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文章從園地選擇和苗木種植、合理整形和修剪、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與產后商品化處理等方面討論清香蜜橘高產栽培技術,分析黃龍病的主要病癥傳播途徑與發病原因,明確現階段廣西容縣清香蜜橘黃龍病的防控現狀,提出多樣化的防控技術,希望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和指導思路。
關鍵詞:清香蜜橘;高產栽培技術;黃龍病防控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10-0085-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6.66? ? ? ?文獻標志碼:B
作者簡介:陳昌升(1973—),男,漢族,廣西容縣人,專科,農藝師,研究方向為果樹及農作物的栽培管理、植物病蟲害防治、土壤改良及植物保護等農技推廣。
在種植清香蜜橘過程中,黃龍病為嚴重病害之一。如果發生黃龍病將會導致樹勢衰退甚至死亡,使種植戶面臨嚴重的經濟損失。黃龍病為細菌性病害,主要傳播媒介為柑橘木虱。預防黃龍病應選擇科學合理的防控技術。文章闡述了清香蜜橘高產栽培技術,探討了黃龍病的預防及控制策略。
1 清香蜜橘高產栽培技術分析
1.1 園地選擇與苗木種植
在種植清香蜜橘時,應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平地。要求種植園地無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在山坡地栽培應修梯田。通常情況下,梯面寬度在3~4 m。在創建園地時,應結合規模大小及實際情況,設置和籌劃道路及水利系統。清香蜜橘的最佳播種時間為春季3月,定植苗木需選擇沒有病毒的良種苗木。將枳殼作為砧木,大苗定植。栽種株數為1 050~1 650株/hm2。在選擇品種時應遵循易管、易栽、抗性強的原則。
1.2 合理修剪與整形
在清香蜜橘定植之后,種植人員應重視樹體的管理,高質量完成蜜橘樹修剪和整形工作,培養優質、低干、豐產的樹形,保障樹體所處的環境通風透光。每樹需留3~4個主枝,每個主枝上留2~3個副干,將樹的高度控制在2 m之內。可在生長期和春季2個時期修剪樹木。春季修剪需要在蜜橘萌芽之前開展,通常情況下,春季修剪主要修剪大枝。修剪時先將樹冠內多余的直立性樹枝、交叉重疊枝和過密的副主枝去除,之后將衰弱枝、病蟲枝剪去。同時,依據結果情況、樹體生長情況進行少量修剪。在修剪之后及時保護大枝鋸后傷口,使用立刀削平,并且涂抹傷口保護劑,避免出現積水霉爛的情況,促進植株傷口快速愈合。生長期修剪是指在春梢抽生一直到采果之前的生長階段所進行的修剪處理工作。結合樹木生長趨勢、樹齡以及果實產量,確定修剪程度及修剪方式。應將樹冠的成花母枝以及多余的春梢去除,還應修剪生長不充實、落花落果枝、交叉枝以及病蟲枝等,有效調節春梢、花蕾、幼果的比例,確保樹木營養能夠平衡的生長。
1.3 肥水管理工作
首先,合理施肥。蜜橘施肥應以樹木在不同時期的養分需求為依據,結合樹齡、樹勢、品種、結果、氣候條件以及土壤肥力等情況。在選擇肥料種類時,應充分考慮優質果栽培以及無公害栽培技術,有機肥與無機肥配施,確保配方施肥科學合理。成年結果樹需要嚴格控制氮肥用量,使樹勢保持中庸。通常情況下,每年施肥2~3次。施肥方法按照“春看樹、夏適施、采后重”原則。芽前肥,在樹木萌發春芽之前施用,大約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依據樹勢生長情況確定施肥量,肥料主要為氮肥,同時配施磷肥和鉀肥,施肥量在全年比例中占15%~25%;壯果肥需要在生理落果結束之后以及秋季萌芽之前15 d內施肥,針對結果多但樹勢衰弱以及早熟品種的樹,可將施肥時間提前至6月中旬,主要肥料為鉀類肥,同時配施氮肥和磷肥,施肥量在全年比例中占30%~40%;采果肥在全年施肥量中占35%~45%,針對早熟品種可以在采摘后施肥,針對中晚熟品種可以邊采邊施,肥料種類主要為有機肥,同時搭配適量的氮素、過磷酸鈣及鈣鎂磷肥。在冬季干旱時,應在施肥之前灌水或澆水。針對結果多的樹,可以在采果后清園時采用0.2%~0.3%尿素或稀土微肥等葉面肥噴1~2次,促進樹勢恢復,最大程度地減少落葉。其次,科學用水。科學用水對蜜橘生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春梢萌動期、開花期、果實膨大期或者采果后,遇見干旱應及時灌水。在臺風梅雨季及多雨季,低洼地勢的橘園需要及時排水,避免出現澇害。要想生產出優質的清香蜜橘,需要從8月下旬起一直到果實成熟時期進行適度控水栽培管理工作。
1.4 花果管理工作
首先,清香蜜橘種植需要控梢保果。從開花一直到幼果發育時期,針對春梢抽生多或者花量少的枝梢,需要將樹冠上的大部分春梢營養枝抹除,留下3~5片葉心;在每年6—7月夏梢抽發時,在梢基部位留下1~2芽,在2葉時繼續摘心,有效控制其營養生長。針對弱樹或者多花的樹木,在花蕾期需要適當去除花枝,使樹勢保持中庸。生理落果期結束之后,去除病蟲害明顯、生長畸形、發育不良的果實,從而減少梢果矛盾,使蜜橘品質和坐果率提高。其次,通過根外追肥或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方式保果。在花蕾期,每間隔10~15 d噴灑0.5%尿素或者0.3%磷酸二氫鉀。根據土壤情況來添加微量元素,從而保障果實健康發育,并達到保護花果的作用。再次,合理蔬果。通常第1次蔬果在生理落果之后,也就是在果實大小分明時,將小果、畸形果、病蟲果以及密弱果去除。第2次蔬果在定果之后,時間在7月下旬至8月。
1.5 病蟲害防治
在清香蜜橘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包括黃龍病、粉虱、黑點病、紅蜘蛛、瘡痂病、蚜蟲等。應遵循以防為主、全面防治的原則。在病蟲害高發時期,嚴格檢查園內的病蟲害情況,加大病蟲害防治力度。在選擇防治藥劑時,遵循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原則。在每年采果后以及春季選擇石硫合劑、礦物油、松脂酸鈉、代森錳鋅等藥劑進行清園,消滅越冬病蟲,將蜜橘園的枯枝殘葉清除并集中銷毀。每年5—6月為病蟲害高發時期,尤其是瘡痂病以及黑點病會對蜜橘果面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應從入梅雨季一直到出梅雨季使用進口代森錳鋅類藥物,例如大生以及猛殺生等藥劑殺螨殺蟲。在果實轉色期應噴灑氨基酸類葉面肥+0.2%磷酸二氫鉀+代森錳鋅1~2次,防治病蟲害,提升蜜橘品質。
1.6 果實采收及商品化處理
首先,在種植蜜橘時應適熟采收。想要保障蜜橘的品質并且實現產后增收,在采收過程中應結合蜜橘銷售方式,做到適熟采收。針對同一棵蜜橘樹,可以選擇分批分期采摘。先采摘外部果以及樹冠果,之后采摘樹冠內膛果。其次,產后商品化處理。在蜜橘采摘之后,應注意果品質量以及品牌化經營。對采摘的果實要嚴格清洗、挑選、包裝、分級,剔除不合格的果實,之后進行分級并貼標裝箱,注明品種、商標、裝箱地、等級、批準號等信息。
2 蜜橘黃龍病病癥
首先,樹冠出現黃梢或葉片不對稱斑駁。黃龍病初期發作時,蜜橘樹枝會有黃化斑駁現象,特別是在秋季和冬季時這一現象十分明顯。蜜橘樹冠黃化后很難轉綠。其次,葉片出現斑駁。蜜橘患有黃龍病后會出現黃綠斑塊不均勻現象。葉片黃化為不對稱黃化,而因天牛、缺素以及肥害等因素引起的葉片黃化相對均勻,因此葉片黃化均勻性是區分二者的主要依據。再次,蜜橘樹干纖細短小,通常會呈現缺素癥癥狀,且蜜橘葉片不均勻。黃化的現象和缺素癥有著非常明顯的差別,通過果實特別容易識別。患病后,成熟期多表現為“紅鼻子”果,果實不易轉色或轉色不均勻;葉片早落且枝條容易枯萎;蜜橘花小且數量多,盡管早開花,但是容易脫落;蜜橘病樹根部在病發初期相對正常,但是在后期會逐漸腐爛;同時還會出現果實畸形。
3 黃龍病的傳播途徑與發病原因
3.1 黃龍病傳播途徑
首先,接穗傳播。在嫁接換種或者育苗時,沒有認真確定接穗是否處于黃龍病區,也沒有認真辨認其是否感染黃龍病,提高了因接穗所引發的黃龍病傳播概率[1]。其次,通過氣流、臺風及木虱飛行的方式進行遠距離傳播,木虱傳播距離超過5 km。再次,苗木傳播。從黃龍病區引進樹苗,種植后容易造成蜜橘黃龍病傳播。
3.2 黃龍病發病原因
首先,蜜橘幼苗期易感病。與幼樹相比較,成年樹的抗病能力較強,并且病害的傳播速度較慢。這主要是因為幼樹抽發新梢時間不同,使木虱有了適宜的生長條件及繁殖環境,提高了黃龍病預防治療難度。老蜜橘樹新梢抽發具備規律整齊的特性,在防治木虱時十分有利,因此其患黃龍病的概率較低。其次,受氣候條件的影響。高緯度及高海拔區域氣溫較低,對木虱的生長和繁殖十分不利,病害的傳播和蔓延較慢。在高溫環境下,木虱生長速度較快,因此其傳播速度也會增加。再次,黃龍病預防措施落實不到位。蜜橘種植多為分散經營,這樣在預防蟲害病時很難做到統一防治,無法徹底毀滅、控制傳病媒介。最后,部分果園因黃龍病而荒廢,果農在去除病株時沒有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加速了病情的蔓延和傳播。
4 蜜橘黃龍病防控現狀
4.1 黃龍病防控技術分析
近年來,有關學者及工作人員深入討論了黃龍病的預防及控制技術,認為使用磺胺類藥品、抗體、青霉素、鹽酸四環素等抗生素來治療病樹能夠獲得顯著效果。使用熱處理嫁接枝條與種子以及抗生素的方式,能夠有效控制黃龍病的傳播。切斷傳播途徑是預防病情的主要方法,科學合理的育種和栽培是降低黃龍病發生的主要措施。用抗生素或者熱水浸泡嫁接枝條、種子能夠得到無病苗木。另外,種植人員應實時監測蜜橘果園,在第一時間確認黃龍病病株并及時挖除銷毀。當前清香蜜橘生產規模有待擴展,應通過創建環境監測體系的方式加強監督管理效果。主要內容包括提高對種苗銷售及生產的檢驗檢疫,創建病情監測網預測黃龍病流行趨勢,并且制訂科學合理的預防及治療方法;對黃龍病防控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確保工作人員能夠正確區分黃龍病害與類似病蟲害;有關部門及工作人員應充分研究蜜橘病蟲害檢測技術,提高檢測效果[2]。
4.2 綜合防控經驗分析
近年來,容縣加強黃龍病預防及控制管理,黃龍病的防控取得到了顯著效果。首先,部分區域選擇良好的隔離條件,創建蜜橘健康栽培園區,確保園內所種植的均為無病苗木,定期觀察、監測黃龍病與其他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在第一時間找出病株并及時清除,高質量完成日常肥水及土壤管理工作。其次,加強預防及治療黃龍病。部分區域在總結黃龍病預防治療經驗時,明確提出管理及治療工作處于同等重要位置,能夠提升病情預防效果。發現黃龍病后及時清除,高質量完成木虱防控工作以及種苗接穗監管工作,提升黃龍病預防控制效果。現階段,容縣部分種植蜜橘的地區總結出了先進的防治經驗,如果發生大面積的黃龍病,防治木虱是關鍵處理措施。再次,培育無病苗木是防護主要環節。加大技術培訓力度,組織種植戶樹立正確的病情防治認知,能夠提高黃龍病防治效果[3]。
5 黃龍病的防控工作展望與技術研討
5.1 加大防控蜜橘黃龍病的支持力度
蜜橘生產作為容縣部分區域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能夠保障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對蜜橘黃龍病防治的財政支持力度,對無病種苗生產給予補貼,針對產區發現黃龍病病樹的果園做好經濟補償,大力支持黃龍病預防控制技術的研發以及創新技術和方法,如研究環保技術。同時加強對黃龍病有關領域的研究,對病原生長藥物進行有效控制,提升黃龍病預防及控制技術。
5.2 創建完善的黃龍病監管體系
通過創建完善的密集環境監管體系,能夠提升病害防控效果。首先,創建層級病情監測網格,有效監督黃龍病的病情發生、傳播和蔓延。與監測數據相結合,制訂針對性的防控策略,避免黃龍病全面蔓延。其次,創建病害監測體系,不僅能及時檢測出黃龍病,還能檢測出其他病蟲害,避免延誤防治,影響蜜橘正常生長[4]。
5.3 合理發展蜜橘產業布局
在防治蜜橘黃龍病過程中,需要緊密結合病情防控以及產業布局情況,提高蜜橘品質,大力支持蜜橘種植產業轉型,使蜜橘產業發展為地方品牌產業。只有樹立正確的蜜橘產業發展認知,才能提高黃龍病預防控制力度。此外,需要與市場需求相結合,調整生產規模,確保價格穩定[5]。
6 結束語
在清香蜜橘種植過程中,黃龍病是主要病害之一,影響蜜橘的質量和產量。因此,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應加強對黃龍病的預防及控制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創建完善的黃龍病監測控制體系,合理布局蜜橘產業結構,提高蜜橘產業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婁兵海,白先進,李大志,等.廣西—湖南地區柑桔黃龍病綜合防控技術模式集成及實踐[J].中國南方果樹,2021,50(5):149-152.
[2]戴文珊,陳慈相,劉新軍,等.江西柑桔黃龍病防控技術模式構建與應用[J].中國南方果樹,2021,50(4):159-161,165.
[3]王雨亭,萬水林,閆承璞,等.新余蜜橘自然四倍體葉片形態與生理特異性分析[J].中國南方果樹,2021,50(3):46-50,53.
[4]陳躍飛,肖文生,尤有利.柑桔黃龍病防控技術研究與應用[J].農業科技通訊,2010(3):178-181.
[5]王雪峰.柑桔黃龍病田間癥狀、發生規律與防控措施[J].中國果業信息,2016,33(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