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芳
關鍵詞:政治認同、政治信仰、政治道德、政治啟蒙、政治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建團100周年大會上對青年們說,“歷史充分證明,只要始終高舉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共青團才能形成最為牢固的團結、鍛造最有戰斗力的組織,始終把青年凝聚在黨的理想信念旗幟之下”。
八年級上的《道德與法治》第一課中講到,憲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1920年被稱作“破冰之年”。這一年,《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出版,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成立,共產主義小組產生,社會主義青年團問世,一批先進青年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政治信仰,成為共產主義者。共產主義化雪為流、融冰成河,由此起航。
政治道德是對政治權力進行善惡判斷,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規范和實踐的結合。“真正的政治不先向道德宣誓效忠,就會寸步難行。”政治道德具有教化人心、鞭打丑惡、匡扶正義的現實范導和實際效能,政治道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道法課堂上用經典案例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明確政治道德的重要性,如《孫果果案例》《張玉環案例》等,讓學生觀看案例后,學著點評里面人物的特點和司法工作者不同的政治道德,感受到不同的政治道德給人民帶來的極大影響,讓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成大才、擔大任。
思想就是旗幟,旗幟指引方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要堅定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牢固樹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壯志和精神追求。堅定“四個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我們的學生要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忠誠于事業,不斷汲取新時代的堅定力量。
八年級上冊就需要學生堅持黨的領導, 讓學生來動手畫一畫黨旗,深刻認識黨旗的含義:紅色象征革命,黃色的錘子、鐮刀代表工人和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征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著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共產黨之所以能領導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是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的。
政治啟蒙重要的不是意識形態的灌輸,而是培養建構集體和社會合作關系的理性能力,在平等合作的基礎上建立平衡的社會秩序并且參與其中。
激發學生的公民意識,中國人民的身份來之不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需要我們有公民自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才是主人,明確憲法賦予自己的權利,也要承擔相應的公民義務。
道法課堂可以結合公共資源進行政治啟蒙,例如:校史館、烈士陵園、紅色基地等,使得學生有積極的政治情感和主動的政治參與,強化學生對共青團、對黨和國家的情感,產生政治認同。
共產黨人始終堅守“擔當”兩字,革命中求生尋,披荊斬棘,改革中涉險灘、過暗礁、闖激流、新時代自信自強、守正創新、開場了彪炳史冊的歷史性成就,為人民交上了合格的歷史答卷。
“追尋黨史的紅色血脈”“為人民服務初探究”,學生的政治擔當和共產黨的宗旨是一脈相承的,道法課堂上開設故事角,把為人民服務的優秀黨員的事跡講述給更多的隊員聽;課后鼓勵大家參加愛心義賣;走上街頭幫助困難人群排憂解難等活動。八年級學習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引領學生學會承擔自己的政治擔當,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政治義務。道法的課堂政治認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遠大理想,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讓師生共奏政治認同的宏偉樂章。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