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娜 臧志娜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核醫學科,河南省洛陽市 471000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臨床常見肺癌類型,其發病機制復雜,臨床誘因較多(生活環境、遺傳因素、輻射、肺部慢性感染等),早期多無明顯特異性癥狀,致使多數患者確診即是中晚期,由于其惡性程度高、生物學特性復雜,中晚期5年生存率尚不足10%[1]。病理檢查作為臨床診斷NSCLC的“金標準”,能較為明確地反映組織病變情況,但由于該方式具有侵入性,在NSCLC早期患者的篩查或普查中難以實施。為提高NSCLC早期診斷率,還需一種簡便、無侵入性、重復性良好、可動態監測的診斷方式。近年來,血清學檢查在臨床廣泛應用,血清腫瘤標志物在癌癥早期普查中廣泛應用。腫瘤標記物是癌細胞產生反映腫瘤存在的物質,但由于腫瘤的多樣化,單項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仍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多種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是當下臨床研究的熱點課題[2]。基于此,本文選取三種腫瘤標志物[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211)、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C反應蛋白(CRP)]聯合檢測,以于本院就診的1 500例疑似NSCLC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探究三種血清腫瘤標記物對NSCLC診斷效能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5月于本院就診的疑似NSCLC患者1 500例作為研究組,其中男1 140例,女360例,年齡25~80歲,平均年齡(53.67±3.24)歲;另納入100例同期入院進行體檢的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75例,女25例,年齡26~78歲,平均年齡(54.01±3.3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年齡、性別比例等)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自立項起,即向醫院倫理委員會遞交申請,在審核通過后開始實施。納入標準:(1)對本研究內容充分了解,自愿參與,并簽署相關協議書者;(2)所有患者均為初次入院治療,近3個月未接受過激素及非甾體類藥物治療者;(3)病史資料齊全者。排除標準:(1)合并有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者;(2)合并有心、肝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3)合并有艾滋病等特殊疾病者;(4)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且已經進展至中晚期者;(5)家屬不支持參與者。
1.2 方法 采集所有受試者空腹靜脈血5ml,利用低溫離心機(型號:TGL-16M,生產廠家: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開發有限公司)分離血清,轉速:6 000r/min,離心10min,抽取1.5ml上清液,使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型號:Atellica IM-1300,生產廠家:西門子股份公司)檢測其血清CY211、NSE、CRP水平,并詳細記錄。研究組患者增加病理檢查,進行腫瘤標記物檢測后均在CT支持下進行經皮穿刺活檢,詳細記錄檢查結果。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血清CY211、NSE、CRP水平。(2)研究組病理檢查結果分析。(3)血清CY211、NSE、CRP檢測及聯合檢測對NSCLC的陽性檢出率。(4)ROC曲線確定CY211、NSE、CRP檢測及聯合檢測的最佳截斷點和診斷效能。

2.1 兩組血清CY211、NSE、CRP水平對比 相較對照組,研究組血清CY211、NSE、CRP水平均明顯偏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CY211、NSE、CRP水平對比
2.2 病理檢查結果 研究組患者經病理學診斷,結果顯示,有1 395例確診為NSCLC。其中435例病理顯示排列成腺腔,確診為腺管狀腺癌;333例腺腔內出現許多乳頭狀,確診為乳頭狀腺癌;212例呈現有小腺泡,確診為腺泡狀腺癌;375例患者癌細胞似鱗狀皮表層形態、有角化、邊界清晰,確診為鱗狀細胞癌;34例患者癌細胞無腺樣排列,細胞大而多形,異型性顯著,具有深層浸潤的傾向,確診為髓樣癌;6例患者呈現腺樣結構或單純癌結構,細胞胞漿內出現大量偏酸性黏液,確診為黏液癌。另外105例患者表現為不規則結節,邊緣模糊,未發生惡性病變,確診為良性肺結節。
2.3 血清CY211、NSE、CRP檢測及聯合檢測對NSCLC的陽性檢出率 本組1 500例患者,經CY211檢測陽性有1 044例,占比69.60%;經NSE檢測陽性1 079例,占比71.93%;經CRP檢測陽性977例,占比65.13%;而聯合檢測的陽性檢出率為90.13%(1 352例),明顯高于各指標單一陽性檢測(χ2=298.046,P<0.001)。
2.4 ROC曲線確定CY211、NSE、CRP檢測及聯合檢測的最佳截斷點和診斷效能 ROC曲線分析顯示,CY211、NSE、CRP聯合檢測診斷NSCLC的準確度95.13%,靈敏度95.84%,特異度85.71%,約登指數為0.816,AUC為0.824(95%CI 0.725~0.864)。見圖1、表2。

圖1 CY211、NSE、CRP檢測及聯合檢測診斷NSCLC的ROC曲線

表2 ROC曲線確定CY211、NSE、CRP檢測及聯合檢測的最佳截斷點和診斷效能
近年來,隨著臨床對惡性腫瘤的深入研究,腫瘤標記物在各類癌癥的早期普查、疾病進展中廣泛使用,且已獲得較高成就。腫瘤標記物是指惡性腫瘤相關組織細胞分泌、釋放在患者體內的生物活性物質。相關研究顯示,正常情況下腫瘤標記物水平均較低,當機體受創發生惡性病變后,可導致相關腫瘤標記物水平迅速表達異常(偏高或偏低),在臨床動態監測,可較為準確地反映疾病的發生、進展、預后等[3]。越來越多研究證實,理想的腫瘤標記物可在患者出現特異性臨床癥狀前即能檢測出水平異常,以便于臨床及時防治,獲得理想效果[4-5]。但由于病灶組織病變中出現的轉化因子、活化因子等均存在明顯相關性,致使多數腫瘤標記物存在多態性、復雜性生物學特性,可同時作用于多個組織或參與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因此,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成為臨床研究的方向和熱點。
本文中選擇CY211、NSE、CRP腫瘤標記物,并分析比較以上三種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對NSCLC的診斷價值。本文結果顯示,相較對照組,觀察組血清CY211、NSE、CRP水平均明顯偏高,進一步說明,血清CY211、NSE、CRP水平變化與NSCLC的發生發展存在一定的相關性。CY211是一種新型診斷肺癌的分化特異的蛋白質,主要分布于單層上皮細胞,有研究發現,當單層上皮細胞發生惡性病變后,CY211水平呈高表達,具有較高的靈敏度、特異度。另外。Zhang Z等[6]學者通過研究進一步提出,在上皮細胞惡性轉化過程中,腫瘤細胞溶解可激活蛋白酶加速角蛋白的降解,進而促使血液中CY211水平迅速升高,可作為片段肺癌進程與臨床療效的指標。NSE是一種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糖蛋白,廣泛存在于神經內分泌細胞及神經元細胞中,而肺癌以神經內分泌性質的腫瘤最為常見,多數研究均證實,NSE診斷非小細胞癌的靈敏度及特異度均較高,是判斷NSCLC的重要標志物[7-8]。CRP是臨床常用于反映機體炎癥的血清指標,正常情況下人體中水平較低,當機體發生急性病變、創傷、感染時,血清CRP水平在4~8h內迅速升高,且升高幅度與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待病情緩解后,迅速降低至正常水平。研究顯示,CRP參與多種疾病的炎癥反應,不受患者年齡、體質等影響,而當患者肺部發生惡性病變時,多存在肺部感染,隨著病情的加重感染隨之加重,肺癌患者CRP水平也異常表達,但并不能直接判斷引發炎癥反應的部位和病因[9]。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經病理活檢結果顯示,1 395例確診為NSCLC,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而以上三種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的陽性檢出率為90.13%,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95.84%、85.71%、95.13%,其陽性檢出率及診斷效能均分別高于各標記物單獨檢測結果,提示CY211、NSE、CRP聯合檢測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有助于提高NSCLC患者的早期確診率,應用價值高。王莉等[10]學者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多種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可有效提高NSCLC早期確診率,準確度高,且操作簡單、無侵入性,可用作早期篩查NSCLC的有效監測指標,為臨床提供數據支持。
綜上所述,CY211、NSE、CRP聯合檢測具有較高靈敏度、特異度,可作為早期篩查NSCLC的有效指標,有助于提高早期確診率,為臨床盡早治療患者提供科學依據,進而改善預后,延長患者生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