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劉娜 村級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最后一米”,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6月26日,記者從山西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成果,進一步增強村黨組織領導的村級組織體系整體效能,推動健全基層減負常態化機制。山西起草了《關于印發村級組織履行職責事項、協助政務服務事項、出具證明事項、減負措施指導目錄和標識牌內容及懸掛位置參考指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了村級組織履行指責主要工作事項任務,助力村級組織“輕裝上陣”。
《通知》中《村級組織履行職責事項指導目錄》確定了11類事務類別和28項具體事項,其中,宣傳教育類明確了宣傳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法治宣傳教育、精神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職責;組織建設類明確了黨員管理、黨的組織生活制度等方面職責;民主自治類明確了發展基層民主、村務公開、民主監督等方面職責;鄉村治理類明確了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方面職責;平安建設類明確了深化網格化服務管理、平安鄉村建設、應急工作等方面職責;鄉村振興類明確了村級集體資金管理、村級集體資產資源管理、集體土地征收及補償費用的發放、農村產業發展、集體收益分配、生態保護、涉農惠農等方面職責;群團工作類明確了團員管理、團的組織生活制度、工會組織建設等方面職責;權益保障類明確了特殊群體關愛服務方面職責;民族宗教類明確了民族團結宗教事務管理方面職責;日常管理類明確了村級印章管理、村級人員任用、服務管理等方面職責;最后一類是其他依法依規履行職責工作事項。
《通知》聚焦“減機制”,提出從嚴控制村級工作機制設立,聚焦“減牌子”,對掛牌類別、規格、式樣和位置等作出具體規定;聚焦“提效能”,從加強隊伍統籌、優化崗位設置、深化村民自治、推動服務下沉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通知》還對改進村級組織出具證明工作進行了詳細說明。村級組織出具的證明事項涉及廣、種類多、內容繁,還有一些地方要求村級組織出具“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等,給農民群眾帶來極大不便。《村級組織出具證明事項指導目錄》,確定了5項由村級組織出具證明事項,主要包括:在職黨員干部到居住地報到情況反饋,入黨外調政審等發展黨員證明,收養人婚姻狀況和撫養教育能力、收養狀況證明,學生參加活動情況反饋證明,其他依法依規需要出具的證明事項。
下一步,山西省將對照《通知》重點任務,推動市縣兩級部門同時開展清理整治工作,堅決取消沒有法律法規或政策依據、沒有實際效用、村民群眾不認可的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下大力氣為基層減負松綁,讓村級組織有更多精力做好服務村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