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光賢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在崗位上,他們發光發熱,牢記初心使命,盡顯黨員本色;在家庭中,他們一言一行影響孩子,是孩子學習進步的榜樣。今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紀念日,我們邀請作者講述身邊的親人黨員故事,感受他們的平凡與偉大,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滋養,凝聚奮進力量。

2020 年12月底,我光榮地成為一名中共黨員,完成了爺爺生前對我的囑托。
入黨的意愿,最初來源于爺爺的教導。爺爺是一名老黨員,他當村主任的那些年,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村民修渠道,種蔬菜,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當地村民都很感激他。
我讀初一時,爺爺告誡我好好學習,申請加入共青團,爺爺對我說:“共青團是我們黨的有力助手和后備軍,它教育和引導一代代青年為共產主義事業努力奮斗。”到了初二,在歷史老師的詳細介紹下,我對共青團有了進一步了解。2001年,學校舉辦“五四”青年節活動,團員們高歌齊唱《光榮啊!中國共青團》:“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用生命點燃未來……”我聽了心潮澎湃。2001 年10 月,我光榮地成為一名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
我考上大學那年,爺爺又鼓勵我腳踏實地,勤懇努力,早日加入黨組織,學有所成后為建設祖國作貢獻,爺爺說:“你看今年年初的冰凍災害,都是黨員帶頭在前面救災。你要多看看時政新聞,多了解黨員的模范事跡……”上大學后,我第一時間向所讀大學外語系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但由于專業成績不拔尖,上大學期間的入黨夢想沒能實現。
有一次家庭聚會,爺爺問我入黨情況怎么樣了,我沉默不語,他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要努力喔”,然后跟我講了當年家鄉的紅色故事。爺爺告訴我,長征時期有紅軍隊伍經過老家貴州省盤縣(今盤州市),家鄉有兩位年輕人跟隨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為革命事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了青春年華,同時也成為共產黨員。如今,盤州文史中記錄下來有名有姓的紅軍僅有4 人,他們就位列其中。爺爺讓我牢記這些歷史,銘記革命先輩的犧牲和奉獻,踏著先人的腳步,去創造祖國的美好明天。
在爺爺的鼓舞下,畢業后,我考上了縣里的單位,從事政策研究工作。我向單位黨支部遞交入黨申請書,積極參加支部組織的活動,加強黨的理論知識學習。2016 年底,我開始參與扶貧工作。從此,我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改造、集中攻堅、扶貧政策宣傳等工作。在此期間,我被黨組織確定為發展對象,接受組織進一步的培養考察。
扶貧工作中,我幫助一位身體殘障女士申請第二代殘疾證。開身份證明、醫院做殘疾鑒定、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殘疾證,我全程協助辦理。這位女士領到殘疾證后,感激地對我說:“小胡,真的太感謝你啦。你幫我辦理殘疾證,忙完后請我們一家吃飯,還安排車輛送我們回家;現在我每月有護理補貼,還被村里納入低保對象,這樣可以為家庭減輕一些負擔了。”得到認可,我心里甚是喜悅、自豪。我能有這些思想上、行動上的進步,得益于爺爺對我的諄諄教導。
如今,爺爺已過世,但他的諄諄教誨依然銘刻在我心里。我會繼續努力,不負爺爺的囑托,時刻牢記入黨誓詞,踐行初心、牢記使命,真正發揮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