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惠芳
“雙減”政策的出臺推動了基礎教育格局的整體性變革,將減輕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提上了日程。基于此,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將“雙減”政策落實到位、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不斷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切實體現他們的主人翁地位,并不斷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將“減負提質”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末。
一、切實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一)樹立“減負提質”意識,構建優質課堂
“雙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將學生從沉重的學業壓力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健康成長,實現全面發展。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應主動優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應理解“雙減”政策的各項要求,深入把握這一政策的深刻內涵,認真應對“雙減”政策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樹立“減負提質”意識,運用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豐富語文課堂。教師應讓學生在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自由發展;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自由想象、大膽創造,自由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讓學生的才思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讓學生享受優質語文課堂帶來的歡愉。
(二)精心撰寫教案,確保課堂教學的質量
課前撰寫教案的過程就是教師專心備課的過程,教師應積極參加語文學科的教研活動,思考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應如何打造語文課堂才能讓學生更感興趣,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教師應花更多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探討和交流,深入了解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想法、興趣和需求,并在備課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特點。
此外,學校可以嘗試推行教師集體備課模式,以年級為單位,讓同年級的語文教師一同備課,每名教師負責一個教學環節。在全體教師完成各自的環節后,學校可以組織教師討論交流,確保課堂教學前呼后應、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流暢,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這種備課方式可以集思廣益,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設計,還可以留給教師更多的時間,讓他們思考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
效率。
(三)科學組織課堂教學,充分調動課堂的氣氛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搭建學習基礎知識的橋梁,還要教給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一個能夠靈活駕馭課堂的教師會辯證地看待課堂上出現的各種情況,并能靈活應對,為語文課堂增光添彩,將語文課堂變得讓人難以忘懷。可見,高效課堂離不開教師的教育機智。
小學階段,學生在課堂上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當課堂教學無法按照既定的教案開展時,教師應如何做呢?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開始前,預設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及應對措施,并發揮教育機智,靈活處理。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窮人》一文時,筆者組織了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討論桑娜為什么會收留鄰居的孩子,并讓學生思考“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么辦”這一問題。在討論過程中,某個小組的兩名學生突然吵了起來,課堂秩序一下子變得混亂。于是,筆者先上前了解了他們爭吵的緣由,發現他們爭論的焦點是鄰居家的孩子該不該收留。在了解爭吵緣由后,筆者讓兩名學生分別表達了各自的觀點,并對兩名學生的觀點進行了評價,然后告訴他們:“每個人的觀點和立場不一樣,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會有所區別,我們不能強迫所有人都接受你的觀點,這樣就有點強人所難了。”至此,一場“舌戰”被筆者順利平息了。
二、創新語文教學方式,注重課堂教學的藝術
(一)將“課堂語文”轉變為“生活語文”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反思,創新語文課堂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將“課堂語文”轉變為“生活語文”,將生活化、情境化教學方式運用于課堂教學,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中快樂學習、大膽實踐,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在創新語文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教師應適當延伸教材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例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調查活動、旅游觀光活動、學習研討活動、博物館參觀活動和志愿者服務活動,加強語文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通過參加這些活動獲得最直接的生活體驗和切身感受,學習生活中的語文知識,借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優化閱讀與寫作板塊的教學
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板塊的教學是部分教師付出時間較多但教學效率較低的教學重點。為此,部分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會給學生布置很多課外閱讀任務和寫作任務,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增強教學效果。但這只會增加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負擔,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應思考更加高效的教學方法,提高閱讀和寫作板塊的教學效率。
對于閱讀教學,教師要轉變觀念,將“教閱讀”轉變為“教學生學習閱讀”,引導學生自主開展閱讀活動,讓他們主動感受、思考、探討和聯想閱讀內容,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師可以為小學高年級學生選擇一些符合他們閱讀能力的書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審美、批判和創造,讓學生在閱讀美文的過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從而喜歡上閱讀。
對于作文教學,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要正視作文教學的特點,注重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讓學生領悟寫作的真諦。教師可以先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指導和賞析作文的訓練,讓學生意識到選材的重要性,并學會選擇合適的寫作素材。接著,教師可以明確寫作的要求,鼓勵學生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自由大膽地創作。
突破了小學高年級閱讀與寫作教學這一難點,就等于攻破了語文低效教學的難關。當然,為了真正達到“減負提質”的目的,教師還需要深入反思課堂教學,結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方式、興趣特點等,為他們量身定做高效的教學方式。
三、挖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潛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雙減”政策強調“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了切實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效率,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將“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一)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教師應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語文知識的重要性,明白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從而主動學習語文知識。當然,學習習慣的培養非一日可成,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引導學生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關注學習細節。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一些外部的硬性措施,促使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為了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可以給學生制定具體的預習目標,為學生精心設計預習任務,例如,查找課文的中心句、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等,促使學生在課外自主預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明確學習的要求和目的,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完成對文本的解讀,并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做到舉一反三。
(二)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生高效學習語文知識的關鍵,如果學生能掌握適合自己的、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那么他們的學習就會事半功倍。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指導學生,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入語文知識學習的新天地。
(三)引導學生把握語文學科的規律
為了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握語文學科的學習規律。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全面掌握教材知識,明確教學中的重難點,并引導學生全面、透徹地攻破這些重難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語文知識的學習規律,并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總結的學習規律高效學習語文知識,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實現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減負提質”。
結語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減負提質”,是每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的核心。為此,教師要不斷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吸收其他優秀教師的思想精髓,并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反思,以使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實現質的飛躍。
(作者單位:甘肅省清水縣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