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 陳路橋 倪千喜 劉麗純
1湖南省腫瘤醫院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長沙 410013;2南華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衡陽 421001
近年來,常規的健康體檢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多項研究針對體檢做了相關報道能為體檢者提供高質量體檢服務和個體化的體檢建議[1-2]。隨著放射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從事放射相關工作的醫務人員也越來越多,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管理問題也越來越受關注[3-5]。由于放射工作人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接觸電離輻射,存在一定的輻射損傷風險[6-8]。多項研究表明,低劑量電離輻射對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有一定的影響,并且對人體不同組織器官的損傷與性別、工齡和工種等相關[9-14]。根據《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15],放射工作人員需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且2次檢查的時間間隔不應超過2年,必要時可增加臨時性檢查。本文分析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為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檢查建議提供參考。
回顧性收集湖南省腫瘤醫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的在崗放射工作人員健康檢查報告254 份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50名、女104名,年齡21~65(36.69±8.87)歲,放射工齡1~44(10.71±9.10)年。由于放射工作人員每2 年分批檢查,故剔除了重復檢查的數據。
收集的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報告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放射工齡、工種、工作部門、不良習慣∕病史(喝酒、抽煙、病史)、體格檢查(血壓、皮膚等常規內外科檢查)、眼科檢查(視力、眼底、晶狀體等)、器械檢查(心電圖、超聲等)、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尿常規、染色體畸變率等)。各項指標異常評價標準按照GBZ98-2017《放射工作人員健康標準》[16]進行評估。
采用Excel表格對數據進行錄入和整理,使用SPSS 25.0軟件對數據進行R×C 列聯表χ2檢驗,P<0.05 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不超過20%單元格的理論頻數(期望頻數)T<5 時,使用皮爾遜χ2檢驗;超過20%單元格的T<5 或者至少1個T<1時,使用Fisher確切概率法。
表1 254名放射工作人員的基本情況
共收集254 份職業健康檢查報告,其中男150 名,占59.1%,女104名,占40.9%;年齡21~65(36.69±8.87)歲;放射工齡1~44(10.71±9.10)年;與體格檢查和眼科檢查相比,器械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的異常率較高,分別為86.6%、67.3%。
表2 不同性別放射工作人員在4類檢查中的異常率分析比較[例(%)]
不同性別在眼科檢查、實驗室檢查中的異常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在體格檢查、器械檢查中的異常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由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在體格檢查方面,男性和女性的1項異常率存在顯著差異;在器械檢查方面,男性和女性在3項及以上異常率存在顯著差異。
表3 不同工齡放射工作人員在4類檢查中的異常率分析比較[例(%)]
不同工齡在眼科檢查的異常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體格檢查、器械檢查、實驗室檢查中的異常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在體格檢查方面,工齡在20 年及以上分別與≤5 年、>5~10 年的1 項異常率存在顯著差異;對于器械檢查中有3 項及以上的異常率,工齡在20 年及以上分別與≤5 年、>5~10 年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工齡在>10~20 年與>5~10 年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在實驗室檢查方面,工齡在20 年及以上與>5~10 年的3項及以上異常率存在顯著差異。
表4 不同工種放射工作人員在4類檢查中的異常率分析比較[例(%)]
不同工種在體格檢查、眼科檢查、器械檢查、實驗室檢查的異常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5 不同工作部門放射工作人員在4類檢查中的異常率分析比較[例(%)]
不同工作部門在體格檢查、眼科檢查、器械檢查及實驗室檢查的異常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6 不同不良習慣∕病史放射工作人員在4類檢查中的異常率分析比較[例(%)]
不同不良習慣∕病史在眼科檢查和器械檢查中的異常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在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中的異常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對于體格檢查中1項異常率,無不良習慣∕病史的分別與有2項和3項的存在顯著差異;對于實驗室檢查中3 項及以上異常率,無不良習慣∕病史的和有1 項的都與有3項的存在顯著差異。
眾所周知,暴露于電離輻射中對人體健康有害[17-18]。長期從事低劑量電離輻射工作將對放射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定期對放射工作人員進行職業健康檢查變得非常重要[19]。不同類別的人群側重特定的檢查內容能夠盡早預防和發現重大疾病,有助于實現個體化健康管理[20-22]。本文通過不同類別人員在4類檢查中的分析比較,以便針對不同類別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檢查內容提出參考意見。本次結果分析顯示,男性在體格檢查的1 項異常率和器械檢查的3 項及以上異常率均高于女性。因此,男性放射工作人員需要更加關注體格檢查項目及全面的器械檢查項目。不同工齡在體格檢查、器械檢查和實驗室檢查中的異常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總體趨勢為放射工齡長的工作人員異常率顯著高于工齡短的。因此,對于放射工齡長的放射工作人員必要時可以增加體格檢查、全面的器械檢查和實驗室檢查頻次。對于有吸煙、喝酒習慣及個人病史的放射工作人員,在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異常率方面,有多項不良習慣∕病史的顯著高于無不良習慣∕病史的。因此,有不良習慣及個人病史的放射工作人員可能更要關注體格檢查內容和全面的實驗室檢查內容。
本次職業健康檢查報告分析表明,長期從事放射工作可能對醫務人員的健康有一定的影響,部分檢查內容異常與性別和放射工齡有關,這與其他地區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23-24]。其次,不同工種和不同部門的放射工作人員在體格檢查、眼科檢查、器械檢查及實驗室檢查的異常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與已有的研究結果相類似[25-26]。此外,本次調查將有不良習慣和病史的工作人員進行了相應的分類和分析,發現在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中的異常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后面還需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細化分析和論證。而對于眼科檢查的異常率,在各種分析中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該結果與已有的研究結果分析不一致[27-28],可能是數據結構有差異,在本次放射工作人員檢查報告中晶體異常率很低。
本次職業健康檢查報告分析僅采用單個醫療機構的數據,未來可以結合省內不同醫療機構的放射工作人員數據進行相應的分析比較,建立放射工作人員的電子健康檔案,提高工作效率;并對體檢檔案信息進行量化的健康狀況評估,同時通過實際檔案數據驗證此評估方式的有效性,從而為放射工作人員與管理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健康狀況參考意見。
作者貢獻聲明周新:設計試驗思路、分析解釋數據及撰寫文章;陳路橋、倪千喜:收集數據及統計分析;劉麗純:對文章內容進行審閱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