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劍
宋先生是我在新加坡所住旅店的老板,五十多歲的他每天在旅館里轉來轉去,人很熱情,喜歡和客人聊天。他還會主動擔當新加坡旅游推廣大使,告訴你如何規劃行程。
熟絡起來后,我開始八卦起宋先生的個人生活:“你每天這么忙,有時間陪家人嗎?”聽完我的提問,原本笑呵呵的他立刻沉下臉來,原來,他已經離婚五年。
離婚的痛至今還在影響著宋先生,倒不是說他有多思念前妻,而是他每個月不得不支付給對方一筆可觀的贍養費,讓他想忘掉前妻都難。“你知道在新加坡離婚有多難嗎?”宋先生羨慕地看著我說,“還是你們外國好!”
在新加坡,如果要離婚,必須分居滿三年,但凡一方不同意,就要分居四年。這樣一來,什么時候算分居的開始,便成為很多想離婚的人首要關心的問題。
聽了宋先生的種種抱怨,我對新加坡的《婚姻法》產生了濃厚興趣;但后來發現,新加坡壓根沒有《婚姻法》,取而代之的是《婦女憲章》。《婦女憲章》對離婚中的贍養費做出這樣的規定:向前妻支付的贍養費需要交到對方死亡或再婚為止。贍養費的標準沒有具體規定,但需要讓前妻的經濟狀況與離婚前保持同一水準。
我問宋先生,如果是妻子婚內有外遇而導致的離婚,過錯方在前妻,是不是就不用支付贍養費了?宋先生搖了搖頭:“照樣要支付,只是會酌情考慮數額,有時法院判男方需要支付一定時期的贍養費,法官還會督促女方盡早找到經濟來源。”
《婦女憲章》還對婚姻儀式的舉行、家庭保護、贍養令的執行等做出指示。在新加坡,《婦女憲章》猶如女性的保護神。
雖然大多新加坡男人談《婦女憲章》色變,但它也有人性化的一面。宋先生告訴我,他的表弟不久前剛離婚,由于前妻是某公司高管,而且離婚時大部分財產都給了前妻,所以在簽訂離婚協議時,法院免除了他表弟的贍養費義務。
宋先生說,在更極端的條件下,比如前夫沒有收入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且前妻經濟實力強,前夫也可以要求前妻提供贍養費。應該說這是一個雙向的法律規定,只是在實際操作上,由于男性經濟條件普遍較好,所以看到的基本都是前夫給前妻贍養費。
因為有這些規定,新加坡的八卦新聞常會出現類似報道:某某富商的前妻,新交男友某某,因前妻每月獲得巨額贍養費,所以和新男友過著衣食無憂的神仙日子。雖然這種新聞讓有些人看了氣憤,可大家必須按照規則來。如果前夫停止或是不按時支付贍養費,則可能被告上法庭,這樣一來,前夫不但需要繼續支付贍養費,在銀行的信用評價還會受到影響。
之前,我看某篇文章將新加坡離婚率低歸功于社會制度穩定、人民教育水平高、社會福利待遇好等,但宋先生的話一語道破天機。我想,離婚難且成本高大概才是該國離婚率低的主要原因。畢竟,如果一個新加坡男人離了兩三次婚,便需要向所有前妻支付贍養費,這可是一筆“巨額賬單”。據統計,新加坡以離婚收場的婚姻,持續時間平均為10.3年,這在大多數國家都“高得可怕”。
而這也正是新加坡立法者的初衷——通過增加離婚成本,讓民眾意識到婚姻非兒戲,不能隨心所欲想結就結,想離就離。
雖然立法者的初衷是好的,但這樣一來難免會造成一些“人間悲劇”,比如很多夫妻為了繞過“三年分居”規定盡快離婚,不得不在法官面前指出對方在婚姻中存在的過錯,結果場面變成了互相揭短,吵得面紅耳赤,對他們和子女來說都是極大傷害。
為此,2022年,新加坡通過了《婦女憲章》修正法案,在現有五項離婚理由之外,增補第六項,即夫妻能以“雙方同意婚姻破裂至無法挽回,且共同承擔婚姻失敗的責任”為由,申請離婚。
離開新加坡前,我問宋先生打算什么時候再婚,宋先生搖了搖頭說:“一個人也挺好,我兒子三十多歲了,沒有結婚,我也不催他。”宋先生覺得婚姻一定要寧缺毋濫,因為離婚成本太高了。
(摘自2023年第13期《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