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麓
(山東省泰安市婦幼保健院 泰安 271000)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一種視網膜疾病,主要因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使蛋白質糖基化,導致視網膜小血管在高糖的作用下出現損傷,進而引發視網膜毛細血管病變[1]。糖尿病患者眼底病變早期為非增殖期,癥狀較為輕微,臨床以眼底滲出、點狀出血等癥狀為主,若未能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當病情發展至增殖期后,視力會嚴重下降,甚至造成失明,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3]。因此,盡早采取有效的治療改善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視力,延緩病情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現階段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療,其中羥苯磺酸鈣較為常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視力,但長期應用極易出現副作用和耐藥性,療效欠佳[4]。非增殖期視網膜病變屬中醫“云霧移睛、消渴目病”范疇,消渴日久、氣陰兩虛、目失所養是其主要病機,治療需以活血化瘀、益氣養陰為主[5]。活血化瘀湯具有通絡明目,活血化瘀之效。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應用自擬活血化瘀通絡湯聯合西藥治療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126 例醫院2020 年9 月至2022 年9 月收治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63 例。觀察組女27 例,男36 例;年齡44~72 歲,平均(58.36±4.57)歲;眼底病學分期:Ⅰ期12 例,Ⅱ期38 例,Ⅲ期13例;病程3~15 年,平均(8.69±2.14)年。對照組女26例,男37 例;年齡43~71 歲,平均(58.32±4.59)歲;眼底病學分期:Ⅰ期13 例,Ⅱ期36 例,Ⅲ期14 例;病程4~15 年,平均(8.71±2.16)年。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西醫符合《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2014 年版)》[6]中相關標準;中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中相關標準,主癥:視物模糊、目睛干澀;次癥:肢體麻木、口干咽燥、倦怠乏力、氣短懶言、頭暈耳鳴;舌苔脈象:舌苔紅,少苔,脈細澀;主癥結合舌苔脈象兼備2 項次癥即可診斷。(2)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青光眼、視網膜脫落、視神經疾病等其他眼科疾病者;(2)存在嚴重造血功能或心腦血管疾病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4)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5)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行常規治療,包括降血壓,調血脂和飲食管控等。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口服羥苯磺酸鈣膠囊(國藥準字H20110031),0.5 g/次,3 次/d。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加服自擬活血化瘀通絡湯,取黃芪15 g、當歸15 g、赤芍12 g、桃仁12 g、紅花12 g、生地黃10 g、蒲黃10 g、枸杞10 g、女貞子10 g、水蛭6 g,加入500 ml 清水中進行煎煮,取汁250 ml,1 劑/d。兩組連續治療3 個月。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顯效,患者治療后眼底出血、滲出等癥狀明顯消失,視力恢復到發病前水平;有效,患者治療后眼底出血、滲出等癥狀有所改善,視力較治療前進步2 行以上;無效,患者治療后未達上述標準。總有效=顯效+有效。(2)比較兩組中醫證候積分:于治療前后評估,主要包括目睛干澀、氣短懶言、視物模糊、頭暈耳鳴等內容,每項6 分,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明顯。(3)比較兩組視網膜血流動力:于治療前后采用超聲多普勒血流檢測儀檢測兩組視網膜中央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PSV)、視網膜中央靜脈回流速度(CRV)、阻力指數(RI)和舒張末期流速(EDV)。(4)比較兩組血管內皮功能: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促血管因子生成素-2(Ang-2)和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5)比較兩組不良反應:如發熱、惡心、食欲下降、胃灼燒等。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的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視網膜血流動力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視網膜血流動力學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的RI、CRV 水平均降低,PSV、EDV 均升高,且觀察組RI、CRV 水平低于對照組,PSV、EDV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視網膜血流動力學比較()

表3 兩組視網膜血流動力學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的VEGF、ICAM-1、Ang-2 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比較(ng/L,)

表4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比較(ng/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2.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由于機體糖代謝紊亂,導致視網膜屏遭到破壞引起,是一種以視網膜內類脂質滲出、視網膜微血管瘤及視網膜內出血為特征的眼部疾病[8~9]。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眼底檢查可見眼底血管形態改變,癥狀較為輕微,若未能及時進行有效控制,當病情發展至增殖期時,會對視力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甚至失明,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羥苯磺酸鈣是一種血管保護劑,能夠調節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性紊亂,減少視網膜血管細胞的滲透性,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從而緩解眼底滲出和出血等癥狀,但長期應用易出現耐藥性[10]。
中醫認為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由于熱結陰傷,血絡瘀阻,津液虧虛,無法上榮于目,目失濡養而發此病,因此治療需以化瘀通絡、益氣活血為主[11]。VEGF 能夠參與到血管新生過程,可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促進內皮細胞增殖,刺激血管生成,其水平變化與病變程度密切相關[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PSV、EDV 均高于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RI、CRV、VEGF、ICAM-1、Ang-2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自擬活血化瘀通絡湯聯合西藥治療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利于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臨床癥狀和視網膜血流動力,降低血管內皮功能指標,且治療中未增加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活血化瘀通絡湯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明目之效,方中黃芪可益衛固表、溫養脾胃;當歸可補血活血;赤芍可清熱涼血、散瘀止痛;桃仁可活血祛瘀;紅花可散瘀止痛;生地黃可養陰生津、清血涼血;蒲黃可活血祛瘀、收斂止血;枸杞可清肝明目;女貞子可滋補肝腎、明目烏發;水蛭可破血通絡、逐瘀消癥[13]。現代藥理學表明[14~15],黃芪不僅能夠雙向調節血糖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還能改善患者視網膜微循環障礙;當歸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較好的抗血栓作用;赤芍能夠調節患者凝血系統,改善血小板能量代謝;桃仁與紅花能夠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異常,保護與修復毛細血管;枸杞能保護視網膜神經,減輕微血管滲漏;生地黃中有效成分梓醇能夠降血糖,增加胰島素抵抗,從而改善糖脂代謝紊亂,利于延緩病情發展。綜上所述,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采用自擬活血化瘀通絡湯聯合西藥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改善視網膜血流動力,且不良反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