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予菲

2023年6月,保羅·巴頌尼接受《環球人物》記者專訪。(本刊記者 侯欣穎 / 攝)
今年4月,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口舉辦。展會共6天,《環球人物》記者參加了大大小小的主題論壇,體驗了黑科技,打卡了時裝秀場。
意大利是本屆消博會主賓國。展廳里,意大利國家館陳設著頂級跑車、奢侈品手袋,柜臺上是葡萄酒、橄欖油和冰激凌,游客熙熙攘攘。
全場最具“意式風情”的,大概要數一位意大利紅酒商人。他帶記者參觀了自家葡萄園產的紅酒,介紹他白襯衣領子里系上同色方巾的“意式穿搭”,熱絡地聊起他的中國見聞,說“新一代中國年輕人越來越了解紅酒背后的意大利文化”。
消博會現場,中國意大利商會會長保羅·巴頌尼致辭。他說:“對意大利企業而言,中國是非常重要與有價值的市場。”兩個月后,北京初夏,記者再次見到他。在商會位于三里屯的辦公室,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談,話題包括意大利品牌、中國市場以及對未來合作的期待。
巴頌尼來中國已15年,定居重慶。他喜歡中國美食,稱“麻辣火鍋毫無疑問排第一”。拍照時,穿一身定制西裝的他,突然掏出一副復古墨鏡戴上。現場有人脫口而出——“就像意大利船長,好酷!”
這間辦公室墻上,掛著7幅標有中國地名的圖片。巴頌尼向《環球人物》記者介紹,成立于1991年的中國意大利商會,現已在北京、天津、重慶、成都、廣州、深圳、上海和蘇州8座城市設有聯絡辦公室,會員企業數量超過800個。“我們與意大利駐華大使館保持著密切聯系,但我們只關注如何在中國做生意。”
對談中,巴頌尼將“意大利制造”夸了個遍,“我很難總結哪家企業更能代表意大利。它們都很優秀,我不能只提到一家,而忽略了其他”。
《環球人物》:您參加了今年的消博會,感受如何?
巴頌尼:在本屆消博會上,一共有147個意大利品牌亮相。一些意大利政府官員也從羅馬飛到海口,我們一同逛了意大利公司的展臺。這體現出意大利商界對中國市場以及中歐貿易的重視。
消博會增強了企業對中國消費市場的信心。我們看到中國消費市場正在逐步恢復,意大利企業希望在其中占據一席之地。
《環球人物》:目前,中國是意大利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22年中意貿易額達到778.84億美元(約合56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4%,創歷史新高。在您看來,意大利品牌的優勢是什么?
巴頌尼:在中國市場獲得成功的意大利品牌有很多,比如跑車品牌法拉利(Ferrari)、奢侈品品牌普拉達(Prada)、咖啡品牌意利(illy)。我認為,無論汽車、時裝、食品、紅酒,意大利品牌都代表了高品質和創新力。
品牌應該是一個“組合的概念”。除了商品本身,它還包括其背后的歷史與文化,甚至蘊含一種生活方式。意大利品牌能很好地傳遞這些“看不見的因素”,這也是它們能在中國市場獲得成功的原因。
《環球人物》:“看不見的因素”具體指什么?
巴頌尼: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提到意大利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環球人物》:大概是披薩與意面、地中海沿岸的陽光和帥氣的意大利足球運動員。
巴頌尼:哈哈,沒錯。意大利是個美食之國,也是美景之國。和中國人一樣,意大利人努力工作并熱愛生活。
以紅酒為例。意大利擁有全球著名的葡萄種植園。對意大利人來說,紅酒不只是商品,而是文化。食物本來就是一種文化,對吧?
我聽說中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為女朋友或妻子的生日,準備一瓶意大利紅酒。意大利人愛喝紅酒,我們將這種生活方式帶進了中國市場,而這背后還有文化的交流。

2023年4月11日,第三屆消博會海南國際會展中心意大利展廳,參展人員向觀展人員介紹貝雕展品。

2023年4月13日,第三屆消博會時尚精品展區主賓國意大利展臺。
提及意大利品牌在中國的歷史,巴頌尼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聊起。他感慨,20多年來,中國市場在不斷變化,“我們相信,中國如今仍然是意大利企業十分重要的市場”。
2019年3月,中意雙方簽署政府間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意大利成為首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七國集團(G7)成員。
6月25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在米蘭同意大利工商企業界代表座談。意企業家堅定支持意中兩國續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愿抓住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巨大機遇。
《環球人物》:意大利品牌的“中國發展史”是怎樣的?
巴頌尼:在21世紀的最初幾年,一些意大利的工業企業首先來到中國。緊接著,生產日用消費品與食品飲料的企業進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一批知名奢侈品品牌開始為中國消費者所熟知。
《環球人物》: 這些企業近況如何?
巴頌尼:新冠疫情暴發后,全球經濟低迷。尤其去年,大家過得十分艱難,好在(商會的)所有會員企業都堅持了下來。看到中國消費市場的復蘇,我們正將更多目光投向這里。
中國市場非常多變。中國的中產階級與年輕一代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消費喜好)經常發生變化。對意大利企業而言,保證商品的高質量和品牌的高認知度十分重要。
中國很大,機會也很多,但它很復雜,每個地區甚至每個城市的需求都不同。比如在一些城市,那里的人們生活節奏很快,更愿意去接納新事物;另一些城市里的人,則更傾向于守護傳統。
我們不應該只將中國視為一個市場,而是將其看作多個市場。我們的產品應該去滿足它們不同的需求。
想要在中國做好生意,就必須要了解中國和中國的消費者。
《環球人物》: “一帶一路”為中意兩國發展提供新機遇。您認為,為進一步促進經貿往來,兩國政府還需要做些什么?
巴頌尼:用一個詞總結——對話。中意兩國一直在對話,應當將對話堅持下去。

2023年5月4日,浙江舟山碼頭上,貨輪完成裝卸作業后,駛往希臘、意大利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巴頌尼2007年來到中國,在一家意大利企業駐北京辦公室工作一段時間后,搬到了重慶。在此之前,他在意大利、美國與瑞士生活,并因工作需求去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旅行過。他跟《環球人物》記者說:“我是思想很開明的人。”
《環球人物》:聊聊您在中國的故事吧。
巴頌尼:除了西藏,我去過中國其他所有的省級行政區。還沒去西藏旅行的原因很簡單,那里海拔太高了。
重慶是我最喜歡的中國城市,我和家人定居在那里。我也很喜歡云南,還有新疆,新疆的食物很有特色。
中國美景令人心曠神怡。你可以自己開著吉普車或騎一輛摩托車,行駛在公路上,看山川湖海,云朵草地。
閑暇時,我還會去中國的博物館逛逛。對于中國的歷史我并不熟悉,不過那些見證歷史的文物讓人十分著迷,挪不開眼睛。
《環球人物》:在中國16年,您看到了哪些變化?您自己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巴頌尼:我至少親歷了中國的“三個時期”。2007年至2012年是第一個時期,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中國經濟飛速發展。2012年至2017年是第二個時期,中國經濟穩定增長。2017年至2022年,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關于我自己,與其說發生了變化,不如說一直在學習。作為一名生意人,我必須去了解當地的文化,知道該如何與當地人打交道,知道會議該怎么開,合作該怎么談。在中國多年后,我已經掌握了以中國文化為背景的商務禮儀與技巧。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做自己同樣重要。
《環球人物》:您融入中國社會的方法是“求同存異”?
巴頌尼:中國文化與意大利文化有許多相通之處,比如我們都重視家庭,都熱愛美食。
我常常將兩國的傳統美食混合在一起,制作出新的菜肴,比如給意大利面淋上一層重慶辣鹵。不過無論吃什么,一杯意大利紅酒必不可少。
保羅·巴頌尼
生于意大利米蘭,2007年來到中國,2014年成為意大利企業邦飛利(中國)執行董事會成員,2020年起擔任中國意大利商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