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杰,郭利軍,鄧會棟,華 敏,謝圣華,羅志文,吳曉慧,冀曉昊,王海波
(1 海南省農業科學院三亞研究院, 572000)(2 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榴蓮(Durio zibethinusMurr.)是木棉科榴蓮屬熱帶果樹,原產于馬來群島,400 年前被引種到印度至新幾內亞的廣袤地區,目前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和緬甸等東南亞諸國廣為種植。榴蓮味道香郁濃烈,回味悠長,被譽為“萬果之王”[1],果實富含蛋白質、脂類和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2]。我國是主要的榴蓮進口國,榴蓮產業在我國發展潛力很大。據不完全統計,2021 年全球榴蓮種植面積增長至51.86 萬hm2,產量達384.91 萬t。產量較高的有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國家,目前印度尼西亞已經超越泰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榴蓮種植區域,2021 年印度尼西亞榴蓮產量為135.3 萬t,占全球榴蓮總產量的35.15%。泰國是僅次于印度尼西亞的全球第二大榴蓮主產區,也是全球榴蓮最大出口國,年產量約120 萬t。此外,越南年產量約60 萬t,馬來西亞年產量約40 萬t,菲律賓年產量約2 萬t。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我國鮮榴蓮進口量自2008年突破10 萬t 大關后,一直維持快速增長態勢,2021年我國鮮榴蓮的進口量和進口額分別為82 萬t 和42 億美元,為最大進口水果單品。
除臺灣省外,榴蓮僅在海南省引種成功。榴蓮生長對環境條件要求很高,冬忌寒冷、夏忌干熱,在海南省北緯19°以南的三亞、樂東、保亭和陵水等市縣部分區域適宜種植。2018 年海南省開始商業化規模種植榴蓮,目前面積約2 000 hm2,產業雛形顯現。然而,受土地資源約束和榴蓮對生長環境的獨特要求,海南省可以種植榴蓮的土地不多,發展空間有限。海南省現有檳榔面積20 萬hm2,受黃化病等病蟲害以及國家產業政策影響,檳榔產業發展受阻,前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3-4]。目前檳榔林下套種果樹和經濟作物的模式已經比較成熟[5-9],保亭、樂東等地的成功經驗表明,檳榔的樹形結構與檳榔園所營造的生態環境,使檳榔-榴蓮套種成為可能,且有望成為一種高效種植模式。
海南省于20 世紀50 年代開始引種榴蓮,因市場需求不大和生長周期長,榴蓮在引種后處于引而不評不馴狀態。近年來,隨著榴蓮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榴蓮在保亭等地的開花結果,海南省南部地區掀起榴蓮商業化種植熱潮,目前種植面積約2 000 hm2,且呈現快速擴大態勢。
海南省檳榔面積約20 萬hm2,由于長期以來掠奪性采摘,約40%遭受黃化病等病蟲為害,檳榔園輕則減產,重則絕收,鮮果價高無量,有些農民收入不升反降;更堪憂的是,檳榔作為加工食品的身份已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撤銷,海南省每年50多萬t 的檳榔鮮果將面臨嚴重的銷路問題,檳榔產業發展前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榴蓮屬純熱帶果樹,原產地為熱帶雨林氣候,其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要求很高,冬忌寒冷、夏忌干熱,最佳溫度25~30 ℃,空氣相對濕度75%~85%。檳榔園適宜的溫濕度條件和獨特的樹形結構使得套種榴蓮成為可能。調查結果顯示,檳榔-榴蓮套種模式能有效避免夏季干熱、風害等對榴蓮造成的不利影響。目前保亭、樂東等地檳榔園套種的榴蓮長勢良好,少量已經開花結果,產量、品質性狀表現優良。
據統計,全世界榴蓮品種超過300 個。主產國中,泰國有200 多個品種,主栽品種60~80 個;馬來西亞有200 多個品種,比較有名的品種有貓山王、蘇丹王、紅蝦、葫蘆等[10]。從海南省榴蓮歷史引種情況,結合當前海南省種植表現,推薦以合法渠道引進或利用本地芽條嫁接的金枕、貓山王、干堯、黑刺等品種,考慮到品種間耐寒性差異較大,光熱條件優越的三亞、保亭、樂東等地品種適應性較廣,以上品種均可種植,保亭以北地區(超過北緯19°)則以耐寒性較好的貓山王、干堯等為主。
(1)園地選擇。榴蓮作為純熱帶果樹,對溫濕度異常敏感,喜濕熱氣候,適宜在終年高溫無霜凍的熱帶地區生長,要求年平均氣溫22 ℃以上,平均年降水量1 000 mm 以上,最適空氣相對濕度75%~85%。因此,選擇套種榴蓮的檳榔園應優先選擇光熱充足、雨量豐沛的南部、中部,如三亞、保亭、樂東、陵水等市縣,考慮到檳榔有一定的增濕、避風作用,種植區域可以擴大到瓊中、萬寧、瓊海等市縣,挑選背風、空氣相對濕度較大、土層深厚的檳榔園種植。
(2)園地整理。整地時,根據檳榔園的地勢地貌,如山坳、坡地坡度大于30°,若原來沒有平臺,應建造種植平臺,寬度不小于3 m,建造平臺時要里低外高,有利于水土保持。種植穴長、寬、深均為0.8 m,榴蓮喜偏酸土壤,pH 值5.5~6.0 為宜,如土壤酸性過大(pH 值低于5.0),應加石灰以改良土壤。榴蓮喜濕而忌水浸,要根據地勢挖修排水溝,做好引流,以免雨水沖刷造成水土流失或澇害,如地勢比較平緩,要做好溝渠布局,挖大、挖深排水溝,以利排水。整地時,平臺邊緣雜樹、雜草宜保留,以防止水土流失并利于營造小氣候。
榴蓮幼樹不耐強光,喜半陰半陽生長環境。檳榔園套種榴蓮,應根據檳榔密度、地勢、坡度、遮蔽度等合理安排榴蓮種植規格。一般榴蓮行株距為7 m×6 m 或8 m×6 m,每667 m2種植13~15 株,待榴蓮樹長高至4 m 時,可根據采光情況間伐一些老弱檳榔樹,增強通風透光。
(1)安裝灌溉設施。傳統檳榔園灌溉一般靠雨水,較少建造智能化灌溉設施,榴蓮需肥水量大,需建造蓄水池、安裝智能化噴滴灌設施,通過科學合理的灌溉設施確保充足的肥水供應。
(2)施足基肥。榴蓮需肥量大,每個種植穴施生物有機肥20 kg 以上,或腐熟農家肥約30 kg、過磷酸鈣0.5 kg。榴蓮根系生長較淺,多數分布在垂直方向20~40 cm。因此應先回土至50 cm,再倒入肥料,并與土壤充分拌勻。
(1)種植季節。海南三亞、保亭、樂東除了極端寒冷年份,一般全年均可定植;其他地區一般在每年開春后或秋季移植,即2—4 月或9—10 月比較理想。
(2)移植。將苗木擺放至種植穴口處,用剪刀將營養缽剪開,動作需小心,勿使土球開裂,將幼苗輕柔放置到穴中央,營養土上端高于穴口土壤5~10 cm,用手輕輕往上提拉樹苗,使其根系自然舒展,然后回土埋實。用竹子或木棍作為支撐木插入樹穴以固定幼苗,在保證固定效果的前提下注意勿傷根系。種植后立即澆足定根水,使土壤抓緊根系。
榴蓮對肥水需求旺盛,除施足基肥外,定植后應及時追肥,每隔10~15 d 施海藻素、魚蛋白液肥等有機液肥,高氮復合肥輪換灌根,促進幼樹快速生長,避免僵苗甚至死苗。施肥頻次依氣候和植株長勢而定,干旱季節宜增加灌水次數,冬季和雨季則相應減少。定植后,在雨季來臨之前要及時重施引根肥,即在樹冠滴水線三面朝外挖寬60 cm、深40 cm 的施肥溝,每株施有機肥40~50 kg、15-15-15三元復合肥1 kg,與少量土壤拌勻后回土埋實,此法兼具松土改善根際生長環境之功能。另外,可根據樹體生長情況,使用葉面施肥,用于補充中微量元素。
榴蓮樹形自然開張,修剪目的在于培育壯旺的結果枝條,一般在離地面100 cm 保留3~5 條位置分布均勻、長勢粗壯的枝條作為第1 層分枝,其余枝條全部剪除;間隔40~60 cm 再培養第2 層分枝,以此類推,共培養5~6層分枝。整體樹高控制在6~8 m,分枝長度約3 m。
(1)病蟲害種類。經調查發現,海南省榴蓮園主要病害有莖腐病、炭疽病、彎孢霉葉斑病、藻斑病、苔蘚病、果腐病等,其中榴蓮幼樹莖腐病發生較為嚴重,常常導致幼樹死亡,榴蓮莖腐病由棕櫚疫霉引起,該菌是榴蓮生產上一種危害嚴重的病原菌,能夠侵染榴蓮的根、莖、葉、花以及果實等器官[11]。主要害蟲有粉蚧、薊馬、紅蜘蛛、葉甲、尺蠖、蝸牛和蛀果蟲等,其中粉蚧主要為大洋臀紋粉蚧,主要為害嫩枝、葉片和果實,蛀果蟲為黃翅絹野螟,主要蛀害榴蓮幼果。
(2)防治方法。應根據病蟲害的發生為害特點和檳榔園的生態環境及栽培管理條件開展綜合防控。首先要抓好肥水管理,不偏施氮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適當根外追肥;合理修剪,及時剪除病弱殘枝、內膛枝,培育開張枝,保持樹體通風透光;防治藥劑應盡量選擇環境友好型藥劑,且能不用藥的盡量不用,保護天敵和生態環境有利于果園病蟲害的長期有效控制。需要強調的是,應綜合考慮檳榔-榴蓮套種的果園病蟲害防控,不要把兩者截然分開,杜絕使用對任何一方敏感的藥劑。
榴蓮對溫濕度反應非常敏感,溫度低于16 ℃持續5 d 以上易造成寒害,起初葉片斑駁失綠,逐漸變黃甚至落葉,嚴重的枯死。因此,生產上應盡量選種耐寒品種,并在寒潮來臨前后做好防寒、抗寒工作,葉面及時補施魚蛋白、氨基酸等,增強樹體抵抗力,寒潮到來之前施用抗寒劑;寒害過后及時加強水肥和樹體管理,以促進樹體樹勢恢復。
榴蓮適合生長在半透光半遮陰環境,但單一種植方式由于沒有作物遮擋,反而易受高溫、強光照、干熱風和臺風等不良氣候條件影響,導致管護成本增大。檳榔樹高一般8 m 以上,且檳榔樹之間可自然形成一個半透光半遮陰、相對保濕的“小氣候”,同時能減輕風害對榴蓮的影響,這為榴蓮套種提供了最適宜的外界環境條件。榴蓮不與檳榔爭地,兩者均為多年生高效經濟作物,按照正常生產期檳榔鮮果、榴蓮鮮果園地銷售價分別為25、30 元/kg 計算,每667 m2綜合產值達75 000 元。套種后可有效應對市場條件和自然條件的不利影響,一次種植,終年受益。
建議市縣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門加大力度支持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開展檳榔園套種榴蓮模式研究,鼓勵種植示范和宣傳推廣,不斷熟化種植技術模式。同時,建議依托省、市、縣三級農業產業加工物流園區和市縣現有熱帶特色水果推介銷售平臺以及網絡銷售平臺,培育榴蓮銷售渠道,加快打造并形成“生產—冷鏈運輸—銷售”閉環。后期進一步支持完善熟化榴蓮等熱帶水果全周期生產調節技術,著力布局熱帶水果全加工、醫藥保健價值加工開發,以及榴蓮特色農莊和美麗鄉村建設,把榴蓮作為繼檳榔全產業鏈后又一閉合的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全產業鏈條來打造,推動熱帶水果產業向更高層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