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留標
夏邑縣農廣校自創辦以來一直注重開展農民中專學歷教育,尤其是2010年以來,率先開展了農民全日制進村中專班試點以及彈性學制新型職業農民培養中職教育試點工作,把農民中職教育推上了新臺階,形成“教培銜接 產教融合”農民職業教育典型案例。根據多年來的辦學經驗,筆者認為,辦好農民中職教育需要把握好如下六個重點環節。
一、轉變觀念,提高思想認識
思想觀念決定著人的行為方式,解放思想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農廣校應充分認識做好農民中職教育的重大意義,要從自身職責和國家發展需要等方面來認識。首先,開展農民中職教育是農廣校的自身職責,這也是農廣校聚焦主責主業的客觀現實需要。其次,開展農民中職教育是國家發展需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人才是基礎,農民是主體;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迫切需要農民的現代化。涉農職業教育專業生源偏少,涉農人才素質堪憂,國家發展迫切需要加強對農民的中職教育。開展農民中職教育不僅可以提高農民的技能和學歷水平,還搭起了農民讀高職的橋梁。農廣校應勇于擔當,著力推進農民中職教育事業快速發展。
二、設置好專業,遴選好學員
確定好專業才能保證有人愿意學,選好學員才能保證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這是確保中職教育提質增效的前提。多年來,夏邑縣農廣校按照“圍繞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的思路,根據當地農業產業發展開設專業。夏邑縣是農業大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中國西瓜之鄉等,根據這些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設置專業,確保學員學有所用,用則有效,促進產業發展。近年來,先后開設了現代農藝專業技術、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家庭農場生產經營等專業。又根據學員從事的產業分為糧食作物方向、果樹方向和草莓生產方向等。在確定專業后做好學員遴選。組織辦學人員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調研農民學習培訓需求,做好招生宣傳,發動符合條件的青壯年農民報名參加學習,先舉辦相應的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班,再根據培訓班上學員的表現情況,對學習積極性高、上進心強、符合中專學歷教育條件的學員,擇優確定中專班學員,并注冊成具有中專學籍的正式學員,班額一般為40-50人。
三、組建好教學班,強化班級管理
教學班是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夏邑縣農廣校注重搞好教學班的組建。根據注冊的學員分布情況和確定的專業,落實好教學地點,固定學習場所,組建中職教學班,可分為村級班、鄉級班和縣直班。首先,配好班主任,選配熱愛工作、樂于奉獻、經驗豐富的中青年辦學人員擔任班主任,同時聘請有威信、有號召力的鄉村干部協助開展教學組織管理工作。其次,在確定好教學班后,就要加強班級管理,及時成立班委會和學習小組,健全學員守則、教師職責等一系列教學管理制度,懸掛在教室里,并組織實施落實。每學期舉行開學典禮,定期召開班會,提出學習要求,使學員樹立集體主義觀念,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掌握學習方法,激發學習動力,形成良好學習氛圍,制度化、規范化推進教學管理工作。
四、明確培養目標,安排好課程和內容
夏邑縣農廣校堅持根據中等專業教學計劃和專業課程設置標準,科學制定教學實施計劃,明確培養目標。中央農廣校和省農廣校每年都印發統開專業的教學計劃,夏邑縣農廣校根據中央和省農廣校制定發布的教學計劃,結合實際開設的專業以及產業特點、社會發展要求、農民學習需求等科學制定各專業的教學計劃、實施方案和課程安排。開設的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以及專業拓展課等,注重結合實際增加專業拓展課,加強基本技能、動手能力實訓,引導學員“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兼顧培養學員終身學習習慣和創新思維。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注重根據設置課程的需要、生產需要和農民學習的需要,靈活安排、優化教育教學內容,確保學員學有所用,確保教學成效。
五、創新教學管理,確保教學質量
加強教學管理是教學質量的保障。夏邑縣農廣校對班主任、教師全面實行崗位責任制,在教學、教研、生產示范建設等方面進行量化管理,抓好面授、輔導、實訓、實驗實習、線上教學、作業、筆記、考試、考核等教學環節的落實,保證教學時數和教學成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針對農時季節及時調整授課方式和內容,鼓勵教師創新、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參與式、案例式教學,增加實踐、實訓課時數。同時,加強學員管理,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還要引入激勵機制,實行獎優罰劣措施,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要做好學員學籍檔案管理,建立學員學籍檔案,將教學班管理情況及學生基本情況、學習情況等分年度分學期建檔備案,增強對教學班和學生管理的規范性,確保教學質量。
六、強化跟蹤服務,確保辦學成效
強化跟蹤服務是確保農民教育培訓實現提質增效的有效措施。夏邑縣農廣校堅持把教學班辦到鄉村,組織教師深入一線搞教學、建基地、抓示范,手把手指導學員把技術應用到生產上,幫助學員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應用新模式,提供信息服務和系列跟蹤指導服務,實現教育培訓、生產示范、技術推廣、跟蹤服務一體化,做到教學、生產兩不誤、兩促進,實現教師與農民學員的有效對接、教育培訓與農業產業發展的有效對接。在此基礎上,還通過縣融媒體中心、電視臺等加強宣傳推介,并在土地流轉、金融信貸、評優評先等方面對學員進行政策扶持,打通農民學員成長、成才、晉升渠道,使農廣校學員有學歷、有榮譽、有地位、得實惠,確保辦學卓有成效。
(作者單位:河南省農廣校夏邑縣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