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雁 李思強 焦江洪等
摘要:“計算機輔助固林設計”是固林專業的核心技能課程,在該課程中,將校園工程項目招投標流程應用于實踐項目教學研究,讓學生在實踐項目教學中感受到競爭和榮譽,認識到社會亟須解決的問題,從而擔當起社會責任,從內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達到學習目標。招投標教學法在“計算機輔助園林設計”課程中的創新與應用,必將時園林設計類課程改革產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招投標;校園工程;學生小組中標;社會責任擔當;職業道德素養教育
中圖法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 研究背景
本文提出從“校園工程招標、投標、中標”的優勢入手,探討如何在新教學環境下實現招投標教學法在“計算機輔助園林設計”課堂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做到寓教于社會職業責任擔當,創新園林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的教學模式,提升園林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在園林設計類課程中全面應用招投標法教學。
1.2 研究意義
以實踐項目任務書為招標任務,驅動學生逐步完成學習任務,并提高其職業道德素養,同時著眼于激勵學生完成學習內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的園林工匠精神。隨著網格大數據和智能技術的普及,招投標法教學必將對景觀設計師“立德樹人”教育理論產生重要的影響。
2 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的特點
2.1 實踐技能類課程占比大,強調提升學生綜合操作技能
目前“風景速寫”“計算機輔助園林設計”“園林建筑設計”“園林規劃設計”“植物種植設計”等核心課程實踐性強,占比50%以上,尤其“計算機輔助園林設計”課程為100%。這一特點決定了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才能適應專業的發展。如此一來也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操作技能。
2.2 軟件更新換代快,行業飛速發展對教師提出新考驗
隨著科技飛速發展,軟件更新日新月異,但部分老教師思想保守,而青年教師又缺乏實踐技能,導致他們的教學內容無法跟上行業的最新要求,同時青年教師還存在課堂組織和掌控能力不足的問題,以及極個別新教師缺少對專業的熱愛和鉆研精神,影響教學效果。
2.3 對學生的繪畫基礎、交流溝通、團隊合作等綜合素質要求高
園林課程學習不但需要良好的工科思維,同時設計方案需要學生具備嚴謹的邏輯思維和交流溝通能力以及考驗動手操作能力,這對學生而言是較困難的。這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和交流溝通的學習態度,否則很難達成學習目標。
2.4 教學設備不能滿足專業發展的需要
軟件更新速度快,但是機房設備卻不能及時更新,導致計算機的配置無法滿足要求,經常出現運行緩慢、無故死機等現象,因此教學設備普遍不能滿足專業發展的需要,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3 “園林設計類”課程存在的問題
園林學生生源簡單,一般為理科生(藝術生極少),未經過繪畫訓練和繪畫考試,沒有繪畫基礎,普遍存在手繪基礎薄弱,設計表現差。
3.1 學生對專業了解不夠,偏差較大
部分學生在選擇專業時,會把園林與游山玩水簡單地聯系在一起,認為學習園林就像是游覽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學生對專業缺乏正確的認知,還有許多學生是由家長(自家有苗圃)做主,幫助其選擇了園林專業。
3.2 “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方法單一
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做一體化”“演示法”“上機操作法” 應用較多,沒有充分展示設計類課程教學特色。
3.3 師生互動少,學習氣氛不濃
傳統教學模式不能充分發揮主動性,很難檢驗專業綜合技能。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設置問題,學生被動回答,缺乏主動探究的熱情,導致師生互動不多,課堂氣氛不活躍。
4 “園林設計類” 課程中典型招投標教學法的應用
利用招投標中的標書制作、評標、中標及公示后問題答疑等一系列招投標教學模式驅動課堂教學。
實現“計算機輔助園林設計”課程教學手段的創新,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新穎、緊張以及充滿競爭力,營造出“校園招標、學生中標”的教學氛圍。
4.1 實踐項目任務書(招標)
招標書由專業教師提前共同制作,并發布到課程線上資源,學生課前了解招標要求及相關內容,并3~5 人為一組進行調研;到項目現場測繪記錄,發放并收集使用人的調查問卷表。
4.2 小組調研并提交初步方案(投標)
課中引入投標標書,并分小組進行投標標書的解讀,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綜合應用專業理論知識,共同討論,團結合作,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師生互動頻率,使學生能夠持續保持積極學習的狀態。
4.3 師生討論互評認可的方案(中標)
招投標競爭式的任務考核,能夠帶動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最終達成學習的目的。利用學生之間打分和教師打分以及專家打分,最終確定中標方案。小組中標與否都可在該評比和評審過程中獲得高分的標準以及失分的原因等投標經驗。
4.4 專家評審小組前三名方案(公示)
根據招標方案,確定中標小組,進行課堂公示,其他小組可以質疑,把質疑問題一一列舉,然后匯總交給教師,由教師來解答。
4.5 中標不中標相關問題答疑中標小組為什么中標,與招標任務書的要求是否一致? 不中標小組存在的問題,與哪些要求沒有響應? 這樣每個小組就知道下次再做設計方案的要點和中標的技巧。
5 招投標在“ 計算機輔助園林設計” 實踐項目中的應用
5.1 招標要求與學習目標一致
學生利用垃圾桶模型制作及改造設計,將全國文明標兵校園環境設計的要點進行表述,與垃圾分類新風尚的新要求相匹配,滿足新時代對垃圾桶提出的新需求,體現景觀設計師的園林工匠精神。
5.2 課前小組調查,響應招標技術要點
3~5 人一組調研:校園垃圾桶種類? 布局特點?投放高度和投放口大小尺寸? 造型特點? 材質? 輪廓外文字、圖案? 是否符合垃圾分類新風尚? 智能自動化設計? 能否稍加改造重組利用?
5.3 課中小組互評碰撞,激發頭腦風暴
小組介紹響應點:太陽能板、文化宣傳、煙頭丟棄、環境監測、喇叭宣傳垃圾分類新風尚、聯網監控、廢物利用、當地材質利用、自動回收利用收集裝置,可持續發展設計、黃淮學院文化內涵等。尤其對有害垃圾預防和疫情口罩回收進行了重點設計。
5.3.1 有害垃圾的危險預防
小組討論結果:“簡筆畫+文字”———電子屏循環播放;“文字+圖像”———聲音循環播放等提醒警示,這可以防止市民對有害垃圾的認識不夠,從而導致二次污染和重復污染,因此必須設計提醒提示或警示。
5.3.2 針對疫情口罩回收的垃圾桶設計
小組討論結果:利用電加熱消殺、口罩專用垃圾桶———“垃圾桶+消殺器具”、口罩消毒回收再利用等觀點。最后達成一致意見:廢棄口罩專用回收桶,專人值守、科學引導、定時消殺。
6 課中教師評審,強調融入智能科技
教師評審后,學生小組確定幾點智能科技設計:自動提升裝置,自動開啟頂蓋裝置,機械牽引開蓋,側蓋自動封閉裝置等自動化設計;廣告宣傳箱,光榮宣傳欄,廣告燈箱,花池等現代多功能一體設計;環境監測屏、校園文化燈箱、垃圾分類宣傳語、垃圾分類新風尚等文化宣傳設計。
7 課后結合專家評審,強調融入服務社會理念
根據專家評審后,小組融入服務校園文明標兵理念:增加太陽能板、風輪轉換成電裝置,可以自動開啟垃圾桶蓋;垃圾桶上面部分增加光能板和廣告燈箱;校園文化宣傳推廣設計;與環境監測裝置的結合,增加環境監測電子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觀念。
8 中標與否帶給師生的啟迪
景觀設計師只有具備較好的職業道德素養以及較強的責任感,才能設計出人性化的作品;只有融入前沿高科技,才能設計出現代超前的作品。
學生的新創意和新穎設計理念打破了教師的理性思維限制;小組討論激發了每位學生的頭腦風暴。
因此,有必要增加學生討論環節,在討論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團隊合作、有責任、有擔當的教育,讓學生具備景觀設計師的職業道德素養。
9 結束語
在園林設計類課程的教學中,要充分借鑒工程招投標———評審中標,將各種評價機制引入其中,并進行總結剖析,從而形成可復制、可應用、可推廣的新教學環境下的創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對招投標教學法的創新應用,擺脫固有“學生校園學習,閉門造車”的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主動思考的職業能力,最終實現理工科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海清.垃圾分類新時尚,綠色環保校園行———廣州市“綠色環保校園行” 活動啟動儀式在廣州市曉園中學舉行[J].廣州環境科學,2020,35(1):2.
[2] 楊曉東.工程招投標情景模擬在教學中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8(6):226.
[3] 徐華麗,李平,趙新林.情景模擬教學在工程招投標實訓課程中的應用探索[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1(3):129?130.
[4] 楊會玲,葉利華,劉小晶,等.智能垃圾分類系統的研究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4):261?264.
[5] 仇丹婭.寧海新型綠植垃圾桶亮相天明湖公園[J].浙江林業,2016,(7):29.
[6] 譚巍.綠色發展理念下高校分類垃圾桶設計探析[J].美術大觀,2018(12):92?93.
[7] 劉夢,程藝明,王焯熙,等.基于物聯網的高校智能垃圾桶設計[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1(7):96?98.
[8] 李忠君,孫瑤.垃圾分類與勞動育人結合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研究[J].女人坊,2021(19):1.
[9] 孫福勝.高校生活垃圾分類教育的人學思考[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0,33(4):34?38+57.
[10] 吳劍英,平雪良,張逸倫,等.可移動智能垃圾桶定位及檢測技術[J].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20,49(4):162?164.
[11] 郭昌鑫,吳健杰,傅家怡,等.基于深度學習的智能堆肥垃圾桶分類處理系統[J].科技與創新,2021,(6):19?20+26.
[12] 賈箏.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音樂垃圾桶[J].教育教學論壇,2020(17):164?165.
[13] 賀連升,周揚理,于新暢,等.基于語音識別的智能垃圾桶設計與實現[J].機電工程技術,2022,51(1):122?125.
[14 ] 項杰. 易拆式可替換垃圾桶桶蓋[ P ]. 中國,CN212686515U.2021?03?12.
[15] 羅航.一種基于環境衛生的防異味擴散的垃圾桶[P].中國,CN202021273161.5,2021?04?13.
[16] 李穎慧.基于多種識別方式組合的智能分類垃圾桶研究[J].藝術科技,2021,34(23):40?42.
作者簡介:
李鴻雁(1967—),碩士,教授,研究方向:園林設計。
李思強(1985—),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焦江洪(1968—),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林學。
李偉(1988—),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園林設計。
李大紅( 1969—), 博士, 教授, 研究方向: 植物學( 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