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雨默
她搭乘直播帶貨的東風,帶著村民觸網創富,讓村里家家有項目,戶戶有網店,人人有錢賺,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還讓“花鄉”綻放出新魅力。她就是黨的二十大代表、江蘇婦女十四大代表、宿遷市沭陽縣婦聯兼職副主席、沭陽縣新河鎮雙蕩村黨總支副書記李敏。
出生于1990 年的李敏7 歲時遭遇車禍,從此失去了左臂。樂觀的她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就讀服裝設計專業,并在大學期間光榮地加入黨組織。2012 年,李敏大學畢業,可當她拿著簡歷和作品去應聘時,身體的殘疾給她的求職帶來了不少困擾。
沭陽是聞名全國的花木之鄉,也是花木電商的創業之鄉。李敏的家鄉新河鎮則是淘寶村全覆蓋的淘寶鎮。“源于村里人普遍從事電商創業的啟發,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和想法,回鄉從電商創業大潮中尋找商機。”不久后,李敏的“木子的秘密花園”淘寶店鋪開張了,主營百合、風信子、綠蘿等花卉綠植。
“我記得當時,各級黨組織對我都很關心和支持,特別是鎮里的領導了解到我的困難情況后,安排我參加縣里組織的電商知識培訓,并為我提供了免抵押的小額創業貸款。”
最初,李敏的網店平均一天只有三五單生意,經常是今天有人下單,明天就沒人下單。她發現有一些花木網店用極為精美的花卉圖片招攬生意,但實際發出的產品質量并不高,常常會出現“貨不對板”等問題。李敏不僅沒有這么干,還勸說一位下了大訂單的河北客戶不要在氣候不適合的秋季訂購百合花苗。到手的生意雖然推出去,但她贏得了客戶的好評和信賴。憑著誠信和周到的服務,幾個月后,李敏的店鋪生意漸漸好了起來,每天都有一百多單,年營業額超過100 萬元。
生意好了,新的困難又來了。人手不夠,李敏常常身兼主播、客服,還要打包發貨。綠植的包裝與日用品不同,需要帶土帶花盆發貨,包裝程序要復雜得多,對于她來說要手嘴并用,這實在有些困難。有一次,她要包裝2000 棵花椒苗,手指頭不知道被花椒苗的刺扎了多少次,包裝了一個星期,瘦了10 斤,有時累得站著都能睡著。
在開網店的過程中,李敏始終堅持誠信經營、品質第一。好的信譽給她帶來了穩定的客戶,直播間粉絲黏性極強。李敏給身邊人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在直播間給全國各地的網友打氣鼓勁。當看到自己能夠激勵更多人追求夢想時,她覺得付出再多努力都是值得的。李敏常常鼓勵鄰里、同村的青年開網店。
幾年來,李敏先后幫助多位村民開辦網店,同時也熱心地幫助困難家庭孩子,每逢有獻愛心捐款活動,她都積極帶頭。村民張希楊家就很感謝李敏的幫忙。一開始,張希楊的網店生意很冷清,“她幫我重新定位,讓我結合自己的優勢,與別人錯位競爭,專賣花盆產品。”不久,張希楊的店鋪業務蒸蒸日上,因為發貨量大,還成了快遞公司的VIP 客戶。
2016 年第四屆淘寶村高峰論壇上,李敏被評為“十大優秀淘寶人”。2017 年,她又被評為“江蘇省十大感動人物”,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電商維納斯”。
2017 年,李敏通過“返鄉興村新村干”選拔,成為一名基層工作者。雙蕩村雖然有300 多年花木種植史,但由于交通不便,花木生意一直沒做出大名堂。為更好地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在李敏和眾多村干部帶動下,村里建起新村干公益直播基地,配備了30 多臺電腦,定期組織電商知識培訓,邀請專業老師、電商從業者現場教授直播、圖片拍攝技巧、店鋪運營等課程。通過學習,初學者新開網店六個月左右時間就能產生效益。
公益直播基地采取“支部搭臺、新村干唱戲、集體+群眾共同受益”的模式,由村集體提供場地貨源,村干部帶頭示范直播,通過實地實景實操不斷提升電商直播創業技能和技巧,形成主播增“粉”、群眾致富和集體增收的多方共贏格局。依托公益直播基地,村民收入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也隨之增加了。村里籌資在村道上安裝200盞太陽能路燈,讓村民晚間出行更方便。新河鎮黨委積極推廣雙蕩村公益直播的經驗做法,邀請李敏現場教學,先后協助周圈、沙河、維新三個村建立了公益直播基地,幫助農戶足不出戶就可以把花木種苗賣出好價錢。
“我利用電商培訓、村大喇叭、微信群等方式宣傳網絡創業的優勢和知識,把我的經驗傳授給大家。”李敏還幫助當地花農銷售自制“沭派盆景”。在她的影響下,年過五旬的仲春梅和王秀萍每天堅持直播賣盆景;有語言障礙的胡光從事電商后,年入數十萬元,收獲了事業,也收獲了愛情……村里花木電商由原來的200 多戶增加到400 多戶,其中40 多人通過電商創業就業實現致富。目前,全村幾乎家家都從事花木種植、電商銷售。
沭陽縣新河鎮電商協會婦聯于2017 年11 月組建,當年就吸收女性會員100 余名。協會婦聯積極為轄區內有創業需求的婦女群眾提供實地培訓服務。作為協會副主席,李敏在山蕩村巾幗電商驛站定期為有電商創業需求的女性進行網絡培訓,引領鎮內婦女群眾創業就業。
多年努力,李敏獲得“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江蘇省勞動模范”等稱號。
如今,走進沭陽縣新河鎮雙蕩村,處處可見園林綠化、苗木批發的店面。營運花木的車輛來來往往,花木銷售人員絡繹不絕,“家家有項目、戶戶有網店、人人有錢賺”的創業氛圍濃厚。“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數據成了新農資。我們也從苗木向園藝轉變,從賣花木向賣風景轉變,在促進產業規模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發展的同時,推動花木產業的提檔升級。大家的口袋鼓起來了,道路越來越寬,環境也越來越美。作為一名基層青年黨代表、一名村干部,我的責任就是繼續為大家服務。”李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