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個餐飲門外漢,用500萬元從香港“食神”手里,買下秘方,又借各路明星、達人的人氣,獲得了資本的垂青,一口氣在北京開了8家餐廳。清閑的他,有事沒事就在網上發表一下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成功秘訣。
她,出生在一個餐飲世家,數十年只做一碗牛肉面,選料、備料、下廚、攬客,幾乎一人承包。不懂營銷、不會炒作的她,每天只關心牛肉新不新鮮,顧客滿不滿意,許多年都窩在北京的一條小胡同里。
如果你是投資人,你會選擇投哪個?
商業不擇溪流。技術派、模式派、工具派的延伸,讓商業變成了創業者的樂高玩具。拿著錢就能買來秘方、人才、渠道,甚至客戶。稍微組合一下,就是個完美的商業模型。科技、資本降低了商業門檻,也讓我們懶得去拼市場、拼技術、拼實力。
市場也在海納百川。我們的生活早被商業切成了一塊塊拼圖。口張飯來,手伸衣來。商業變成了我們的重要器官,所有需求都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似乎離開商業,我們就會失去基本的生存能力。
世界變成了科技投喂、懶人集合的動物園。
懶,成了我們這個世界最大的生意。
美團幫我們跑腿、手機幫我們交流、ChatGPT幫我們決策。人類變成了會思考的樹,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都可以用科技賦能和改變。我們努力把甲方養成傻子,努力把每一個人變回襁褓中的嬰兒。
很難意識到的是,危險也在悄悄降臨。
科技的進步和工具的誕生,其目的是幫我們提高效率,專注于自己所擅長的事。而我們更多看到的是,餐飲老板不關注產品,寄希望于美團能給他們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戶;一夜暴紅的產品不注重品牌沉淀,寄希望于平臺成為他們用之不竭的流量池;制造業老板不關心市場的未來趨勢,躺在眼下的失敗上緬懷過去的成功簿。
好比拄著登山杖的攀登者,丟掉登山杖,卻忘了怎樣僅用自己的一雙腿去攀登。
懶,也成了我們的毒藥。
科技不斷進步,讓人更懶的工具更是不斷涌現。
比如ChatGPT,它像圖書館管理員,腦子里藏了人類的所有知識。許多人面對著它,窮其一生,也寫不出來一條像樣的prompt(人工智能提示詞)。
許多人面對著它,卻像看到了全宇宙。
如果你還沒有忘記我們開頭提到的2個企業。不妨告訴你,一個是雕爺牛腩,10年敗光2個億后,正在破產清算。一個是西部馬華,30多年后,現在在北京就已經開了40多家店。
我們應該擁有,丟掉登山杖依然可以奔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