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警,劉金利,李 揚,于秋香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昌黎果樹研究所,066600)
燕山地區為河北省核桃主產區之一,其中秦皇島市位于燕山山脈東段,盛產核桃,是地理標志產品“石門核桃”的原產地[1]。河北省林業統計數據顯示,2020 年末秦皇島市核桃干果產量12 134 t,實有核桃種植面積9 107 hm2,是僅次于板栗(75 136 hm2)的第二大干果樹種。其中,盧龍縣為秦皇島市核桃種植面積最大的縣區,為3 312 hm2,且產量最高達4 565 t,其次為青龍縣、撫寧區、海港區、北戴河區、昌黎縣、山海關區。清香核桃是20 世紀80 年代初從日本引進的優良核桃品種。經過多年試驗觀察,并與國內外核桃優良品種進行比較,該品種表現出健壯的生長勢、出眾的豐產性、廣泛的適應性、較強的連續結果能力、大小年現象不明顯、經濟結果壽命較長[2],且具有美觀的堅果外形和優異的種仁品質,是優質商品核桃生產的理想品種。清香核桃在我國核桃生產中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多項研究表明,炭疽病[3-5]、細菌性黑斑病[6-7]、潰瘍病[8-9]、褐斑病[10]為核桃的主要病害,導致一些果園嚴重減產甚至絕產,嚴重的或直接導致樹體死亡。近年來,清香核桃園的病害也較為嚴重,而且經過長期的栽培發現,清香核桃還表現出抗寒性較差(尤其是幼樹)[11]、抗病性較差的特點,導致果農經濟受損嚴重。為明確河北省秦皇島市清香核桃園病害情況,研究團隊對該地區清香核桃園的病害種類及發生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以期為清香核桃病害防治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河北省秦皇島市地處燕山東段,南臨渤海,地勢北高南低,由南向北形成北部山區—低山丘陵區—山間盆地區—沖積平原區—沿海區的地貌。土壤屬石灰性褐土和草甸褐土,土層較厚且疏松,多呈中性偏堿,富含鈣質,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較適宜核桃生產。秦皇島市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因受海洋影響較大,氣候比較溫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溫熱無酷暑,秋季涼爽多晴天,冬季漫長無嚴寒。全市年平均氣溫11.1 ℃,平均最高氣溫24.8 ℃,最低氣溫-8.9 ℃,平均年降水量602.3 mm,平均年空氣相對濕度為61%。
本次調查對象為河北省秦皇島市核桃產區的6個清香核桃園,分別為秦皇島市昌黎縣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昌黎果樹研究所科技創新基地2 區、8 區(簡稱昌黎縣施各莊基地2 區、8 區,下同)、盧龍縣綠鑫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盧龍縣下梨峪、盧龍縣柴家哨、青龍縣都石。6 個核桃園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6 個清香核桃園基本情況
于2022 年8 月,對河北省秦皇島市核桃主產區的6 個清香核桃園病害種類及發生情況進行調查。參照周志恒[12]的病害分級標準并稍作修改,建立核桃果實、葉片、枝條的病害分級標準(表2)。每個地區按照5 點采樣法選取5 株清香核桃樹,分別從東、南、西、北4 個方向對其果實、葉片、枝條進行病害調查(每個方向隨機選取25 個),以昌黎縣施各莊基地2 區的遼寧1 號、早碩為對照。計算發病率與病情指數。

表2 葉片與果實及枝條病害分級標準
使用Excel 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
由表3 可知,昌黎縣施各莊基地2 區清香核桃果實病害嚴重,病害級別達到Ⅴ級的占88.45%,而葉片及枝條病害較輕,病害級別為Ⅰ級的分別占82.87%、86.68%;昌黎縣施各莊基地8 區清香核桃果實病害較2區輕,病害級別達到Ⅴ級的占62.77%,葉片和枝條病害級別多為Ⅱ級,分別占71.75%、32.92%;盧龍縣綠鑫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清香核桃果實病害較嚴重,病害級別達到Ⅴ級的占78.82%,葉片病害較輕,多數為Ⅱ級,占總數的68.40%,且枝條病害級別多為Ⅰ級,占總數的82.45%;盧龍縣下梨峪清香核桃果實病害較輕,病害級別達到Ⅴ級的占41.00%,葉片病害多數為Ⅱ級,占總數的69.10%,且枝條病害級別多為Ⅰ級,占總數的92.67%;盧龍縣柴家哨清香核桃果實病害較重,病害級別達到Ⅴ級的占62.94%,葉片病害較輕,多數為Ⅰ級和Ⅱ級,分別占總數的46.86%、44.88%,且枝條病害級別多為Ⅰ級,占總數的89.51%;青龍縣都石清香核桃果實及葉片病害均較輕,病害級別多為Ⅱ級,分別占總數的78.57%和80.84%,且枝條病害級別多為Ⅰ級,占總數的74.01%。

表3 6 個清香核桃園病害分級統計
由表4 可知,盧龍縣下梨峪清香核桃果實總發病率最低,為84.00%,但其病情指數并非最低,為55.58,說明其發病較重;青龍縣都石清香核桃果實總發病率最高,為99.80%,但其病情指數最低,為39.34,說明其雖發病較多但發病較輕;昌黎縣施各莊基地2 區清香核桃葉片的總發病率最低,為17.13%,且病情指數亦為最低,為4.87;青龍縣都石清香核桃葉片的總發病率最高,為91.62%,且病情指數亦為最高,為25.65;昌黎縣施各莊基地8區清香核桃枝條總發病率最高,為75.31%,且其病情指數亦為最高,為36.53;盧龍縣下梨峪清香核桃枝條總發病率最低,為7.33%,但其病情指數并非最低,為7.00。綜上所述,6 個清香核桃園中核桃病害大多表現在果實上,葉片及枝條病害均較輕,且不同清香核桃園的病害情況因立地條件及樹齡有所差異。

表4 6 個清香核桃園的總發病率與病情指數
由表5 可知,昌黎縣施各莊基地2 區對照品種遼寧1 號核桃果實病害較重,病害級別達到Ⅴ級的占54.57%,而葉片及枝條病害較輕,病害級別多為Ⅰ級,分別占55.40%、92.03%;對照品種早碩核桃果實、葉片、枝條病害均較輕,果實病害級別多為Ⅰ級,占總數的75.11%,葉片多數為Ⅱ級,占總數的84.20%,且枝條病害級別多為Ⅰ級,占總數的84.57%。

表5 昌黎縣施各莊基地2 區清香核桃與對照品種病害分級統計
由表6 可知,昌黎縣施各莊基地2 區的2 個對照品種遼寧1 號和早碩核桃果實的總發病率分別為67.58%和24.89%,均明顯低于清香核桃果實的92.63%;病情指數分別為59.53 和16.74,也均明顯低于清香核桃(90.24)。遼寧1 號和早碩核桃葉片的總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44.60%、12.03 和96.00%、27.65,均明顯高于清香核桃葉片的總發病率(17.13%)和病情指數(4.87)。遼寧1 號和早碩核桃枝條的總發病率為7.97%和15.43%,與清香核桃枝條的總發病率(13.32%)差異不明顯;病情指數分別為7.86 和15.43,均高于清香核桃枝條的病情指數(5.77)。綜上所述,對照品種遼寧1 號與早碩核桃果實的抗病性均高于清香核桃,而葉片的抗病性均低于清香核桃,說明清香核桃葉片及枝條的抗病性明顯高于果實。

表6 昌黎縣施各莊基地2 區清香與對照品種的總發病率與病情指數
由表7 可知,清香核桃果實的主要病害為細菌性黑斑病、炭疽病、霉污病,葉片主要病害為細菌性黑斑病、炭疽病、褐斑病、霉污病、白粉病,枝干主要病害為腐爛病、潰瘍病、霉污病。7 種常見病害對核桃樹的危害程度不同,其中,細菌性黑斑病、炭疽病、潰瘍病、腐爛病危害嚴重,可造成嚴重減產、絕產甚至樹體死亡的后果;褐斑病會導致葉片干枯甚至脫落,從而導致樹體營養不良,樹勢衰弱;霉污病會影響葉片光合作用、果面被污染。

表7 6 個核桃園病害種類統計
清香核桃因其果形美、殼面光滑、味香不澀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得到大面積推廣種植。但近年來,該品種表現出抗寒性差、抗病性差等特點,尤其老齡果園,隨著果園病害基數增大,清香核桃發病率極大提高,導致減產甚至絕產的果園數不勝數。因此調查清香核桃的病害種類及發病情況可確定病害的防治關鍵期,為病害防治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果園的病害情況有同有異,對比分析有關病害的主要原因如下。①品種問題。調查的6 個清香核桃園果實發病均較重,這也是主要問題所在,且果實的主要病害均為細菌性黑斑病和炭疽病,應該成為防治的主要對象。②樹齡問題。同一地區,相同管理措施,不同樹齡發病情況有所差異,昌黎縣施各莊基地2 區清香核桃樹齡為6 年,果實發病較嚴重,而昌黎縣施各莊基地8區清香核桃樹齡為3 年,果實發病相對較輕,說明果實病害發病情況與樹齡有關,樹齡越大,病害基數越大,病害越嚴重。③園區地理位置。不同果園除主要病害外,次要病害不盡相同,青龍縣都石的清香核桃園地處山區,多為抗性較強的實生核桃大樹,良種化率低,病原菌基數較小,雖為粗放管理,但細菌性黑斑病及炭疽病發病相對較輕,而霉污病發病較重,因該園地處山陰、臨河,光照條件差,空氣濕度大,因此霉污病較嚴重。
病害的防治應將農業防治及化學防治等多種方法綜合運用。農業防治方法易掌握、易推廣,對天敵、環境無害,有利于農業生態穩定、平衡,適用于大多數果園;而化學防治也是控制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快速高效、使用方便、不受地域限制,適于大規模、機械化操作。因此對清香核桃園的病害及發病情況提出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的方法。
(1)農業防治。及時清理病枝及病果,帶出果園深埋或集中銷毀;春季殺菌及冬季清園相結合,全年防控;加強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
(2)化學防治。對于核桃細菌性黑斑病,董貝等[6]研究發現,20%噻森銅懸浮劑600 倍液、15%絡氨銅水劑600 倍液、波爾多液(藍礬∶生石灰∶水=1∶3∶200)、20%黑斑穿流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對核桃黑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15%絡氨銅水劑的防治效果最好;趙寶軍等[13]發現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1 200 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是防治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首選藥劑組合,其次為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郭安柱等[7]和李艷星等[14]研究表明,中生菌素、噻霉酮、氟啶胺等藥劑可作為防治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理想藥劑。對于核桃炭疽病,汪筱雪等[4]認為25%吡唑醚菌酯可作為防治核桃炭疽病的藥劑使用,同時建議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且通風狀況好的地點種植核桃,以防止病害發生;賢小勇等[3]研究表明,吡唑醚菌酯與苯醚甲環唑以質量比3∶2 混配對核桃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為防治核桃炭疽病的藥劑推廣應用;馬愛社等[15]研究發現,48%農精靈(苯甲·嘧菌酯)懸浮劑1 500 倍液+3%噻霉酮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對核桃黑斑病及炭疽病防治效果好;丁文軒等[16]使用45%咪鮮胺112.5 mg/L 與15%三唑酮150 mg/L 復配對核桃炭疽病防治效果達到100%。對于核桃褐斑病,盧宏林[17]研究發現,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50%甲基托布津懸浮劑800 倍液、40%杜邦福星乳油8 000 倍液進行樹冠噴霧防治,結合林業防治,對核桃褐斑病防治效果顯著;萬紅梅等[18]研究發現,43%戊唑醇懸浮劑5 000 倍液+杰效利、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5 000 倍液+杰效利、3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4 300 倍液+杰效利3 個處理對核桃褐斑病防治效果顯著。對于核桃潰瘍病,李長莉等[19]研究表明,4 月、5 月、8 月分別在干部涂1.6%噻霉酮涂抹劑,或噴灑15%絡氨銅水劑2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B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防治核桃潰瘍病效果較好;當樹干溢出菌膿、枝干流出褐色乃至黑褐色黏液時,先用刀縱橫劃幾道,再用潰腐靈原液或5倍液+有機硅涂抹(注意涂抹面積應大于發病面積),病情嚴重者(多處流液且量大)間隔3~5 d 再涂抹1次用于防治核桃潰瘍病;王安民等[8]研究表明,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86.2%銅大師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對核桃潰瘍病有顯著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