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薇,詹 靜,李德琴,呂 佳,姚佳琦,徐春霞,厲晶晶,董 芳,譚擎纓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三醫院,浙江杭州 310013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國外發病率為60%~75%,我國發病率為53%[1]。DPN發展過程中重要癥狀之一是肢體疼痛,其發病率為7%~20%,占全部DPN患者總數的10%~32%[2]。目前DPN病因機制尚不明確,臨床上也無明確的治療方法。DPN是由于糖代謝異常、氧化應激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最終導致神經損傷,進展為肢體疼痛,臨床基本采用營養神經、抗氧化、改善循環等治療措施,但治療效果并不明顯。中醫講究整體治療觀念,在治療慢性疾病中優勢突出,近年來臨床中關于治療DPN的中醫護理適宜技術有增多趨勢[3-4]。中藥足浴療法是借助水的溫度及藥力,通過打開皮膚毛孔從而吸收藥力,傳遞致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可以作為DPN的輔助治療方法[5];溫和灸可通過溫熱及藥力對相應的穴位產生刺激,以活血通絡、扶助正氣,改善血液循環、加快組織代謝水平。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三醫院采用中藥足浴聯合溫和灸治療DPN患者,有效減輕患者肢體疼痛,現報告如下。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治療與護理。糖尿病治療:包括降糖藥物治療、糖尿病相關教育、控制飲食、規律運動鍛煉、心理調整、疼痛干預等,使血糖控制在達標范圍。DPN治療:給予營養神經藥物甲鈷胺,0.5 mg/次,3次/d。對癥治療:予抗驚厥藥(普瑞巴林)等。同時給予常規護理方案:嚴格控制血糖;進食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可口服B族維生素;疼痛影響生活質量時適當服用止痛藥,如非甾體類鎮痛藥,或外用膏藥治療外周神經痛,緩解疼痛癥狀。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中藥足浴聯合溫和灸治療。中藥足浴:由中醫師配制中藥足浴方,方藥包括伸筋草20 g、當歸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紅花6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雞血藤15 g、桑枝20 g、羌活10 g、獨活10 g、木瓜20 g、乳香10 g、沒藥10 g、艾葉20 g、桂枝20 g、路路通30 g、鳳仙透骨草20 g、全蝎6 g。取清水1 000 mL,浸泡藥材30 min后,武火煮沸,文火續煎45 min,取藥液500 mL,放入恒溫足浴器中,加溫水至2 000 mL,恒溫40~43℃。糖尿病專科護士以此恒溫藥液給患者浸泡雙足30 min,每次1劑,1次/d,連續治療8周。溫和灸:擺好患者體位并囑其放松,取肺俞、脾俞、腎俞、足三里,兼有上肢癥狀者加灸曲池、外關,兼有下肢癥狀者加灸三陰交、陽陵泉。將艾條點燃后放入艾灸箱內,將艾灸箱下的孔對準艾灸穴位,距離皮膚3 cm處進行熏灸,每個穴位10 min,以患者感到溫熱而無灼痛為度,當患者感到有灼痛或針刺感時,立即停止操作,溫和灸結束后局部清潔。隔日一次,每周3次,溫和灸20次為一個療程。對于過饑、過飽、情緒激動者宜休息后再艾灸。施灸艾絨時如脫落或施灸過量,局部出現燙傷、水皰,若水皰直徑≤1 cm,暫不處理,待其自然吸收;若水皰直徑>1 cm,使用無菌注射器將水皰內滲液抽出,局部使用莫匹羅星軟膏,囑患者避免抓撓,防止破損后感染,每日換藥,觀察燙傷部位恢復情況。當中藥足浴與溫和灸在同一天治療時,先進行溫和灸,間隔10 min以上再進行中藥足浴。糖尿病專科護士執行并教會患者中藥足浴及溫和灸的方法,在住院期間至少讓患者及其家屬自行足浴及溫和灸3次,足浴時嚴格強調必須使用溫度計并由家屬測試水溫,糖尿病專科護士在旁觀察,糾正錯誤,講解足浴及溫和灸的注意事項,重點講解中藥足浴及溫和灸的溫度、持續時間。在患者出院后第3天、第1周、第2周、第4周、第6周進行隨訪,及時指出患者的認知誤區,解答患者疑問。第8周患者返院復查。
以下測評相關指標由研究者在患者入院當天或第2天、出院后8周返院復查時收集。同時,觀察并統計觀察組的燙傷發生情況。
1.3.1疼痛療效評價
分別在干預前、干預后采用簡易McGill疼痛問卷(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6]對患者進行測評。問卷由3個部分組成:第1部分疼痛分級指數(Pain Rating Index,PRI),包括11個感覺類和4個情感類,每個項目均按強度等級排序,0分為無痛,1分為輕度痛,2分為中度痛,3分為嚴重痛;第2部分為VAS,測量尺長10 cm,分別代表1~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第3部分為現時疼痛強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0分為無痛、1分為輕度不適、2分為不適、3分為痛苦、4分為很痛苦、5分為極為痛苦。PRI、VAS、PPI 3項分數越高表示疼痛情況越嚴重。
1.3.2多倫多臨床神經病變評分量表(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
分別在干預前、干預后采用TCSS檢測患者神經癥狀、神經反射及感覺功能。總分19分,評分0~5分者判斷為無神經病變,評分6~8分者為輕度神經病變,評分 9~11分者為中度神經病變,評分12~19分者為重度神經病變[7]。
1.3.3中醫證候積分
分別在干預前、干預后記錄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中醫證候積分表見表2。

表2 中醫證候積分表
1.3.4糖代謝指標及腓總神經和脛神經傳導速度
分別在干預前、干預后采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采用表面肌電圖/誘發電位儀檢查腓總神經、脛神經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

干預后,觀察組的TC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TCSS評分比較
干預過程中觀察組患者未發生燙傷;觀察組SF-MPQ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SF-MPQ得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糖代謝指標及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腓總神經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脛神經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均快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腓總神經及脛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m/s
中醫認為DPN主要是肝腎不足,氣陰兩虛,脈絡阻滯,致氣血不暢四肢麻木、腫痛。中醫辨證治療以補肝腎、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為主,優勢在于控制癥狀、改善客觀指標。本研究采用中藥足浴聯合溫和灸對DPN肢體疼痛進行干預,該藥方有清熱、活血化瘀、祛風濕、通經絡、消腫生肌、息風鎮痙、攻毒散結、止痛之功效;而溫和灸作為針灸傳統療法,主要針對其“虛”,從脾虛、氣虛論治,健脾益氣,并行瘀,其療效相對緩慢,配合中藥足浴可增強活血化瘀、通絡、祛風除濕之效,快速且有效緩解肢體麻木及疼痛,從而減輕DPN患者肢體疼痛感。本研究重視足部護理,患者在出院后繼續給予中藥足浴及溫和灸的相關指導教育,未發生燙傷不良事件。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SF-MPQ評分、TCSS評分、中醫證候積分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研究結果表明中藥足浴聯合溫和灸能減輕患者肢體疼痛癥狀,改善神經功能、降低中醫證候積分。
DPN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血糖波動大,不能達到血糖控制目標,而血糖水平控制差是DPN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引起的各種通路異常或是物質過多堆積,使神經細胞腫脹、壞死,進而導致神經功能障礙[8-9]。對于DPN患者,在藥物降糖治療的基礎上積極配合控制飲食、堅持運動,定期監測血糖,遵醫囑用藥,在溝通過程中患者出現問題及時糾正,從而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的依從性。本研究兩組患者均增加院外隨訪機會,使患者出院后仍不間斷接受治療及知識的傳輸,因此本研究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均下降。觀察組再給予中藥足浴聯合溫和灸,刺激足三里可使空腹血糖降低,改善血液黏稠度,而中藥足浴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10],從而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下降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本研究結果說明,中藥足浴聯合溫和灸能夠更好地幫助DPN患者將血糖控制在目標范圍內,防止神經病變進展。
長期肢體疼痛的患者輕觸覺、震動覺、位置覺均下降,多數因為疼痛感覺功能減退而減少運動,出現血糖控制差、自我心理厭煩害怕,從而使DPN進一步進展。在排除非糖尿病性神經疾患,下肢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檢測對DPN有早期診斷及評價病情的價值。微循環障礙是導致DPN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11]。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腓總神經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脛神經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均快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說明中藥足浴聯合溫和灸能改善DPN患者神經傳導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