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谷芬
腹腔鏡手術因在創傷度、損害度、恢復速度等方面的優勢而廣泛應用于結直腸癌,但因結直腸癌嚴重損害患者正常進食、消化與吸收功能,加之手術對胃腸道惡性刺激所引發的分解代謝旺盛問題,使患者營養不良問題尤為突出[1]。同時,結直腸癌患者多并存嚴重恐懼焦慮情緒、治療信心匱乏、治療抗拒行為等問題,損及整體療效的同時甚至會加劇病情惡化進程。我科將共情護理與營養支持精準施護法應用于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中,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與分組 我院2020 年8 月至2022 年4 月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90 例,均順利完成腹腔鏡根治術,未見遠處轉移,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免疫病種,術前重度營養不良、嚴重肥胖,存在精神障礙、認知障礙、軀體障礙。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 例。
1.2 實施方法 對照組按結直腸癌手術進行常規護理施護,包括健康認知干預、生命指征監測、引流護理、并發癥防控等;營養支持方面,以HB 公式為每日耗能量計算工具,經計算明確每日能量供應量并行對應營養支持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共情護理與營養支持精準施護法干預,干預時長為6 天,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1.2.1 共情護理 ① 共情體驗:責任護士于護理查房時主動做出病情與感受問詢,耐心傾聽技巧促成患者無保留表述,明確其所傳遞內容與意義,依患者言語表情、肢體動作等探查內心實況,及時針對顧慮疑問做出科普化應答,不打斷患者表述,亦不做出信息評判,適時以眼神交流、點頭應和等明確的肯定式信息表達自身對患者的理解之情,使其充分感知到護理人員的真誠共情態度與關愛支持信息,觸發溝通意愿,暢達護患溝通途徑。② 換位思考:責任護士主動從患者角度加以思考,想護理對象所想,設身處地感知其當下所面臨的因惡性腫瘤、手術沖擊等所帶來的壓力負荷,面對患者所表達的治療護理不滿意時,給予充分尊重與共情理解,合理適宜調整治療與護理舉措,對不可調整的舉措詳述原因,使護理對象深刻感知醫方尊重信息,認可與配合不可調整的舉措。③ 反饋信息、針對式施教:匯總、分析自護患溝通中所獲取的相關信息,探查確認引發患者情緒負性波動、拒絕治療與護理康復配合的根本要因,以視頻法、講座法、手冊法、圖譜法等宣教形式,面向患者科普化傳授結直腸癌病因病機、手術價值、配合注意事宜、預后、康復等知識技能,使患者步入認同治療價值、配合醫療決策與舉措的良性通道。④ 針對式心理疏通:面對擔憂治療成效的患者,列舉同病種成功手術治療實例以助力其信心的正向構建,面對配合意識與行為較佳者,適時表揚肯定其正性意識與行為,實現陽性強化之效,面對經濟壓力負荷較高者,按其醫保類型完善報銷政策的宣講。
1.2.2 營養支持精準施護法 測算結直腸癌手術患者的靜息能量消耗值,將靜息能量消耗值與活動系數相乘,獲得個性化每日能量供應值,自主活動模式系數賦為1.5,臥床模式系數賦為1.25,輕度活動模式系數賦為1.3。術后首日取全腸外營養支持模式,以“全合一”營養液通過中心靜脈途徑輸注,糖脂比與熱氮比各為4 ∶ 6 與150 ∶ 1,術后第2 天以能全力營養液為腸內營養制劑供能,30 mL/h,500 kcal/d,視患者腸道耐受實況漸次增加用量;術后第3 ~5 天行“全合一”營養液補充,給予全腸營養、熱、氮。
1.3 觀察指標 ① 營養狀況:以主觀全面評定法(PGSGA)進行評價,由自評部分與醫療測評部分構建而成,自評賦分范疇為0 ~5 分,含近期活動功能、飲食狀況、體重變化及相應體征、癥狀等,醫療測評賦分范疇0 ~18 分,含3 個測評內容,分值愈高提示營養狀況愈差。② 應對行為:以醫學應對評分表進行測評,由屈服式應對、回避式應對與面對式應對3 個維度構成,測評條目數共20 個,皆賦為1 ~4 分。③ 生命質量:以WHO 生命質量簡表進行測評,包括社會與生理、環境與心理4 個測評維度,總分值100 分,分值的高低與患者生命質量的優劣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29 例,女16 例,年齡(56.6±7.4)歲;體重(52.6±4.6)kg;疾病類型:結腸癌25 例(55.6%),直腸癌20 例(44.4%)。對照組:男27 例,女18 例;年齡(56.4±7.5)歲;體重(52.8±4.4)kg;疾病類型:結腸癌26 例(57.8%),直腸癌19 例(42.2%)。兩組性別、疾病類型、年齡、體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 0.19、0.05,t= 0.13、0.21,P>0.05)。
2.2 兩組干預前后營養狀況及干預后應對行為比較(表1) 干預前兩組PG-SGA 評分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PG-SGA 評分及屈服、回避評分低于對照組,面對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營養狀況及干預后應對行為比較 ()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營養狀況及干預后應對行為比較 ()
組 別 例數PG-SGA 評分應對行為評分干預前干預后屈服回避面對觀察組 457.3±0.94.1±0.89.9±1.0 12.8±1.2 22.6±1.5對照組 457.4±0.96.3±0.5 11.7±0.8 14.1±1.4 20.4±1.3 t,P0.53,>0.05 15.64,<0.01 9.43,<0.01 4.73,<0.01 7.44,<0.01
2.3 兩組干預后生命質量比較(表2) 觀察組生理、心理、環境、社會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干預后生命質量比較 (分,)

表2 兩組干預后生命質量比較 (分,)
組 別 例數生 理心 理環 境社 會觀察組4517.4±1.419.4±1.016.2±1.317.8±1.3對照組4515.2±1.616.2±1.413.1±1.215.9±1.5 t,P6.94,<0.01 12.48,<0.01 11.75,<0.01 6.42,<0.01
腫瘤細胞的迅速增殖使得結直腸癌患者機體養分大量消耗,加之腹腔鏡手術沖擊所致免疫機能下滑、飲食喪失規律性,使得患者處于嚴重營養失衡困境之中,低蛋白血癥、負氮平衡事件層出不窮。同時,腹腔鏡手術一定程度上對機體胃腸道形成惡性刺激,損及進食有效性,帶來了營養不良問題的急劇加重,體重、免疫力下滑嚴重,術后并發癥風險由此增加,預后堪憂[2]。
營養支持精準施護法可對結直腸癌手術患者受損腸道屏障功能做出良好改善,使門靜脈血中的內毒素水平下降、腸道中的細菌移位率得到控制;還能增強患者體內益生菌黏附于胃腸道黏膜的效能,發揮消化道菌群平衡的積極調節作用;營養素內所含的氨基酸谷氨酰胺成份,具備減少機體肌肉分解、催動蛋白質合成過程、促成免疫細胞增殖等作用,可增強患者免疫機能,使之因腫瘤與手術創傷而形成的應激反應強度得到控制[3]。共情護理使負面情緒獲得宣泄,外來情感支持效能發揮作用,一方面避免結直腸癌手術患者因心緒不佳導致治療依從性下滑而加劇營養不良,一方面驅動其以良好心態配合營養支持、促成營養支持效能的最大化發揮,亦可起到營養改善之效。
結直腸癌手術患者遭受惡性腫瘤、治療負擔、預后擔憂等沖擊而處于心境不良狀態,在消極情緒引領下而傾向于對疾病做出回避、屈服型應對,嚴重損及疾病治療成效。營養支持施護法可為結直腸癌手術病例提供良好的營養狀況,使之免疫機能處于上升通道,較少遭受免疫機能下滑所致各類不良事件打擊,樂于以積極模式做出醫學事件應對。共情護理的實施,護理人員主動關注患者內心所思所慮,引領其充分感知外源性安慰激勵支持,開發利用內源性堅韌、自強效能,擺脫消極悲觀退縮行為模式。本文結果顯示,共情護理與營養支持精準施護法應用于結直腸癌腹腔鏡根治術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營養狀況與醫學應對模式,提升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