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銳 1983年出生,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現為淮安市美術館(書畫院)畫師,展覽部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江蘇省“紫金文化人才培養工程”文化優青,江蘇省群眾文化“百千萬”工程優秀文藝骨干。作品《華盛街印象》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畫作品入選時代丹青·全國第三屆現代工筆畫作品展、2018“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工筆作品展、國風盛典——首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悲鴻精神”第二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第五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翰墨青州·2016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相聚宜興”全國工筆畫作品展等。
曾經有朋友問過我為什么名字是“銳”,而非“瑞”或者“芮”,這如果是個女孩的名字,或許更好一些。年少時我也曾經問過母親這個問題,母親說是希望我看問題銳利深刻的意思。然而事實卻相反,我總是看不清問題,看不懂他人的態度。直至而立之年發生的一件事讓我重新看待這個世界,重新思索我是誰,我的性格是怎樣的,以及在面對問題時為何做這樣的選擇而非那樣。我會閱讀一些性格和心理方面的書籍,思索家庭對自己的影響,甚至還會去讀弗洛伊德對夢的解析,或許能解讀我年少時不可思議卻倍感真實的夢。這一切的改變驅使著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畫。我的優勢在哪,我的性格適合怎樣去畫,我該走什么樣的路,到底想追求怎樣的繪畫風格,又如何在造型、色彩、構圖上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或許從未自信過,但卻慢慢有了明確的目標,這與之前在迷霧之中的我有很大的不同。
我總是在櫥窗面前癡迷地觀察那些神態各異的模特,引得店員興沖沖地出來對我說“歡迎光臨,這是新款”。我的每一幅畫都有故事,畫中的模特用肢體語言表達著她們的看法:她們并不孤獨,她們是快樂的;她們毫不掩飾地展示著妖嬈的身姿,變換著美麗的霓裳吸引人們的目光,告訴你在下一刻會如她一樣美麗自信。
“模特”系列作品以服裝模特與逛街女性為創作元素,把生活中的場景經過提煉創作成工筆人物畫。從研究生階段對工筆淡彩的學習,到畢業之后長時間對工筆重彩的探索,我在淡彩中領悟線的寫意精神,再與重彩礦物顏料結合。藝術構思與靈感在“模特”這一系列題材的創作中得到了契合,以女性購物為題材,模特與人物相互穿插,遙相呼應,努力使得畫面更具有現代性和形式感。
人物造型如何更有趣味性,更具藝術性,是我一直追尋一直探索的課題。線在中國繪畫中一直是造型語言的重要基礎,東晉顧愷之的“以形寫神”,唐初吳道子的“吳帶當風”更是得線之神韻。線的行云流轉能使畫面更輕松,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有趣,從而提升整個畫面的藝術氣韻和藝術格調。
藝術探索還在路上,我將努力前行。我堅信藝術作品是有生命的,她在畫者的筆下不斷地變化、成長,藝術家也是不斷成長的。藝無止境,正是如此讓藝術更加迷人和神圣。追尋,為了心中的夢!
本專題責任編輯: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