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楊絳先生的小說作品并不豐富,但是她對于現實的細微觀察,將社會轉型時期多種女性不同的生存狀態用細膩且冷靜、睿智且平和的語言描繪出來,刻畫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女性形象,能夠看出女性作家對于女性意識覺醒的思考。通過對傳統舊社會婦女形象、傳統思想下知識女性形象以及新型的知識女性三種形象的書寫,從女性的家庭和事業雙重角度尋求突破困境的方法,為當下的知識女性也提供了一份極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字】楊絳;小說;女性形象;女性意識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25-003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5.011
楊絳先生的身份眾多,不僅是作家、戲劇家,同時還是一位頗負盛名的翻譯家。她本人在自序中說“我不是專業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隨遇而作。我只是一個業余作者”[1]。細數先生的短篇小說也不過七篇,長篇只有《洗澡》一部,若加上楊絳2014年為這唯一的長篇所寫的后續《洗澡之后》,也才將將兩部而已。這些小說之中所塑造的女性角色各異,結合本人生活經歷,人物鮮活形象,從中透露出作者對于女性情感命運的思考。
一、傳統的舊時婦女形象
在楊絳先生筆下的這類女性有《小陽春》中的俞太太蕙芬以及《洗澡》中的余太太宛英。蕙芬和宛英在傳統的觀念看來都是“頭等好太太”,她們賢惠持家,勤勞體貼,能夠將家里的大小瑣事管理的井井有條。可是僅僅這些,對于她們的丈夫來說可能遠遠不夠。在俞斌看來,雖然自己已經人到中年,但是他感覺妻子“心氣平和,感情懶怠”,越發心生不滿“一個女人,這么做了太太便把其他都忘了?太太,便不復是情人,不復是朋友,多沒趣!”。一把年紀的俞教授為了追尋虛假的春天和自己的學生有曖昧,俞太太有所察覺后雖然在妝容上也有所打扮,但是對于一個心已經飄遠的丈夫來說,他大約也是不會注意到蕙芬為此做出的挽留吧。蕙芬和俞斌之前因為第三者的插足有過短暫的“冷戰”,但是當俞斌本想送給胡若蕖的一束玫瑰陰差陽錯的給了蕙芬之后,俞太太就后悔自己冷淡了丈夫許久。“傻女人,傻的不可思議”,她在感情上一直處于被動狀態,在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先是狠狠唾棄了一番胡若蕖,然后自垂自憐。“事實漸漸沁入意識,她一下子發現自己完全孤獨,她被欺騙,她被遺棄了。她成了無人需要的多余的東西”,在情感以及經濟上完全依靠他人的傳統舊社會的婦女,因為自身無所依傍,僅僅因為丈夫的變心惶恐不安。她的內心活動完全符合人物身份,她一方面有一點自己的小心機,打定主意不和俞斌離婚,為了自己兩個孩子考慮,也不想便宜插足者;但是另一方面對自己也產生了懷疑,她感到融不進去丈夫和孩子的世界,成了“累贅”,將錯誤歸咎到自己身上“什么地方錯了?也許錯的是她自己,女人自己”,多么諷刺且可笑的反思啊!雖然故事的結尾胡若蕖同別人結婚了,俞斌最終回歸了家庭,可是俞太太還是覺得“冷”,她去關上了窗子。這種寒冷僅僅關上窗戶就能解決的嗎?楊絳講故事寫到此處戛然而止,將更深的思考留給了讀者。
宛英是《洗澡》中一位雜牌大學的教授余楠的太太,在余楠眼中,她是一個“容易打發”的太太。宛英對于余楠和胡小姐的婚外情早就有所了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是她不在乎余楠,而是她早就發現了余楠的雙面性,也因為余楠在外自吹自買,談笑風生,和家里兩個模樣讓宛英曾暗暗流淚,得了胃病。“她漸漸明白自己無才無貌,配不過這位自命為‘儀表堂堂的才子,料想自己早晚會像她婆婆一樣被丈夫拋棄”,無所依傍、自艾自憐是這些舊社會女子真實的心靈寫照,在老太太去世之前還曾將銀行存折留給了宛英,但是宛英在老太太走后乖順地立馬上交給余楠,對此余楠也是“不客氣地”收下了錢。這一細節隱約可以看出舊時社會中男性與女性地位之差別,宛英如此自然而順從的交出這筆老太太留下的私房錢也是看透了余楠將來可能會算計,但是稍微聰明一點的是她留下了房契,也不是一點后路都無。可以說宛英有點大智若愚的意思,雖然花了一筆錢但是得到了片刻的安寧,也證明了她對余楠的不信任,她看清楚了余楠的為人,并且也為自己以后做打算。在她得知胡小姐和別人結婚出國之后,“失望簡直比余楠還勝幾分”。這種獨立意識被作者巧妙地安排在了一位傳統女性身上,雖然宛英最終沒有做到離開余楠,但是女性意識的覺醒在此也初露端倪了。
雖然在余楠眼中自己的太太是腦袋空空的,但是她勤儉持家,“什么細事都藏得住”,在得到姚宓的幫助之后一直將恩情記在心中,并在之后余楠等人聯合寫批評文章的時候將姚宓的原稿偷出來。這樣的知恩圖報優良品德也得到了姚太太的高看和贊賞。在家庭生活中,一直被看輕的宛英得不到余楠的愛情也不被兩個兒子惦記,一直照顧的女兒更仰慕她的父親,和母親之間也沒有過多的交流。作為傳統社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可以說她說成功的,因為她關照家庭,也不曾做過出格的事情,但是她好像也就隱身于家庭瑣事之中,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這個并不是很能看得起她的家中。這樣一個女子卻很能記住別人給予的溫暖,她的善良和熱心體現在了對姚家母女的“通風報信”中,也真切的為她們的生活擔憂和欣喜。宛英的理想并不遠大,她只想過好自己的生活,她不曾傷害別人,但是生活好似并不會因為她的無害而忽略她。在時代大潮的裹挾之中沒有人能逃得掉,她的無奈和順從給小說增添了一絲現實感。
二、傳統思想下知識女性形象
“女人要獨立自由,要具備自我認識的能力,獨立而正確地做出判斷,要懂得自我尊重,要堅持自己的人格。”[2]在楊絳筆下更多的女性都是接受過教育的,甚至有過留洋的經歷,這些人雖然表面上接受過新思想的洗禮和熏陶,但是終究只是套了一層“新”的外殼罷了,內里來看還是老樣子。這里列舉短篇《玉人》中的田曉和《洗澡》中的杜麗琳以及施妮娜。
(一)田曉
與杜麗琳和施妮娜相比,田曉并沒有留洋過,但也算是一位知識分子,她兼任小學和初中數學教師,并且十分擅長解四則題。在田曉身上凸顯不出來作為知識女性的獨立,反而流露出傳統女性的思想傾向:屈服于男權的統治,更認同男性視角下的女性價值觀念。田曉是一位美麗聰慧、心靈手巧的女子,“家里什么東西壞了,她能修理;缺什么,她會變出來”,對于生活也是十分積極的態度,“她對生活上的困難,也像解答算題一樣有興趣”。作者對于田曉的這一段描寫與楊絳本人的生活經歷有一定的借鑒。在錢鐘書與楊絳的生活中,楊絳似乎就扮演者“田曉”的角色。但是與楊絳不同的是,田曉雖然在生活瑣事中有點小聰明,但是在她的思想中有“反正做牛也罷,做馬也罷,推磨也好,我只要和你在一起,都好”的觀念。在家庭中的田曉并不如她在工作中那樣能干,她處于一種附庸地位,為了一直和丈夫在一起寧愿放棄自己做得很好的事業,這份事業帶給田曉的收入可能并不會比郝志杰來得少,也可以借此擺脫對男性經濟的依賴,甚至在郝志杰不能承擔起其作為經濟支柱的功能時替代她的丈夫承擔。田曉做不到獨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她的心理一直在依附郝志杰,這種精神上的獨立才是最根本的。從這點來說,即使是知識分子的田曉,還不如宛英的更有獨立的精神。
(二)杜麗琳
杜麗琳是一位有著留洋背景,并且拿到雙學士學位的高才生,在大學期間就看中了許彥成,并且在閏年向他求婚最終組成家庭。這一切看來她是一位不拘束于傳統的新式女性,至少那個年代女子敢于向男子求婚就已經是十分了不得了。可是婚后的杜許二人生活似乎并不如當初她所預期中的美好。表面上看,杜麗琳走進過大學校園,也曾遠渡重洋追尋更高的學術成就,但是她眼中看到的壓根兒不是什么新知識,也不是什么學位,她只看到了她的丈夫許彥成一人而已。“她一心追求的是個貼心的丈夫。她自幸及時抓住了彥成。”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說女人“生來就是軟弱無力,奴性十足,她們掌握不了世界,因此竭力占有一個情人,或最好占有一個丈夫。”[3]杜麗琳可能最開始就是奔著找到合適的另一半去的,所有的努力付出不過是為了尋得一個好丈夫。雖然她是看起來樣樣都完美,被評為“標準美人”,本質上的杜麗琳依然是殘缺的,將自己同另一人拴在一起,無法獨立行走。在批判杜麗琳的同時也不免要反思:這種對于男性的依附心理實際上正是男權文化對于女性自古以來的禁錮,幾千年來,女性一直都處于依附的位置。“男性的權威給女性獨立思考與自主判斷的權力與能力套上了沉重的枷鎖”[4],或許是壓抑的時間太久了,她們已經忘記如何擺脫,這才是最可悲的。楊絳先生塑造了這樣的角色,可以說是女性意識自身的反省,開始掙脫男權壓制的一種表現。
(三)施妮娜
施妮娜是一位和杜麗琳有些相似的女性形象,她也是打著新知識女性的幌子,骨子里依然寄托于男性的附庸者。與杜麗琳相比,更加不堪的地方在于,即使是去了學校混到了一紙文憑卻沒有真正學到過專業知識。她跟隨丈夫去往了當時非常先進的蘇聯學習,并且在人脈上還有社長夫人這個好閨蜜,留學歸來后直接以蘇學專家的身份成了文學研究社副組長和副主任這樣的干部。靠著種種“華麗”的履歷和背景還是遮掩不了她本就淺薄的學識,她在開會時屢次犯錯,分不清馬拉梅和波德萊爾,將《惡之花》張冠李戴,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說成是戲劇,司湯達的《紅與黑》歸為巴爾扎克的作品,作為“專家”的施妮娜自視甚高,雖然學術上毫無建樹,常以思想正確自居,她想要憑借自己的特權借書被阻攔后強詞奪理;想要姚謇留下的私人藏書不惜信口開河說藏書占用了國家的地方就必須要對外開放,用她敏銳的政治嗅覺給姚宓扣帽子,說她“剝削了勞動人民的血汗”;為了獨占研究成果私藏書籍,還串通姜敏說書已經沒有了……楊絳所描寫的這一女性形象關注到的是女性在家庭與事業中的困境,作者對于女性追求事業與獨立有別樣的見解。
一直處于父權制文化體系之下的女性想要獲得獨立并非易事,很多女性,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宛英和蕙芬不光在經濟上更在思想上依賴男性,沒有自己的尊嚴、權力、人格,只是身為附屬品而存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人的自由意識被注意到,被大肆歌頌,父權文化專制的地位才有所松動。一直以來被忽略的女性教育、女性工作等問題才開始漸浮于水面之上,女性可以接受教育甚至出國留學,也可以自食其力工作,這一系列的“解放”蔓延到了思想精神上,在意識形態領域也要追求解放,不再有陳舊的依附心態。施妮娜作為肚中無墨,胸無成竹的女性代表,想要趾高氣揚地偽裝成高級知識分子混在職場上,極具諷刺意味。楊絳從女性自身的角度對這類女性在追求事業時弄虛作假的行為給予嘲弄和批判,應該關注到依靠男性上位的職場女性說到底還是沒有真正精神獨立,依舊是依附于男性話語權而存在。
三、新型的知識女性
姚宓可以說是楊絳筆下最能代表作者本人美好期許的新型知識女性的一位角色了,在姚宓身上不僅能看到對于西方知識女性獨立意識的追求,也有對中國傳統女性賢良淑德的推崇,她的行為方式和心理受傳統文化的規范,同時也在時代精神的大轉中轉染了新思想的氣息。
姚宓的外表是美麗的,“臉色不惹眼,可是相貌的確耐看,看了想再看看……眼神很靜,像清湛的潭水;眉毛清秀,額角的軟發像小兒的胎發,嘴角和下領很美很甜。她皮膚是淺米色,非常細膩”[5],但是聰慧的姚宓很善于“偽裝”自己,開會的時候只坐在后排記錄,用灰布制服遮住自己五彩織錦的緞襖和紅綢里子半掩著極好的灰背,她這般的韜光養晦,借著樸素沉靜裝成老成持重的樣兒就是怕人注意,怕人觸犯。聰明卻不顯山露水的姚宓在經歷了父親猝然去世,母親遭受打擊中風癱瘓,姚宓“把住房作抵押,籌了一筆款子,把母親送人德國醫院搶救,同時為父親辦了喪事”。孝順的她拒絕了前男友的邀請,不愿留洋海外,反而變賣家產花重金治療重病的母親。因為經歷了這般遭遇,姚宓能抗得住風雨更顯魅力。有才學卻不招搖賣弄,對不懷好意的目光心知肚明卻不點破,她看得清自己的處境還能保持清醒有條不紊地照顧好自己和母親的生活,即便在感情中有所猶豫,最后還是堅守自我,從中看到了新知識女性的獨立人格和自尊自愛。
姚宓的身上兼具這西方文化女性的獨立與自我,也有中國傳統文化要求的女性的溫和和內斂。可以說姚宓的形象有作者本人的影子,楊絳出生在江南的詩禮之家,她的父親楊蔭杭率真豁達,是一位光明磊落、剛正不阿的男子,有著文人雅士的興趣愛好,作為律師也不缺少與強權勢力抗爭的膽量。父親的風骨和文化素養影響了楊絳的一生;與此同時,楊絳的母親唐須嫈也是一位充滿中國女性傳統美德、賢惠善良的女子,她不光能將家庭生活處理的有條不紊,也能識文曉理,和楊絳父親談論公事,母親溫柔敦厚的性格給楊絳留下深厚的印象。從求學經歷來看,楊絳從小接觸的就是中西文化的教育,讀遍群書,不乏諸子經典及各種海外名著。她從五四走來,經歷過文化意識形態的變遷,她的人生歷程也是波瀾起伏,在歲月與人生經歷的磨礪下,“楊絳以一種跳離時局的態度看世界,帶有第三者的冷靜與疏離”。創作《洗澡》這篇作品之時已經七十多歲了,她清楚地認識到女性能擁有自己獨立的事業是多么重要,正如她自己的生活,在家庭中既能處理家事、照顧家人,同時也不依附男性而活。錢鐘書也稱她為“最賢的妻,最良的母”,事業上既能教書也能創作,賺錢養家,是個十分獨立的現代知識女性。姚宓在很大程度上又有點楊絳先生的影子,也難怪會受到眾多讀者的喜愛,在《洗澡》問世二十多年后,楊絳先生還創作了《洗澡之后》,避免有人些什么續集,毀了她所愛的角色。楊絳的小說作品雖然在那個歷史時期被看作是缺少鋒芒,卻也不容置疑的傳達了她想表達的對女性生存的關注,對女性價值的思考。
四、結語
楊絳作為一名女性作家,不曾屈從于男性權威話語,也從不刻意以女性為中心書寫,她用一種被稱作“智性書寫”的理性審視的敘述風格來描繪筆下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角色外還有拋卻愛情煩惱,投奔學業的女大學生璐璐;有以“事業”為重心,一生奉獻的女性默先生;有自尊自愛,對感情能夠冷靜審視的陳倩……楊絳在塑造這些栩栩如生的女性角色時采用了不同的態度與筆調,深入挖掘了這些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細膩情感。作者打破了傳統男性塑造出來刻板化的女性形象,讓女性活出自我真實面目,擁有獨立的人格和權利,不再是一個個空洞的能指。她們不僅可以獨立于男性話語之外,還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愿望,能夠憑自己的意愿喜怒哀樂、情感起伏,在家庭和事業中自己做抉擇,在愛情來臨時欣喜或憂愁,楊絳真實的多角度的還原了女性的真實形象。
參考文獻:
[1]楊絳.楊絳文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2]吳嘉慧.淡泊明志寧靜致遠[D].吉林大學,2007.
[3](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234.
[4]吳燕.女性意識的覺醒與女性身份的重建[D].海南大學,2011.
[5]楊絳.楊絳文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246.
[6]肖婉洋.文學作品中女性意識研究——以楊絳為例[J].青年文學家,2019,(05):56.
[7]吳學峰.冷眼盡觀人生世相——論楊絳《洗澡》中的女性形象[J].懷化學院學報,2011,30(09):66-68.
[8]陸素敏.淺析楊絳作品中的新型知識女性[J].文學教育(上),2020,(08):38-40.
[9]鄒世奇.論簡·奧斯丁對楊絳創作的影響[J].揚子江評論,2018,(05):109-112.
[10]魏秋婷(GooiChiew Ting).論楊絳創作的溫柔敦厚風格[D].南京大學,2018.
作者簡介:
繆冉,女,天水師范學院2021級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