患者隨訪1年,其中退出4例,中途因聯(lián)系方式丟失、家庭住址變換等因素脫落6例,190例患者完成最終隨訪。55例患者發(fā)生MACE(死亡5例、心力衰竭25例、再發(fā)MI 15例,梗死后心絞痛10例)。經(jīng)單因素分析顯示,MACE組與未MACE組年齡、SBP、cTnI、NT-proBNP、LDL、DBP、D-D水平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分析,cTnI、D-D、NT-proBNP為MI患者發(fā)生MACE的危險因素。說明cTnI、D-D、NT-proBNP與MI患者發(fā)生MACE密切相關。巢玲等[10]研究指出,NT-proBNP廣泛存在于腦、心肺等組織,有利尿、降血壓等效果,NT-proBNP對MI患者進行檢測,為早期診治提供可靠依據(jù),這與本文結(jié)果相一致。邢寶寶等[11]研究指出,cTnI在診斷MI具有較高的特異度和敏感度,常作為MI的臨床診斷的金標準,cTnI水平在心肌受損后升高,更能提高MI臨床診斷的靈敏度。朱秀英等[12]研究指出,D-D水平是反映MI患者心功能的有效指標,其水平升高顯著增加死亡、再次住院的風險,其水平是判斷患者預后的重要預測因子。因此,醫(y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需綜合判定患者病情狀況,密切檢測cTnI、D-D、NT-proBNP指標,可有效為患者病情程度做出評估,并給出針對性建議,降低MACE風險,提高患者預后。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隨訪時間較短,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增加隨訪時間,可為今后研究提供理論性支撐。
綜上所述,在MI患者中,cTnI、NT-proBNP水平呈高表達,且隨著患者病情加重,cTnI、NT-proBNP水平逐漸升高,因此可作為預測MI患者預后的主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