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藝惠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兒科,福建省廈門市 361000
危重癥新生兒由于病情兇險、進展迅速,出生后常被收治于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以便于開展更為專業化的救治,阻止病情持續進展,挽救新生兒生命。臨床在危重癥新生兒救治過程中診療操作較多,如靜脈輸液、機械通氣等,在臨床多種診療操作過程中常需要使用醫用粘膠進行管路固定等,以提高診療的便捷性[1-2]。但新生兒皮膚較為嬌嫩,臨床長期隨訪發現醫用粘膠撕拉過程中常出現醫用粘膠相關性皮膚損傷(MARSI),可引起新生兒皮膚發紅、撕脫、水泡等現象,加重新生兒痛苦,并增加局部感染風險,使得病情進一步加劇,故如何預防MARSI的發生成為臨床關注重點[3-4]。而臨床關于NICU危重癥新生兒MARSI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尚未能夠明確,普遍認為與診療操作多、胎齡過小等存在一定關系,臨床還需深入剖析相關影響因素,以便于早期制定預防性護理措施,降低MARSI發生風險[5-6]。鑒于此,本文旨在分析NICU危重癥新生兒MARSI的相關影響因素及預防性護理措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22年5月我院NICU收治的危重癥新生兒89例作為觀察對象,研究已得到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其中男42例,女47例;胎齡30~41周,平均胎齡(36.28±1.25)周;體質量1 025~3 015g,平均體質量(2 134.14±125.79)g;疾病類型:新生兒窒息15例,肺炎31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17例,其他26例。納入標準:均在我院NICU治療;均使用醫用粘膠產品;臨床資料完整;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先天性皮膚病;入院后已伴有皮膚損傷;中途轉院治療。
1.2 方法 所有NICU危重癥新生兒均使用醫用粘膠產品,并依據是否發生MARSI分為發生組與未發生組,通過查閱病例及詢問等多種方式收集兩組患兒性別、胎齡、體質量、住院時長、皮膚潮濕、PICC置管、藍光治療、溫箱溫度、靜脈營養、膚溫探頭使用情況、醫護人員對MARSI認知等多方面信息。先對上述資料開展單因素分析,再行Logistic回歸分析,獲得影響NICU危重癥新生兒MARSI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在調查開始前,由院內新生兒皮膚護理專家進行參與人員統一培訓,確保知曉調查的目的、實施方式等多方面情況,并指導參與人員做好新生兒入院后的全身皮膚評估及皮膚完整性記錄,對于出現皮膚損傷等患兒建立MARSI表單,記錄皮膚損傷發生情況并進行上報處理。所有信息收集匯總后均由專人進行核對,確保錄入信息的真實性。
1.3 觀察指標 (1)MARSI發生率:記錄89例患兒MARSI發生情況。(2)影響NICU危重癥新生兒MARSI發生的因素分析:依據是否發生MARSI分為兩組,收集兩組基礎資料,分布開展單因素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獲得影響NICU危重癥新生兒MARSI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2.1 MARSI發生率 89例患兒中共17例發生MARSI,發生率為19.10%(17/89)。
2.2 影響NICU危重癥新生兒MARSI發生的單因素分析 兩組胎齡、體質量、住院時長、皮膚潮濕、PICC置管、溫箱溫度、靜脈營養、醫護人員對MARSI認知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影響NICU危重癥新生兒MARSI發生的單因素分析[n(%)]
2.3 影響NICU危重癥新生兒MARSI發生的多因素分析 胎齡<37周、體質量<2 200g、住院時長≥18d、皮膚潮濕、PICC置管、溫箱溫度≥30.5 ℃、靜脈營養、醫護人員對MARSI認知低下為影響NICU危重癥新生兒MARSI發生高危因素(P<0.05且OR>1)。見表2。

表2 影響NICU危重癥新生兒MARSI發生的多因素分析
醫用粘膠在臨床應用范圍較廣,利于造口袋、敷料等物品固定于人體表面,輔助臨床多種診療操作開展[7-8]。但臨床長期隨訪發現,使用醫用粘膠過程中易并發MARSI,增加患兒痛苦,且皮膚屏障破壞后對外界病原菌的抵御能力降低,增加感染風險[9-10]。而NICU危重癥新生兒皮膚較為嬌嫩,角質層薄弱,屏障功能欠佳,成為MARSI的高危群體。本文結果顯示,89例患兒中共17例發生MARSI,發生率為19.10%,提示NICU危重癥新生兒MARSI風險較高,故還需及早明確相關影響因素,以便于更好開展針對性預防。
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胎齡<37周、體質量<2 200g、住院時長≥18d、皮膚潮濕、PICC置管、溫箱溫度≥30.5℃、靜脈營養、醫護人員對MARSI認知低下為影響NICU危重癥新生兒MARSI發生高危因素。分析原因為:(1)胎齡<37周:新生兒本身皮膚較為稚嫩,角質層、真皮層等均較為薄弱,使用醫用粘膠產品,在粘膠牽拉作用下則易出現皮膚損傷,且胎齡越小則皮膚越為嬌嫩,故胎齡小則MARSI風險高。(2)體質量<2 200g:體重越輕則機體各方面發育越不成熟,加之NICU反復侵入性診療操作,又進一步破壞皮膚屏障功能,使得醫用粘膠牽拉作用下更易出現皮膚損傷。(3)住院時長≥18d:住院時間越長則提示患兒病情越嚴重,且長時間住院過程中醫用粘膠產品使用頻率更高,故更易發生MARSI[11-12]。(4)皮膚潮濕:皮膚潮濕會破壞皮膚屏障的完整性,影響角質層內多種細胞因子間的排列,故在使用醫用粘膠產品過程中更易受到摩擦或撕拉等刺激,引起皮膚損傷。(5)PICC置管:PICC置管是NICU常見操作,具有留置時間久、穩定性好等優勢,能夠避免反復穿刺損傷。但PICC置管一方面提示患兒需長期進行輸液等操作,病情方面更為危重,且置管期間也需定期維護導管,更換醫用粘膠用品,反復撕拉刺激下會對皮損屏障功能造成較大損傷,增加MARSI風險[13]。(6)溫箱溫度≥30.5℃:需要住在溫箱的新生兒一般胎齡較小,皮膚屏障功能發育相對欠佳,且溫箱內溫度的升高會引起局部皮膚溫度的升高,增加經皮失水量,且溫度高會一定程度上增加醫用粘膠產品的黏性,使得移除過程更為困難,撕拉下易引起皮膚損傷。(7)靜脈營養:開展靜脈營養支持的新生兒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營養狀態欠佳,而營養不良會引起皮膚微循環障礙,使得皮膚保護能力下降,該過程中頻繁使用醫用粘膠產品,也會增加皮膚損傷的風險。(8)醫護人員對MARSI認知低下:醫護人員對MARSI認知不足會導致日常操作維護方面熟練度欠佳,一旦操作不當,如錯誤粘貼或移除粘膠劑,則會造成真皮層或表皮層剝離,且新生兒同一個部位粘貼,反復刺激也會增加皮膚破損的風險,導致MARSI發生。因此,臨床還需依據該類高危因素開展針對性預防護理措施:(1)加強皮膚情況評估,尤其對于早產、體質量輕的新生兒均每日定期評估皮膚狀態,避免出現皮膚潮濕等現象,以降低MARSI風險。(2)在多項診療操作過程中盡可能減少醫用粘膠產品的使用,非用不可時,也需做好粘貼位置等方面評估,避免反復在同一個部位粘貼,以免持續刺激局部皮膚組織,引起不必要的損傷。(3)在日常診療過程中做好高危因素的識別,對于伴有高危風險的新生兒需進一步加強皮膚護理,并做好營養支持工作,糾正新生兒異常營養狀態,以促進皮膚屏障發育成熟。(4)加強醫護人員MARSI相關知識培訓,并規范化醫用粘膠產品日常操作,注意粘貼及移除時動作輕柔,以減輕撕拉損傷,保護患兒皮膚屏障功能[14-15]。
綜上所述,胎齡<37周、體質量<2 200g、住院時長≥18d、皮膚潮濕、PICC置管、溫箱溫度≥30.5℃、靜脈營養、醫護人員對MARSI認知低下為影響NICU危重癥新生兒MARSI發生高危因素,還需及早開展預防性護理,消除該類因素影響,以減少MARSI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