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山
這些日子,我的家鄉春雨不斷,整天都是濕漉漉的,屋檐下的水珠仿佛人的淚珠,滴滴漣漣的。
雨不停,心不定。入夜,凝望警營值班室的窗外,那朦朧路燈下的警車,那隨雨飄落的樹葉、花瓣,讓人思緒紛飛。我想,清明節快到了,又該到烈士陵園掃墓了。
提起掃墓的事兒,我不禁想起我們東臺公安系統那如流星般劃過的三位小伙子。
戴鵬、卜京、丁瑋,仨警官的年齡、身材都差不多,他們都在黃海之濱的公安警所隊工作,三人犧牲后,都被江蘇省公安廳追記一等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
戴鵬畢業于江蘇警官學院,是一個陽光、敬業、虎虎有生氣的小伙子,在東臺頭灶鎮派出所堪稱頂梁柱。他牽頭辦理的刑事、治安案件有數百起,在轄區調解的大小矛盾糾紛有千余次,是個辦案能手、調解高手。他當警察有股“豁得出”的勁兒,曾數次主動請纓,參與危險系數最大的抓捕毒販、搗毀涉毒窩點的行動。有次在風景區蹲守抓捕毒販,正氣凜然、無所畏懼的他,險些被兩個瘋狂沖卡、拼死逃跑的毒販開車撞死。有次為盡快偵破一起連環盜竊案,他在廢棄的港口碼頭蹲守數晝夜,帶領幾位戰友沖進船艙抓捕犯罪嫌疑人時,歹徒隨手操起屠宰用的刀子,幸虧他眼疾手快,一腳將刀子踢飛。所長說,戴鵬工作起來就不要命,甭管是抓賭、抓逃犯、抓暴力拒捕者,他活像一頭猛虎,每次都沖在最前頭。
善與惡,涇渭分明。戴鵬對犯罪分子疾惡如仇,對轄區百姓卻宛如春風,似甘霖雨露。他所在的派出所管轄的村子多、村民多,因建房、界址、債務和婚戀等引起的矛盾糾紛也多。曾有兩戶人家因為修繕房子、田地界址等鬧得不可開交,差點兒發生流血的械斗。戴鵬多次上門“滅火”,不厭其煩地做“和事佬”,苦口婆心地勸諫至深夜。他的真誠感動了兩戶人家,雙方化干戈為玉帛。戴鵬在走訪村莊時得知,一些種植甜葉菊的農戶常為甜葉菊的銷售發愁。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找自己的戰友、同學和親戚,想方設法找銷路,在他的牽線搭橋下,幾位收購商合伙在當地開了一家甜葉菊加工廠,廠子搞得紅紅火火,解決了當地甜葉菊的銷售問題。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這位頗為優秀、前途無量的警官,遭遇了令人疾首、心碎的事兒。那天大雨滂沱,戴鵬等奉命赴鎮江抓捕犯罪嫌疑人,因道路濕滑,警車在高速公路上發生車禍,戴鵬當場犧牲。噩耗傳來,戴鵬的戰友們悲痛不已,親人們更是肝腸寸斷、悲痛欲絕。
戴鵬犧牲時,他的妻子季琳已懷有身孕。好長時間,季琳都沉浸在失去至愛的悲慟之中,久久緩不過神來。她將戴鵬的照片、立功獎章放在枕邊。夜深了,她捧著照片和獎章不停地端詳,摩挲,將手機里“戴先生”的微信從頭翻到尾,又從尾翻到頭,回想與戴鵬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不覺間淚打衣襟……
過年了,來自東臺市數千名警察、輔警、民警和家屬,以及各級領導、嘉賓觀看東臺市公安工作報告文藝演出時,舞臺大屏幕播放了戴鵬妻子生產時從產房里傳出的嬰兒啼哭聲,當大家看到躺在戴鵬警服上的孩子那紅撲撲的小臉蛋、手舞足蹈的特寫鏡頭時,現場數千名觀眾眼噙熱淚。
2
丁瑋和戴鵬是好戰友。他倆一起在頭灶鎮共事過好多年,一個是交通警察,一個是社區民警。咋也想不到,他倆竟然會一前一后,相隨而去。
丁瑋是家里的“獨苗”,供職于東臺教育部門的父親管教很嚴,而丁瑋也頗為爭氣。在農村鄉鎮做交警,他查處的涉牌涉證案件、酒駕醉駕、交通事故以及參與的抗疫救災等,各項工作都是棒棒的,曾多次受到嘉獎。他工作的勁頭很像螺絲釘,有股鉆勁兒和擠勁兒。有次為偵破一起肇事逃逸案,他從現場遺留的一枚微小的漆片查起,兩天兩夜沒合眼,終將肇事嫌疑人抓獲。他人好心善,藏藍警服里有顆菩薩心,有副人皆稱道的熱心腸。出警時,常看到他在血淋淋的車禍現場,顧不得血腥瘆得慌,彎腰匍匐搶救傷者。有的重傷者家屬聯系不上或暫時趕不過來,他就像傷者的親人似的,在醫院里跑上跑下,慷慨解囊。轄區內有位因車禍致殘的老人,丁瑋一直牽掛著,常去探望,且去的時候從不空手。酷暑夏日,每次發現河里有小孩子游泳嬉水,他都會像趕鴨子似的,一直盯著把他們吆喝著上岸。冰雪寒天,他在警車后備廂里丟一把鐵鍬,遇到特別滑的彎道、岔路口,他都會下車鏟冰除雪。這些看似平淡、實則不凡的事兒,讓轄區百姓感動不已,一些村民親昵地稱呼丁瑋是“好人丁警官”,他收到的錦旗、感謝信等多到數不過來……
孩子乃父母的心頭肉。白發人送黑發人,叫誰都承受不了。當得知丁瑋在出警路上犧牲的消息時,丁瑋的父母親就像天塌了似的,哭暈了好幾次,一夜之間就白了頭。“他還是個孩子啊,我們還指望將來抱孫子,他卻一聲不吭就走了。”這是丁瑋父母含著眼淚反復嘮叨的話語。
丁瑋的臥室里,擺放著一本本字跡雋秀的學習筆記;他的電腦文檔里,還留著他的從警夢想,“我從小羨慕警察,也頗喜歡穿警服的舅舅。我要虛心向他們學習取經,一步一個腳印,爭取也能干出點名堂來。”然而,他懷揣的許多夢想還未實現,生命的音符卻戛然而止了。
3
卜京,與戴鵬同年同月跨進公安門檻,與丁瑋也是很相熟、很要好的戰友。
畢業于南京森林警官學院的卜京,人長得帥氣,工作也干得出色,曾多次被評為崗位之星、優秀黨員和優秀公務員等。在警營內外,追他的姑娘不少,然而,他對婚姻大事卻頗為淡然,一門心思撲在公安工作上,總是以年齡還小為由而婉拒,后來在家人的催促下談了對象,也是將婚期一拖再拖。“我待的派出所真的太忙了,等一等,不著急啊。”這是他勸慰父母和未婚妻的常用語。婚姻不著急,卜京在工作上卻頗為上心。有一年夏天很熱,氣溫一直徘徊在四十攝氏度左右,卜京接二連三出警,連軸轉了近三十個鐘頭沒休息,中暑暈倒在路邊。躺在病床上輸液的他,得知又有民警病倒、派出所的工作忙不過來時,趁人不注意,悄悄拔掉輸液的針頭,一溜小跑著回到了所里。工作像“瘋子”,學習像“博士”。平時,卜京很喜歡逛書店和圖書館,他的辦公室和家里的房間,各種報刊、法律書籍、公安業務書籍等堆得哪兒都是,且有不少書頁都折疊著,上面條條杠杠的,空白處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每次參加警務技能比武、法律知識競賽等,他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計算機、英語、普通話等還獲得過等級證書和應用能力證書。卜京聰穎、博學,多才多藝。他喜歡打籃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彈一手好吉他。如今,斯人已去,他那把心愛的吉他,仍靜靜地躺在農村老家他睡過的床鋪上。
卜京是為保護群眾而犧牲的。那天,東臺市富安鎮突發警情,他出警協助醫務人員將一名精神病人送往醫院途中,被病人刺中心臟。當時血流如注,殷紅的鮮血瞬間就將警服染紅了,但他仍奮勇向前追了有數十米遠。戰友們摁住他冒血的傷口,火速將他送到醫院搶救,盡管有那么多的群眾和戰友為他祈禱,要為他獻血,但卜京還是撒手走了,沒留下一句話。
兒子走了,父親來了。
卜京殉職后,組織上派人到卜京的老家,詢問他的父親卜漢有什么要求和愿望。一直在外地做裝潢工作的卜漢,神情木然地站在麥浪翻滾的農家小院前,一邊撫摸著兒子騎過的摩托車,一邊用手背擦拭著不斷涌出的淚花,“說實話,兒子不在了,我也不想在外奔波做生意了。現在,我就想在兒子的辦公室多待待,睡睡他睡過的值班室床鋪,坐坐他出警常坐的那輛警車……”沒隔多久,這位痛失愛子又深明大義的父親,辭掉了薪酬豐厚的工作,到兒子生前的派出所做了一名輔警,且已干了數個春秋。
我曾問過“父承子業”的卜漢,你兒子做警察,命都丟了,你又接力棒似的來做輔警,圖啥?卜漢回答,我在家天天想兒子,越想越難受,到兒子的單位上班,我會稍微安心一些。因為,整天與這些民警待在一塊兒,一起巡邏,一起出警,我從他們身上總能看到我兒子的影子。再說,我也能幫兒子完成一些他沒有了卻的心愿……
短暫的青春,絢麗的光彩。卜京的生命雖然定格了,但在親人的心中,在轄區百姓和戰友的心中,他仍然活著。
4
清明了,菜花黃,楊柳青綠。
戴鵬、丁瑋、卜京的墓碑前,多了些漂浮的紙灰,這是親人焚燒的思念。那一束束含著露水、雨水,仿佛滴著淚珠的鮮花,是戰友對他們的敬意。
我想,我的這三位警營兄弟并不孤單。生前,他們曾多次聚會,且常互通信息,交流人生感悟、從警心得,現在,他們說不定也正結伴而行,守護天堂平安哩。
遙祝仨兄弟天堂安好。
王韶山:民警,一級警長,立過二等功,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從軍、從警以來發表作品百余萬字。
編輯 木木 691372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