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玲
閱讀能力是個人必備的能力。閱讀能夠幫助幼兒獲得新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而且對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義。早期閱讀不僅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還能開發幼兒的智力,陶冶幼兒的道德情操,幫助幼兒形成積極樂觀的態度,從而使其更好地適應未來復雜而激烈的競爭環境。
早期閱讀是一種以圖畫為主的學習方式,它以幼兒的興趣為基礎,通過觀察和聆聽來培養他們對書籍的熱愛。這種方式能夠豐富幼兒的閱讀體驗,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進行早期閱讀時,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能力,結合教育規律,有針對性地選擇最適合他們的閱讀形式和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早期閱讀的重要意義,探討了從不同方面開展早期閱讀活動的策略,以供參考。
—、早期閱讀的重要意義
開展早期閱讀活動是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幫助幼兒以多種方式接收信息,形成觀察和聆聽的能力,讓他們在口語表達和思維發展方面都能取得進步。成功的早期閱讀可以為幼兒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總體來說,早期閱讀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使幼兒養成聽、說、讀的好習慣
幼兒閱讀的目的不僅是認識幾個生字詞,更重要的是培養正確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興趣,而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對幼兒以后的成長非常重要。兒童文學中有很多趣味性強的作品,如《小兔乖乖》《白雪公主》《灰女孩》,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幼兒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幼兒閱讀這些作品,不僅能學到很多知識,還能養成美好的品德,如誠實、善良等。教師給幼兒講述故事,可以幫助他們逐步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并培養他們的觀察、想象、思維、聆聽和朗讀等能力。比如,在教師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幼兒能夠自由想象其中的畫面,或跟隨教師一起朗讀,為未來的學業和成長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幼兒的語言發展是一個原型不斷向外拓展的過程。幼兒階段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其中,1~3歲是學習發音的關鍵時期,2~3歲是學習基本語法和語句的關鍵時期。在大腦發展的關鍵期,早期閱讀對于建立和穩定腦結構至關重要,它能夠有效地刺激大腦,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帶領幼兒開展早期閱讀活動。教師可以借助兒童文學作品中生動形象的句子幫助幼兒學習形象化的語言。比如,“春風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吹醒了青蛙”這類語言具體形象地表達了人對各種事物、情境的印象。對正處在早期發展階段的幼兒而言,這種形象化的語言符合他們的認知特點,對他們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許多幼兒在聆聽故事的過程中會獲得滿足感,他們不僅可以學到一些知識,還可以獲得美的享受。假如教師靜下心來聽幼兒說話,就會驚訝地發現,他們能非常生動地描述故事的主要情節,這說明他們從文學作品中學到了許多東西。因此,教師要重視早期閱讀,讓幼兒在聽的過程中實現從口頭語言向形象化語言的過渡,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
早期閱讀是在學前階段,通過大量圖文并茂的讀物,幫助幼兒從簡單的口頭語言過渡到規范的書面語言,對幼兒的思維、語言、想象力、個性、習慣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培養。幼兒可以通過閱讀,獲得關于周圍世界的信息和對生活環境的感知。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能夠認識許多新鮮事物,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實現思維的蓬勃發展。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讓他們對書籍有更深入的理解,從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可以通過小舞臺上的交流活動,引導幼兒將閱讀內容融入角色表演、戲劇等,從而讓他們在團體中大膽地發揮創新精神,樹立自信心,獲得成就感,更好地體驗閱讀的樂趣。此外,在早期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一些游戲,如猜謎語、講故事、繪畫人物等,這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地進行自主探究活動,培養自主能力。
二、早期閱讀活動的形式
(一)幼兒自主閱讀
教師可以給幼兒創造一個自主閱讀的環境,在幼兒閱讀前先給他們簡要介紹書名和封面內容,讓他們對主要內容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讓他們自主閱讀。這樣做不僅能夠培養幼兒獨立閱讀的能力,還能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在引導幼兒自主閱讀前,教師可以結合故事內容提出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閱讀。這些問題應該是啟發性的,讓幼兒的閱讀更有深度、更有目的性,這樣閱讀效果才會更佳。同時,教師要指導幼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自主閱讀。在幼兒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關注每一名幼兒的閱讀情況。對于閱讀速度較快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他們仔細閱讀故事的具體情節;對于閱讀速度較慢的幼兒,教師則應該重點關注他們的學習能力,根據他們的情況,及時調整閱讀活動的時間,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
(二)師幼共讀
師幼共讀的目的是幫助幼兒更有效地完成閱讀任務,獲得閱讀方面的有益經驗。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在與幼兒一起閱讀時,教師不僅是引導者,還是觀察者、示范者。作為觀察者,教師需要在閱讀過程中觀察幼兒的閱讀表現,了解幼兒的閱讀能力和水平,把握幼兒的閱讀進度。作為示范者,教師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從自身做起,為幼兒樹立學習榜樣,以身作則,比如端正坐姿、輕輕地翻書、不亂涂亂畫。
三、開展早期閱讀活動的策略
(一)創建宜人的閱讀環境,提高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
在精神層面,為了確保幼兒在早期閱讀活動中更加專注,同時減少外界因素對他們的干擾,教師需要為他們創建一個安靜的閱讀環境。教師通過創建適宜的閱讀環境,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完成閱讀任務,提高其自主閱讀能力。為了向幼兒提供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閱讀場所,教師可以在班級內設立閱讀區,以溫馨的淺黃色為主色調,營造寧靜、明亮、溫馨的氛圍。
在物質層面,教師應該給幼兒提供舒適、安全的閱讀條件,讓每一個幼兒都能感受到閱讀的快樂。為了激發幼兒的閱讀熱情、培養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在閱讀區投放種類豐富的圖書,與幼兒進行圖書分類,并鼓勵他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
(二)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角色扮演是一種備受幼兒青睞的活動方式。在開展早期閱讀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角色,這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還能夠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促進幼兒對故事情節的理解。教師要充分把握幼兒在早期閱讀過程中的心理特點,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幼兒感受角色扮演活動帶來的快樂,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
以繪本《三只小豬》的閱讀教學為例,該繪本描繪了三只小豬用不同材料建造房屋,以及這些房屋遭遇狂風襲擊和大灰狼入侵的故事。在引導幼兒閱讀這本繪本時,教師可以邀請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在活動中,幼兒能夠全身心地投入,理解故事中角色之間相互幫助與合作的關系。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早期閱讀活動,幼兒不僅能夠體會閱讀的樂趣,還能夠從繪本中領悟到腳踏實地的重要性。
(三)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激發幼兒的
求知欲
當幼兒進入閱讀情境時,教師需要提出一系列問題,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引導幼兒深度閱讀。考慮到幼兒的思維水平不高、生活經驗不豐富,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應盡可能將問題具體化,并賦予一定的啟迪性,以激發幼兒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例如,在引導幼兒閱讀繪本《長大以后做什么》前,教師可以先向幼兒提出問題“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長大以后都想做什么呀?”,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表達內心想法的欲望。在和幼兒進行了簡短的交流之后,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引入繪本,說:“大家理想的職業都非常酷,接下來,讓我們看一看這本繪本中的小孩長大以后想做什么吧。”這樣自然地引入繪本,開展閱讀,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求知欲,還可以引發幼兒的閱讀欲望。
(四)加強家園合作,激發幼兒的閱讀熱情
幼兒期是培養幼兒閱讀興趣的關鍵期,然而,幼兒園內組織閱讀活動的時間有限,且受到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因此,家庭教育在培養幼兒閱讀習慣這一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應當充分地意識到開展親子閱讀活動的重要性,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閱讀活動,讓幼兒獲得個性化、多元化的閱讀體驗,沉浸于閱讀的歡愉。家長還應深挖幼兒的內在潛能,逐漸培養幼兒對閱讀的熱愛,讓閱讀伴幼兒成長。
例如,當幼兒出現消極情緒時,家長可以結合《我的情緒小怪獸》這一繪本引導幼兒:“看,小怪獸也有情緒了,看它是怎么樣變好的呀?”這樣幼兒就會被繪本吸引。在閱讀的過程中,幼兒會模仿繪本中的小怪獸調節自己的情緒,排解負面情緒。家長用這樣的方式引出繪本,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閱讀熱情,還能穩定幼兒的情緒,使幼兒專心地閱讀。
結語
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不僅能夠拓寬幼兒的知識視野,還能夠豐富幼兒情感,引領幼兒認識世界,切實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有效的措施,不斷發掘和創新早期閱讀活動的內容、組織形式,并且有針對性地訓練幼兒的閱讀能力,在提高幼兒閱讀興趣的同時,充分開發幼兒的閱讀潛能,使其受益終身。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