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振球 劉澤惠
我國高血壓患者群體龐大,尤其是很多高血壓患者分布于基層,而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醫師工作量大,接診患者時間常有限,難以實現全面、高效的診療。本文以筆者帶領學員們在門診中接診患者、書寫病歷,發現問題并進行講解為線索,歸納總結病例資料,從病史的詢問方式、門診病歷的規范書寫,以及分析疾病發生發展的演變過程,講解如何在門診進行全面的高血壓診療。
1.1 書寫病歷 筆者在門診帶領學員詢問病史,示范門診高血壓患者的診療流程。患者女性,34 歲,以“頭昏、頭痛,發現血壓升高半年”為主訴就診。
現病史:半年前患者開始感覺頭痛、頭昏,曬太陽后或下午癥狀明顯,每次持續0.5 ~1 小時,2 ~3 次/周,無胸悶、心慌,無腿軟乏力,夜尿1 次。當時測血壓約143/100 mm Hg,之前無發熱、咽痛,未診治。近半年來,患者血壓140 ~148/93 ~105 mm Hg。現夜尿1 ~2 次,白晝喝水多時尿3 ~4 次。患者發病以來,精神、睡眠好,體重無明顯改變。
既往史:患者小學、初中、高中時未測血壓,20、27 歲妊娠時測血壓均未被告知高血壓,25、35 歲測血壓也未被告知高血壓。否認糖尿病病史,否認肝炎、結核、傷寒等傳染病病史。
家族史:患者母親40 歲時患高血壓,父親、祖父母、外祖父母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病史不詳。
婚育史:平素月經不規律,14 年前產一子,7 年前產一女,G2P2。
個人史:平素口味不重,無打鼾及夜間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體格檢查:右上肢血壓141/94 mm Hg,左上肢血壓136/94 mm Hg,右下肢血壓145/85 mm Hg,左下肢血壓150/86 mm Hg。心率73 次/min,心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兩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啰音。雙下肢無水腫。
輔助檢查:暫缺。
初步診斷:原發性高血壓可能性大。
處理:完善高血壓患者的常規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血生化、餐后2 小時血糖、甲狀腺功能、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測量、心電圖、心臟超聲、腹部超聲、頸部血管超聲、腎動脈超聲、24 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四肢血壓測量。
1.2 分析常規檢查結果 患者就診當日早晨未進食、飲水,很多檢查在高血壓科做,故大部分檢查當日完善,且回報部分檢查結果,其余檢查由患者3 天后帶回:
1.2.1 尿常規 蛋白(-),潛血試驗(-)。
1.2.2 心電圖 竇性心律,心率60 次/min,未見ST-T 改變。
1.2.3 超聲檢查 心臟超聲:左室舒張末期48 mm,左室后壁8 mm,室間隔厚度8 mm,射血分數60%,三尖瓣少量反流。腹部超聲:多發性肝囊腫。腎臟血管超聲:雙腎腎門及腎內動脈血流速度稍減慢,雙腎符合多囊腎超聲改變,雙腎結石(無數據)。雙側頸部血管超聲、椎動脈超聲:均未見明顯異常。
1.2.4 四肢血壓測量 右上肢118/82 mm Hg,左上肢117/80 mm Hg,右下肢146/84 mm Hg,左下肢137/80 mm Hg。
1.2.5 血常規 白細胞計數4.67×109/L,紅細胞計數4.87×1012/L,血小板計數174×109/L。
1.2.6 血生化 鉀4.2 mmol/L,肌酐61 mmol/L,尿酸253 mmol/L,GPT 8 U/L,GOT 17.1 U/L。TG 1.21 mmol/L,TC 3.43 mmol/L,HDL-C 1.28 mmol/L,LDL-C 1.89 mmol/L。
1.2.7 餐后2 小時血糖 6.03 mmol/L。
1.2.8 腎素 腎素活性2.48 ng/(mL·h),醛固酮159.552 pg/mL,醛固酮與腎素比值6.43。
1.2.9 甲狀腺功能 三碘甲狀腺原氨酸1.55 nmol/L,甲狀腺素 95.76 nmol/L,游離三碘甲原氨酸4.45 pmol/L,游離甲狀腺素14.52 pmol/L,血清促甲狀腺激素2.62 mIU/L。
1.2.10 24 小時動態血壓監測 全天平均血壓118/86 mm Hg,心率77次/min;白晝平均血壓122/89 mm Hg,心率84次/min;夜間平均血壓111/80 mm Hg,心率64 次/min,見下圖。

圖1 患者24 小時動態血壓波動圖
1.3 診斷 原發性高血壓1 級;雙側多囊腎。
1.4 處理 口服替米沙坦40 mg,每日1 次,囑1 個月后復查血生化和動態血壓監測。
2.1 學員書寫病歷 患者男性,41 歲,10 個月前體檢測血壓140/90 mm Hg,之前無發熱、咽痛,當時無頭暈、頭痛,無胸悶、胸痛等,夜尿0 次,晝尿2 ~3 次,未監測血壓。5 天前患者血壓150/106 mm Hg,無頭暈、頭痛、四肢乏力等,夜尿0 次,晝尿2 ~3 次,病程中無陣發性呼吸困難,精神、飲食好,睡眠稍差,體重無明顯增減。
既往史:患者在小學、初中時未測過血壓,高中時血壓130/80 mm Hg,大學時130/80 mm Hg,入職時130/80 mm Hg,25 ~40 歲間隔2 ~3 年體檢測血壓在130/80 mm Hg,否認糖尿病病史,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病史。
家族史:患者父母均有高血壓病史,但妹妹無高血壓病史。
婚育史:24 歲結婚,育有兩個孩子。
個人史:抽煙5 ~6 年,20 支/d,飲酒15 年,1 500 ~2 000mL/d。
查體:右上肢血壓140/100 mm Hg,左上肢血壓156/108 mm Hg,心率72 次/min。
診斷:原發性高血壓可能性大。處理:完善血常規、尿常規、血生化、甲狀腺功能五項、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檢測、餐后2 小時血糖、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腎臟血管超聲、頸動脈超聲、腹部超聲、四肢血壓測量、24 小時動態血壓監測。
2.2 專家診治
2.2.1 核實病史 患者上高中時血壓130+/80 ~85 mm Hg,25 ~40 歲間隔2 ~3 年體檢測血壓在130 ~136/80 ~89 mm Hg,10 個月前體檢發現高血壓后未診治,病程中無胸悶、胸痛,無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四肢活動可。近4 年來,患者每年都來體檢,未被告知高血壓,但體檢報告在附近家中。建議患者取來體檢報告,以明確血壓變化情況。補充查體:心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雙肺呼吸音清,雙下肢無水腫。
2.2.2 檢查結果 患者體檢報告顯示2018 年10 月血壓142/89 mm Hg,2019 年血壓163/99 mm Hg。
2.2.3 分析與處理 根據體檢報告數據顯示,患者高血壓病史由10 個月變為4 年,這樣分析高血壓發生原因更準確,判斷心、腦、腎損害表現更科學。
2.2.4 指出病歷不足 門診病歷是由一位縣級人民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所寫,現病史中沒有靶器官損害相關資料,未問出高中時血壓偏高,25 ~40 歲體檢血壓數值不準確,查體書寫不完整。確保書寫門診病歷的完整性十分重要,這是醫生的必備能力。
2.2.5 講解知識點 經過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后得知,高中時血壓已處在正常臨界狀態,結合現有資料高血壓病史4 年,且一直沒有處理,要考慮到靶器官損害和心血管疾病可能。選用降壓藥物時,應考慮保護患者心、腦、腎,所以給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類降壓藥物更合適。我們就是要“硬查”,明確有無心、腦、腎損害。
3.1 學員書寫病歷 患者女性,54 歲,因“頭昏16+年”為主訴就診。16 余年前,患者出現頭昏,與體位改變無關,于某院測量收縮壓180 mm Hg,舒張壓不詳,之前無感冒、發熱、咽痛,當時無心慌、胸悶、胸痛、心悸,夜尿0 次,白晝尿4 ~5 次,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2.5mg,每日1 次,血壓120 ~130/60 ~70 mm Hg。4 年多前,患者出現雙下肢水腫,就診于貴州某三甲醫院心內科,完善24 小時尿蛋白、心電圖,調整降壓方案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氫氯噻嗪片各2.5mg,血壓120 ~130/60 ~70 mm Hg。3 個月前患者就診于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高血壓科門診,口服替米沙坦1 片,每日1 次,但未遵醫囑。3 天前調整降壓方案為替米沙坦1 片,每日1 次,血壓106 ~109/60 mm Hg,病程中無胸悶、心悸,夜尿0 ~1 次,白晝尿5 ~6 次。
既往史:無外傷史、手術史。
個人史:有打鼾史,無呼吸暫停現象。無吸煙、飲酒史。
婚育史:25 歲結婚,育有一女,52 歲時絕經。
輔助檢查:包括血常規、血生化、尿常規、空腹血糖、餐后2 小時血糖、甲狀腺功能、頸部超聲、心臟超聲、腎動脈超聲、24 小時動態血壓監測。
查體:右上肢血壓139/85 mm Hg,左上肢血壓142/80 mm Hg,心率69 次/min。
3.2 專家診治3.2.1 核實病史 患者16 年前出現頭昏,夜尿1次,于某醫院測收縮壓180 mm Hg,舒張壓不詳,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2.5mg,每日1 次,血壓降至120 ~130/60 ~70 mm Hg,堅持服藥12 年,對分析靶器官損害有重要意義。4 年多前,患者出現雙下肢水腫,就診于貴州某三甲醫院心內科,完善檢查調整上述降壓方案后,血壓120 ~130/60 ~70 mm Hg,堅持服藥。3 個月前,患者就診于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高血壓科門診,查血生化,發現血鉀低,未做其他檢查,予替米沙坦1 片,每日1 次,替換氨氯地平及利尿劑,但患者未遵醫囑。3天前,患者在高血壓科做血生化,調整降壓方案為替米沙坦1 片,每日1 次,血壓106 ~109/60 mm Hg。補充既往史:患者上學時未測血壓,妊娠時未被告知血壓高。補充查體:心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兩肺呼吸音清,雙下肢無水腫。補充處理:血常規、尿常規、餐后2 小時血糖、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檢測、甲狀腺功能、腎功能、離子、24 小時尿鉀、心電圖、心臟超聲、四肢血壓測量、24 小時動態血壓監測、腎動脈超聲、頸動脈超聲。
3.2.2 病歷書寫不足 針對這份門診病歷所述,患者16 年前出現頭昏后進行治療,4 年多前調整降壓方案,中間12 年病史經過并未寫明。3 個月前,患者就診于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高血壓科門診,直接調整了降壓方案,未寫具體做了什么檢查,未按專科進行規范診療。
3.2.3 講解要點 ① 既往降壓藥物為鈣通道阻滯劑聯合利尿劑,不是最合適的降壓方案,兩類降壓藥都主要降收縮壓,鈣通道阻滯劑主要擴張入球小動脈,有少量利尿作用,而利尿劑主要有利尿作用,有少量擴張血管功效,兩藥都可加快心率;② 高血壓科未給患者完善高血壓常規13 項檢查,只做了血生化;③ 患者血壓很高,未分析原因,由兩種降壓藥調整為1 種降壓藥;④ 病歷沒有寫明心血管疾病診療的過程,未系統使用保護心、腦、腎的藥物;⑤ 在未完善腎動脈超聲情況下,給予ACEI/ARB 類藥物治療;⑥ 未分析導致低血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