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雪
我們要有耐心,政策要對癥下藥,還要把握用藥的節奏和力度,不能下猛藥。
中國經濟市場化發展這么多年了,經濟運行本身自有邏輯。過去如果經濟不行,搞個房地產搞個基建就行了,但現在房地產和基建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難以再進行大規模的刺激。
對于低于預期的上半年及二季度經濟數據,西部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邊泉水認為,今年不是傳統意義的“復蘇”格局,而是“修復式”增長。這意味著,經濟修復的時間會比較長,但整體是轉暖趨勢。在“修復”的過程中,三季度或是全年經濟的低點,全年有望實現5.1% 的GDP 增速。
對于A 股市場,邊泉水判斷,現在市場正在延續2022 年的熊市格局,因為居民不敢消費、企業不敢投資。邊泉水表示,對于提振經濟以及股市,短期的總量政策有意義,長期的改革更是關鍵。
本刊編輯部:7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上半年及二季度經濟數據。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其中二季度增長6.3%,這一數據是否符合您的預期?您如何解讀?
邊泉水:基本符合預期。就二季度而言,我們在兩個月前預測二季度增長6.5%,最后是6.3%。總體而言,上半年經濟數據反映了當前中國經濟呈“修復式”增長,而非“復蘇”的格局。
如何界定兩者?具體來說,“ 復蘇”是居民部門、企業部門、地方政府部門三大經濟主體的動能不斷累積,經濟指標持續變好。但我們看到二季度環比增速低于一季度,意味著經濟再次探底。所以我們認為,經濟呈“修復式”增長格局。
“修復式”增長有幾個特征:三大經濟主體部門增長動能較弱,居民部門收入預期以及消費支出增速較低;企業部門面臨的實際利率攀升,資金成本較高;地方政府部門財政收支也面臨一定壓力。因此,經濟修復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過程也會反復,但大方向終會轉暖。
我們預計,三季度或許會成為全年經濟底部,四季度會提升上來,全年實現5.1% 的經濟增長問題不大,其中三季度增長4.3%,四季度增長4.9%。
本刊編輯部:哪些因素在拖累經濟增長?
邊泉水:目前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需求較弱。在居民部門,以2019 年數值作為參照的話,老百姓在疫情三年期間少掙了大概六萬億元,而且主要是低收入群體少掙了錢,這對于他們的消費影響比較大。
另外,去年房地產市場不怎么好,股市也跌了很多,老百姓的資產增幅縮小,這也影響了居民的消費。解決這個問題是需要時間的,大家都不能著急。
但是,我們也確實需要政策,比如給中低收入群體派發消費券,如發一萬億消費券,持續發半年,這可能是有效的。
本刊編輯部:企業恢復活力是否仍需時間?
邊泉水:是的。我們看到,上個月PPI 同比下降5.4%,這意味著企業的實際利率是在攀升,資金成本很高,因此打擊了企業家進行資本開支的動力,這個問題當前比較嚴峻。
實際上,就今年來說,對國企也是一個考驗,如果企業沒有盈利增長,產業競爭力沒有提升,創新能力沒有加強,企業估值的基礎就不牢靠。
本刊編輯部:降息可以緩解資金成本高的問題,但目前來看,不會有大幅度的降息出臺?
邊泉水:降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利率壓力,但即便真的降息,也不會降太多。更重要的是,資金成本高主要是經濟內生因素造成的,所以企業部門當前的動能不是特別強。
目前無論民營企業的問題,還是當前的經濟問題,都需要時間,不能著急。不能說我馬上就要解決它,因為問題是長期累積到現在的。所以說我們用“修復式”增長來定義當前的中國經濟,修復的時間會比較久,但大方向是變好的。這時候無論是決策部門還是市場各方面的參與者,大家都要有耐心。
企業部門過去三年間受傷很重,需要慢慢恢復,就像一個久病初愈的人,這時候如果給他打強心針,然后出去跑馬拉松,他也能跑,但跑完之后他就倒下了。所以我們要有耐心,政策要對癥下藥,還要把握用藥的節奏和力度,不能下猛藥。
具體來說,當前經濟中的問題,既有周期性的矛盾,也有結構性的矛盾,還有體制性的矛盾,并不是都能通過“逆周期調節的擴張政策”來解決。
弱預期的問題怎么解決?缺乏信心的問題怎么解決?我們認為,短期的總量政策是必要的,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堅持改革。實際上,中國經濟市場化發展這么多年了,經濟運行本身自有邏輯。過去如果經濟不行,搞個房地產搞個基建就行了,但現在房地產和基建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難以再進行大規模刺激。
本刊編輯部:市場目前在觀望7月底的政治局會議,您怎么看?
邊泉水:這個會議比較重要,因為涉及各方面的問題。我覺得,“當前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這句話還會再講,“經濟增長質量得到提升”也會重提。
但會議也會強調當前經濟面臨的一些困難,比如需求不足,比如房地產和地方政府債務出現的一些問題等。
而且,會議大概率會表明今年5% 左右的目標是否能夠實現。在去年基數較低的背景下,我們預測全年經濟增長5.1%,若實現不了5.1%,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另外,會議應該會對地產有所作為。我們預計出臺強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不高,對房地產會采取漸進式放松。一方面,下半年央行有可能再度降息,引導5 年期LPR 下行;另一方面,預計“因城施策”將更加靈活。一線城市有望逐步試點“一區一策”,對于二線城市而言,預計非核心區域將全面放開各類限制性政策。目前我們看到,6 月以來,青島、蘇州等城市的調控力度有所增強。此外,近期央行宣布延長“ 金融16 條”的適用期限,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金融機構參與“保交樓”意愿不足的問題,預計下半年還會有相關政策出臺化解這一風險。
本刊編輯部:在全球很多股市都走出了階段性新高的時候,A 股市場仍在震蕩盤整,您怎么看待A 股市場今年的表現?
邊泉水:海外股市漲的各有理由,A 股下跌也是有自己的理由。目前而言,我覺得中國股市實際上還在延續2022 年以來的行情,這個格局什么時候能打破,要看經濟什么時候真正復蘇。等到老百姓敢消費,民營企業活力起來,地方政府愿意投資之后,股市也就起來了,否則只能震蕩。
美國經濟比我們預期的更強,經過俄烏沖突和所謂的全球供應鏈重構之后,美國制造業出現了明顯回流。
再看印度股市,印度充分利用了國際地緣政治格局變化的紅利。印度總理莫迪前段時間在美國國會演講,講了一小時收獲掌聲100 次,整個演講過程可以說是“談笑風生”。實際上,大家看好印度經濟,并看好印度股市。
本刊編輯部:今年以來,市場提高了對日本的關注,既包括欣欣向榮的股市,也在討論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我們從中能借鑒什么?
邊泉水:我感覺日本正從三十年危機中慢慢走出來了。日本在房地產泡沫破滅的時候,制造業是很牛的,當時他們把制造業搬到了海外,比如,在南美拿了很多好資產,相當于日本在本國之外,在全世界又重建了一個日本經濟。這樣當國內進入衰退的時候,他們在海外還有盈利,可以往國內輸血。日本人干制造業一定要干得最好,所以他們很多制造業都發展得很好。
對中國來說,我們還是要重點發展高端制造,在這方面我們跟日本、德國有很大差距。過去我們把房地產當做發展的抓手,但現在這條路行不通了,房地產透支了中國幾代人,導致現在的年輕人很悲觀,整天為房價苦惱,這還怎么去搞創新?
本刊編輯部:現在的年輕人的確壓力很大,但如您所講,市場不能著急,政策不能著急。
邊泉水:關鍵還是在于信心,但信心要靠具體的政策來支撐。比如,2008年時我們講“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同時,當時我們確實有政策支持,有4 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在實行。
目前來講,我相信高層還是有能力、有決心來解決當前經濟面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