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6月財政擴張力度邊際趨弱,而隨著下半年經濟回升動能較弱、地產需求偏弱仍讓地方財政收入面臨一定壓力,穩增長仍需財政進一步發力。往前看,我們認為,穩增長窗口期可能臨近,貨幣政策方面下半年可能還有溫和降息空間,邊際寬松貨幣政策將對穩經濟帶來一定積極作用,但為有效提振實體需求,可能仍需一攬子政策相配合,包括擴張財政、穩地產等,其中財政擴張的提振作用可能更為明顯,而穩定房產價格預期能讓穩增長政策更具“綱舉目張”的效果。
中信證券:我們認為,隨著PPI、庫存周期的見底回升和消費動能回暖,下半年財政收入表現會出現實質性好轉,但由于土拍市場短期難有明顯改善,政府性基金收支增速的回暖更多要依靠專項債發行提速,但在“以收定支”原則下,政府性基金支出的提升空間可能有限。我們認為,當全年經濟增速目標面臨挑戰時,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是優先級較高的宏觀政策工具,去年公布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或將于8~10 月使用完畢,屆時建議關注是否會續發工具額度。
光大證券:6月財政收入仍然偏弱,稅收分項中企業所得稅、關稅等核心稅種收入均同比大幅回落,與當前工業企業利潤下降、進出口持續走弱的現狀形成印證。財政收入疲弱繼續對財政支出形成掣肘,6月財政支出同比增速轉負,相比5 月回落4.1 個百分點,從支出節奏看,也明顯低于近五年同期水平。展望來看,伴隨一攬子穩增長政策逐步落地,財政收支有望改善。一方面,6月降息的效果已在逐步顯現,企業信貸出現明顯回穩信號,經濟動能也在邊際回升;另一方面,專項債發行節奏有望加快,7~8 月或迎來專項債發行高峰,以發揮對有效投資的拉動作用。
申萬宏源:6月財政最突出的是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雙雙偏弱,但這并不能解釋為不發力,反而我們更傾向于認為財政在主動控制節奏,平滑各個季度之間的經濟增長。一方面,若完成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目標,則下半年支出同比將達到7.2%,高于23H1的3.9% 和22H2的5.7%;另一方面,新增專項債的發行將比去年更加集中于下半年,更有助于下半年基建投資高基數下相對穩定。展望下半年,從財政中長期可持續角度出發,我們認為,今年財政更多是“只托不舉”,核心抓手在于兩方面,一是有現金流依托的基建,指向的是公共事業投資及數字基礎設施投資;二是通過債務置換緩解地方政府付息壓力,給未來財政剛性支出創造空間。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4316.1億元,增長22.7%。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不斷拓展,累計已經簽署41個投資合作備忘錄。對外承包工程提質增效,上半年完成營業額4901億元,增長7.0%。
文旅部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游總人次23.84億,同比增長63.9%;國內旅游收入2.30 萬億元,同比增長95.9%。其中,城鎮居民出游花費1.98萬億元,同比增長108.9%;農村居民出游花費0.32萬億元,同比增長41.5%。
美國財政部5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中國5月減持222億美元美國國債至8467億美元,連續第二個月減倉,持倉規模僅次于2009年5月創下的8015億美元的低點。從去年4月起,中國的美債持倉一直低于1萬億美元。
中國央行上海總部公布,6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28萬億元人民幣,約占銀行間債券市場總托管量的2.5%。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6月,汽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2023年上半年,汽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6月,汽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2023年上半年,汽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