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麗 王 敏 陶筱娟 章 權
全髖關節置換術是采用人工髖關節假體代替人體已發生病變髖關節的手術方式,能有效緩解髖關節疼痛、矯正畸形、改善髖關節功能,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為預防髖關節脫位,術后早期患者被要求避免做髖關節過度屈曲的動作,不宜坐沙發、小矮凳等過低的座位。但目前市面上的坐便器常規高度為40 cm,低于多數成年人小腿的長度,患者如廁時會出現下蹲困難,甚至發生髖關節假體脫位。我科研制了一種電動連續升降坐便支架(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號:ZL 2019 2 0302216.1),并于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將其投入臨床,使用效果滿意,現介紹如下:
1.1 材料 電動連續升降坐便支架(實物見圖1)包括支架外殼(由不銹鋼管折彎焊接而成)、升降機構和控制機構。

圖1 坐便支架實物
1.2 制作方法 升降機構包括升降坐板、升降電機。支架外殼內有升降坐板和分別位于升降坐板兩側下方的升降電機。每個升降電機通過輸出軸和運動轉換結構,帶動升降坐板實現軸向運動。升降機構連接控制機構,即控制開關和數顯液晶屏。控制開關用于開啟和關閉坐便支架的升降工作;數顯液晶屏用于顯示升降高度等信息。坐便支架內部結構圖及電子控制圖見圖2。

圖2 坐便支架側視剖面圖與電子控制圖
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首次下地鍛煉時,由醫護人員測量小腿長度,即腓骨小頭至外踝尖下方的距離。患者下地如廁時,按升降開關將坐便支架的高度升至所測量長度以上,數顯液晶屏顯示數值。患者坐于坐便支架上,再次微調至合適高度即可。
坐便支架在電動控制下實現連續升降,有以下優點:① 為患者如廁時提供一定的動力,輔助其完成站-坐-站動作;② 幫助患者維持髖關節安全體位,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有效防止患者如廁時避免髖關節脫位的風險,提高了安全性、穩定性、舒適性;③ 根據個人身高可以調節坐便支架高度,滿足了不同身高人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