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關永維
暑假到了。在享受輕松假期之余,也可以進行閱讀、鞏固基礎、習慣養成等方面的儲值,為新學期加足馬力。

一棵大樹,如果想向上生長,就得先向下扎根。學習也一樣,只有基礎扎實、牢靠,才能靈活應用,完成知識的積累與總結。
女兒上三年級時,開始接觸求面積類型的應用題,學得不扎實。假期時,為了攻克這一難關,我們抓基礎,先弄清楚求面積的基本公式,再熟練求面積的基本題型,之后每天練習。經過一個假期的努力,女兒對求面積的應用題完全掌握,每道題都能抓住關鍵,解答得清楚明白。
據說植物都是有計劃、會思考的,比如沙地馬鞭草。在無垠的荒漠中,可能10 年才下一次雨,但只要下一次雨,這種草就能在幾周內生長、開花、并結出種子。種子扎根入沙土,悉心等待下一次降水的到來。馬鞭草是深耕知識、扎根牢固的典范,每一次降水,就相當于新學期的到來,只要夯實積累,終會枝繁葉茂。
學習中,我們也要做踏實的馬鞭草。趁假期時光正好,努力深耕基礎。
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暑假,正是習慣養成時。
記得去年暑假,女兒每天都要做計算。一開始,她還能認真寫好每一個數,認真去算每一道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她把數字寫得飛起,錯誤頻出。我告訴她,態度決定習慣,如果暑假計算不認真,開學時再想認真,恐怕已經來不及了,因為你已經丟失了認真的習慣,很難再找回來了。女兒聽了進去,整改得很及時,計算的準確率再度回歸,還戲稱自己是“神算子”。其實,好的習慣才是計算準確的法寶。
時間充裕的暑假,可以做很多事,讀書、運動、親近自然……只要用心充值,都能實現蓄勢待發,就像著名的“竹子定律”一樣。竹子用4 年時間生長,竹芽只能長到3 厘米,而且這3 厘米還是深埋于地下;到了第5 年,竹子終于能破土而生,以每天30 厘米的速度瘋長,僅用半個月時間就能長到15 米。竹子在前4 年的時間,并不是將所有精力都用來長竹芽,而是將大部分能量用在扎根這件事上,它將根莖深入到土壤里,接觸到的面積綿延數百平方米,所以能夠廣吸水分和營養物質,為第5 年的野蠻生長提供基礎。
由此可以看出,暑假就相當于竹子的前4 年,扎根綿延是關鍵,積累儲值不可少,這樣,開學才能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