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報》副刊是五四時期中國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婦女問題”專刊是傳播女性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陣地。副刊提倡婚姻自由、女子教育,具有內容全面性、題材多樣性的特點,是新文化運動五四時期思想啟蒙運動的產物。
[關鍵詞]五四時期;《晨報副刊》;婦女問題;思想啟蒙
[作者簡介]孫連娣,河北地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歷史學博士,河北石家莊 050031。
[中圖分類號] G239.2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3)02-0057-03
“副刊作為報紙的一種特殊版面,具有相對獨立性和穩定性,不僅在報紙中與新聞、評論、廣告并列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也具備自身的發展、演變規律。”①五四時期《晨報》開副刊改革之先河,是五四時期中國著名的“四大副刊”②之一,它“打破副刊的傳統風格,把其改造為傳播五四新文化的重要陣地,成為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思想文化‘公共空間”③,尤其“婦女問題”專欄是傳播女性新思想、新文化的啟蒙先行者。
一、《晨報》副刊創刊溯源
《晨報》前身《晨鐘報》,是以梁啟超、湯化龍為首的資產階級改良派進步黨的機關刊物,創刊于1916年8月15日,1918年9月因抨擊時政被段祺瑞政府查封,1918年12月改名為《晨報》,至1928年6月5日停刊。《晨報》在當時的影響力很大,“文化界之白話文及白話文藝,為蒲氏等所提倡,一時大學生爭先投稿,故該報在學界操持莫大威權。日出兩大張,銷路極廣”。④《晨報》副刊為報刊第七版,“《晨報》創刊之時就在第七版刊載小說、詩歌、小品文和學術演講錄等,因隨《晨報》附送,故稱‘晨報副刊”。⑤1919年2月7日副刊正式改版,李大釗任主編,以“新修養、新知識、新思想”⑥為宗旨,1920年7月孫伏園任主編,1921年10月12日《晨報》副刊改為《晨報副鐫》,1925年10月徐志摩任主編。
“婦女問題”是《晨報》副刊1919—1920年特色專欄,“婦女問題為今日世界上之一大問題,本報現于第七版特設婦女問題專欄,征求海內學士名媛對于本問題研究之資料,從明日起逐日登載,無論贊否兩方之意見,經本報認為有登載之價值者,便當發表,原稿登載與否概不奉還”。⑦還設有“論壇”“講壇”“譯述”“通訊”“小說”“劇評”“革命實話”“家庭問題”等欄目,圍繞女性家庭、社會活動展開論述,發表相關論著62篇,具有數量多,內容廣、思想激進的特點,成為宣傳女性進步思想的園地。
二、《晨報》副刊排版及體例
《晨報》副刊全部使用白話文,有斷句,使用標點符號。1921年10月12日開始改為4開4版的單張出版,1925年10月改為8開一張刊印。《晨報》副刊開設有“自由論壇”“譯叢”“講演錄”“小說”“馬克思研究”為固定欄目,“旅俄通訊”“衛生談”為非固定欄目。
“婦女問題”為不定期專欄,報頭書有“婦女問題”。每期的位置和版面字數也不固定,但據統計多數位于第七版,在第五版或第六版也有出現,字數則保持在1000字—2000字之間。從1919年5月4日刊載第一篇《男女交際問題雜感》開始,到1920年2月19日結束,⑧共刊登62期,發表23篇專題文章,總計9萬余字。除在“婦女問題”中刊載婦女文章外,在副刊其他欄目也有零星,如在“小說”“劇評”“講壇”“通訊”等欄目。
三、《晨報》副刊主要觀點
縱觀《晨報》副刊所涉及的“婦女問題”,主要圍繞女性婚姻、女性教育、女性家庭等方面展開,也涉及女性職業、女性社交、女性參政、女性人格等內容。但1920年所刊載的女性文章較之1919年,在篇幅和內容均有所降低,這也反映了社會時局的變化對女性解放思想傳播的影響。
(一)提倡婚姻自由,反對包辦、買賣婚姻
《晨報》副刊中刊載女性婚姻問題的文章有18篇,為“女性問題”研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個方面。《晨報》副刊中反對舊式婚姻,例如報刊中所刊載的莫尼桑《情量》、王郁宣《愛情不是自決的嗎》、宋懷玉《白受了一番痛苦》、水澄《公園之哭聲》、楊鐘健《殺兒子的父親》等文章,在潘公展《中國婦女是有人格么》一文言道:“這種婚姻——差不多可以說‘拍賣的婚姻,‘賣牌子的婚姻——完全是剝奪女子的人格。”⑨從不同程度和角度揭露了封建式婚姻對女性的壓榨。而在副刊中極力倡導女性新式婚姻,是一種自由、自主的婚姻模式,文章評論道,“(愛情)本原的、專一的、自主的、熱烈的、興奮的、賭生命的”⑩力求男女之間的婚姻上達到平等的關系。
(二)提倡女性教育,提高女性知識水平
清末民國初年所提倡的女子教育較為局限,當時教育總長湯化龍言道:“余對于女子之教育方針,則在使其將來足為良妻賢母,可以維持家庭而已。”?隨著女性思想的不斷進步和解放,婦女開始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有識之士認為:“夫我國的教育家,猶以為賢妻良母主義乃金科玉條,此實不徹底之至也。”?據統計,《晨報》副刊中關于女性教育的文章達十余篇,如《何謂女子問題》《婦人問題的先決問題》《中國婦女是有人格么》《北大男女共校以前的我和以后的我》等文章,其中有潛龍評論道:“女子在社會上之勢力,自能蒸蒸日上也。”并“教育上,男女之平等,理宜然耳”。?均表明女性教育的重要性,這也是女性地位提高的表現。尤其是女性的高等教育,在副刊中出現較多,呼吁男女同校,大學開放女禁等口號,直接推動了中國的教育改革歷程。
(三)提倡婦女解放,女子當自強
《晨報》副刊所刊載女性解放問題的文章所涉獵范圍極為廣泛,包括家庭關系、社會交往、參政議政、女性職業、女性人格等多個方面。康白情《大學宜首開女禁論》言道:“婦女解放運動的潮流已經彌漫了全世界……這種潮流到了中國,卻遇著了‘禮教之大防把他搪住。……但他何嘗是搪得住呢?……恐怕‘禮教之大防固然是終久要被他沖潰。”?充分說明婦女的解放問題已成為大勢所趨,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關于女性與家庭關系上,靈芬認為小家庭的流行是對封建傳統大家長制的沖擊,“不當以男子為主體,應當為男女共同生活”。?《晨報》副刊始終認為男女的平等交往是社會潮流所趨。“近來女權發展,又經歐洲的大戰爭,從前男子的職業一大半都靠女子來擔任,此后男女間互助的關系無論在何等方面必與單純男子方面或單純女子方面一樣。我國永遠能嚴守從前男女的界限,逆這世界大潮流嗎?”?而國內則更因注重男女之間的正常交往,“若果因為解放發生了危險,就不敢去主張解放,這便是叫做‘因噎廢食的呼聲,主張沖破舊觀念的束縛,男女公開交際”。?這也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女子當自強”是《晨報》副刊對女性自主、自立、自由的最終要求,女性解放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密切相連。
四、《晨報》副刊特點
《晨報》副刊的出現具有時代性特點,受到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思想的影響,尤其是李大釗擔任主編時,其關注女性問題,重視女性解放的思想深刻影響了報刊發展的方向,李大釗曾專文論道:“愛情未必與結婚一致,有發生愛未必能結婚,結婚者未必有愛情;或結婚以后,尚有其他戀愛者。吾人茍遇有如此情形,皆應徹底離婚或結婚,以實現愛欲結婚一致,使一家之中,全充滿愛之空氣。”?1919—1920年的《晨報》副刊被賦予李大釗的女性革命思想,這與其后孫伏園擔任主編所倡導的新文學,在側重點上有所不同。
《晨報》副刊以女性內容為特色,所涉及范圍廣泛,具有全面性、深入性特點。為實現女性的全面解放,從婚姻、家庭、政治、經濟、職業、社交等多個方面對爭取更多的女性權利進行闡釋。并能夠根據具體遭遇,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在思想理論上更加深化,而非盲目的喊口號,在潘公展《中國婦女是有人格么》一文提到:“除了現在學界以外,婦女有職業的是很少,傭工不能算為職業的,像‘產婆、‘乳母、‘看護……之內,本是都應該女子做的,然而除了看護婦外,人家就把產婆乳母職業看作下賤的。至于工商兩界,更是沒有婦女的足跡了。”?由此看出報刊關注到女性的切實利益,深入討論女性的出路問題。
《晨報》副刊關于“女性問題”的內容不單限于專欄介紹,還被其他欄目所宣傳,其題材更加多樣。既有“自由論壇”,也有“小說”“劇評”“演說實錄”“通訊”等,它們以不同的文體形式表達女性的共同心聲,因此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吸引更多不同的女性群體去關注社會問題。
從《晨報》副刊的主辦地和文章作者而論,報刊具有北京城市的文化氣息,作者多是具有高知識、高素質的文人,故在風格上更偏向于學術性,惠塘《我對于婦女剪發的管見》一文論證了女性剪發的緣由和必要性。報刊作者如羅家倫、徐彥之、康白情、楊鐘健等人與《新青年》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均是五四運動時期的文化精英。從報刊刊載女性內容而論,更多傾向于與政治相關的女性教育或女性參政議政的主題,這與當時北京城市的政治中心無不相關。
結語
《晨報》副刊所涉“婦女問題”研究順應時代的潮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是清末民初女性思想解放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封建傳統理念進行了猛烈抨擊,極力倡導女性的自由、自主,符合女性思想啟蒙與解放的社會發展趨勢。報刊問世于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時期,諸多文章《貞操問題》《女子問題與社會主義》《娜拉走后怎樣》《論雷峰塔的倒掉》等,宣揚女性的個性解放,與五四運動中科學與民主的主張相吻合,故可認為是五四運動時代的產物。但是,也應清楚地認識,近代中國若想切實解決女性的解放問題,單憑《晨報》副刊的宣傳作用還是不夠的,需要推翻萬惡的封建官僚主義制度,才能實現女性真正自由和解放,“時代的發展可以由婦女走向自由的程度來決定,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標準”。?而副刊恰恰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猶如一把利劍插入敵人的心臟,為女性的解放指引了方向。
[注釋]
①姚福申,管志華.中國報紙副刊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5.
②“四大副刊”是指《晨報》副刊、《民國日報》副刊《覺悟》、《時事新報》副刊《學燈》、《京報》副刊.
③張濤甫.李大釗改革《晨報》副刊的貢獻[J].學術界,2002(04).
④長白山人.北京報界小史[M]//人大新聞系編.中國近代報刊史參考資料(下).
⑤王文彬.中國報紙的副刊[M].中國文藝出版社,1998:7.
⑥北京市婦女聯合會.北京婦女報刊考[M].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119.
⑦康華,李建偉.1919年《晨報》婦女問題專欄述評[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5).
⑧《晨報》副刊中其他欄目也刊載婦女問題的文章,除“婦女問題”固定欄目外,最后一篇文章為1920年5月8日“論壇”刊載的《女子解放進行的保障》.
⑨?潘公展.中國婦女是有人格么[N].晨報,1919-06-24.
⑩滴夷.人格問題與社會組織[N].晨報,1919-06-20.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婦女運動史[M].春秋出版社,1989:91.
??潛龍.我國婦人問題[N].晨報,1919-05-26.
?康白情.大學宜首開女禁論[N].晨報,1919-05-06.
?靈芬.新生活的婦女問題[N].晨報,1919-10-01.
?徐彥之.男女交際問題雜感[N].晨報,1919-05-04.
?蘇甲榮.我們不可“因噎廢食”[N].晨報,1919-12-27.
?李大釗.理想的家庭[M]//李大釗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682.
?燕楠.五四時期婦女解放思潮研究[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