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英
加強黃河文化傳承弘揚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論述、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基礎。九曲黃河奔騰入海,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品格,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推動黃河文化研究闡發是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基礎性工作,扎實推進黃河文化研究闡發,自覺扛起弘揚黃河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時代使命,能夠為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撐。
加強黃河文化傳承弘揚是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凝聚奮進力量的有力抓手。黃河文化內涵豐富,蘊含的價值觀念、理想人格、思維方式、審美情趣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黃河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源頭性、代表性、主體性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民族復興、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表征,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加強黃河文化內涵與精髓研究,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有利于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中華兒女“同根同源”“大一統”的民族意識,鑄造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凝聚起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磅礴偉力。
加強黃河文化傳承弘揚是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經濟增長相對緩慢,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迫切要求沿黃地區找到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立足點、切入點和落腳點。做好黃河文化內涵與精髓研究,全面挖掘梳理黃河文化資源,促進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利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沿黃地區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做大做強,發揮黃河文化在推動生態保護、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摘選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