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源( 廣州 )
我6歲在家鄉江西樟樹市農村讀四書五經,雖然讀過的古書都不記得了,讀過的古詩會弄錯作詩者的名字,但中華文化精神對我的影響卻是終生難忘的!
故鄉農村過年過節的年畫和好玩又好看的民間玩具,是令我對美術產生喜愛的最早因素。
新中國成立后家鄉有了小學,但上完初小我就在1953年春轉學到上饒市道塘街小學(現改為上饒市一小)念高小,開始有圖畫和勞作課了。在美術老師毛銓嘉的教導下,我學習臨摹《少年報》和《兒童畫報》上的志愿軍戰斗英雄黃繼光和邱少榮畫像,這些畫被毛老師張貼在學校的墻報上。勞作課上我則用從城郊外田地里挖來的白膠泥,在毛老師的指導下做小雞、小狗、小牛、飛機和坦克,因受到毛老師的表揚,我頗有幾分得意。
1955年高小畢業,我升入上饒市一中初中部,每周都有美術課。教美術的寧璘老師,早年畢業于武昌華中藝專,是留法名家唐一禾的高足,還是志愿軍戰地美術組的組長,著名油畫大家何孔德是他的戰友。
寧老師除了在課堂教我們畫素描和水彩靜物,課余時間還帶我們到校外去畫水彩畫。我是在寧老師的啟蒙下,才開始接觸畫水彩畫并產生了興趣。正是由于寧璘老師對我的關愛和教導,才使我于1958年能考取廣州美術學院附中。而寧璘老師也就在那一年調到景德鎮參與創辦陶瓷學院當教授去了。
原本在武昌的中南美專1958年南遷廣州后更名廣州美術學院。我們作為首屆附中班,非常榮幸的是,擔任班主任的胡鉅湛老師不但油畫畫得好,而且還是頂級的水彩畫名家。在我們入學的1958年,正值“大躍進”,全校停課下農村去,胡老師帶領我們全班同學,半天勞動,半天畫畫,以農村為“大課堂”上課。每當胡老師畫水彩,我們就坐在胡老師身旁,看他如何構圖,如何調色、用水和用筆,胡老師邊畫邊給我們講授水彩畫的技法。正是由于胡老師的教導,我們班的林墉、謝志高、鐘增亞、李金明和鄒達清等許多同學的水彩畫都畫得很好。
1961年附中畢業,我被保送升入學院雕塑系。潘鶴老師也是在這一年由廣東省美協調入廣州美院雕塑系任教。潘老師不僅以雕塑著稱于世,而且水彩畫也畫得非常精彩。
1961年冬,潘老師帶肖鐵航那個畢業班,在新會縣崖門海邊漁村深入生活為畢業創作收集素材。正好我們班同學也在那里。我見識了潘老師畫水彩的與眾不同的絕招!他的水彩調色盒,是用解放初才有的馬刀牌香煙小鐵盒做的,里面裝著紅、黃、藍、綠等不過6種顏色,一支小水彩筆放于其中,水彩紙只有當時信紙長度的四分之三左右。我靜靜地站在潘老師身后,見他只一會兒功夫就將大的色彩關系處理好,緊接著細心地描繪每個對象,很快一幅精彩的小水彩就完成了。
依我看,當今很多一兩米的超大幅水彩,并不見得比潘老師所作的超小幅水彩畫精彩!
在20世紀60年代,為人正直、性格豪爽耿直的王肇民先生,曾在政治上受到打壓,但學生們卻非常尊敬他,因為王老不但水彩畫得好,而且古典詩詞寫得好,毛筆小楷字更是堪稱一流!
生活簡樸的王老常利用節假日,帶頂草帽,拿著水彩畫工具到校外去寫生。每逢見王老出去寫生時,就有同學說“王老師,我跟你一起去寫生好嗎?”王老總是笑著說“歡迎!歡迎!”我也有幸跟著王老到校外去寫生,幫王老拿寫生坐凳,提裝寫生用水的玻璃瓶。寫生時,坐在王老身旁,聆聽興致很高的王老談他年輕時畫水彩的故事,看王老如何對景寫生。能親眼目睹王老的寫生過程,這份體驗非常難得,也讓我終生受用!
我就是在這些名師的教導和影響下學畫水彩畫的。60多年來,雖然沒能做到堅持天天畫水彩,但間常堅持畫水彩還是做到了。
敬請老友們批評賜教,以便我做到老畫到老!

長沙春雪54cm×39cm水彩1982年錢海源

廣東陽春寫生 27cmx38cm 水彩 2021年 錢海源

瀏陽柏家村早春 27cmx38cm 水彩 1981年 錢海源

江西宜春寫生 27cmx38cm 水彩 2017年 錢海源

廈門鼓浪嶼寫生 39cm×54cm 水彩 1982年 錢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