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宜
(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1447)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孕期婦女膳食指南》[1]指出,營養對妊娠婦女及嬰幼兒的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我國生育政策的逐步放開,每年約有1 000多萬名孕期婦女,同期還有相同比例乳母哺育其嬰幼兒,由于孕期和哺乳期婦女孕育或哺乳嬰兒需要,其能量和營養素的需求比正常人群高得多,容易發生營養不平衡和營養缺乏,不僅會影響其自身的健康狀況,還可能影響胚胎發育或喂養兒的健康[2]。因此關注孕婦及乳母的生理狀況并加以手段改善,對增強其自身體質及提高嬰幼兒的身體素質有重要意義。
我國在2015年制定《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GB 31601—2015)[3],明確了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的定義、技術要求、適用人群、規范標識等,進一步規范了我國孕婦和乳母相關產品的研發、質量和市場流通,保障了孕婦及乳母的特殊營養需求和食品安全。
查閱相關文獻,收集我國孕婦及乳母的膳食營養素攝入情況見表1。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不同經濟水平區域的孕婦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膳食不平衡問題,多種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B族維生素、鈣、鐵均有較大程度的攝入量缺乏。近年來孕婦及乳母缺乏的微量營養素基本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技術要求中必需成分的要求一致。微量元素的缺乏不僅不能滿足孕婦及產婦自身的營養需求,還會導致泌乳不足以及乳汁質量不高,間接影響嬰兒的營養攝入[4]。可見,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作為孕期及哺乳期營養改善的手段具有必要性及合理性。

表1 孕婦及乳母的營養素攝入情況
距《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GB 31601—2015)的發布至今已將近8年,然而國家層面還未發布有關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的生產許可審查細則,目前僅江西省及山西省發布了生產許可審查細則,重慶市制訂了生產許可審查方案,廣東省制訂了團體標準《廣東省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生產企業技術要求》(T/GDFSS 0001—2020),因此導致該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展受限,難以形成規模化產業。2022年11月1日實施《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2022版)》,明確各地可結合類似食品的審查細則和產品執行標準制定審查方案并實施生產許可審查,解決了該品類食品無審查方案的困局,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該行業的發展。
婦孕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行業的技術水平和規模化程度不高,技術創新不足,產業處于緩慢發展狀態。目前廣東省的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生產企業有5家,以中小型企業居多,均具備保健食品或嬰幼兒輔助食品的研發及生產經歷,普遍實施GMP、ISO 22000等管理體系,有一定的研發能力及生產基礎條件,但也存在以下兩方面不足。
(1)生產企業的研發能力不足。企業對孕產婦營養這一領域的營養學知識及產品質量安全的研究相對較少,企業在產品合規性、生產工藝、質量安全和營養方面的綜合論證不足,尤其在配料的選擇上,缺少使用的合理依據及安全性評估。產品的特征性不突出,與市面上的固體飲料、調制乳粉等區別不大,競爭力不強。
(2)生產企業的風險監控能力不強。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由于使用人群的特殊性,要求企業有嚴格的管控措施確保產品不含有害物質。企業對原料、包材、成品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的評估及控制措施存在不足,如對配方中植物性蛋白質未考慮農藥殘留、動物性蛋白質未考慮獸藥殘留及激素殘留、脂肪粉末考慮縮水甘油、氯丙醇和氯丙醇脂肪酸酯以及包裝材料未考慮有害物質遷移等[12-13]。
作為一個新興食品類別,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在近10年內的發展較為緩慢,目前在各大商超及電商平臺上此類產品不多,且經常被混淆為調制乳粉、固體飲料等。按照現行標準分類,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屬于特殊膳食用食品,組成或額外補充膳食的多樣化結構,滿足孕期婦女、哺乳期乳母由于特殊的生理狀態對營養素的額外需求。從營養素來看,此類食品的優質蛋白含量要求占比高,維生素、礦物質的含量也顯著高于調制乳粉及固體飲料等普通食品,它們從本質上存在區別。目前,消費者對該類食品的認知度較低。
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在臨床營養改善上的合理應用,有利于提高孕婦及乳母的身體素質和免疫力。隨著對食品營養的深入認識,人們逐步重視并改善自身健康,相關產業和市場也將迎來更快的發展。以下就廣東省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行業的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隨著人們身體素質的提高、食品技術的發展以及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特殊膳食的法規體系也需要不斷修訂完善。建議相關部門定期修訂產品標準,同時各地監管部門應積極配合企業需求制定相關審查方案,制定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的臨床使用及市場流通監管的指導文件,從而規范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流通,更好地為食品監管和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特殊膳食的技術門檻較高,從產品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及各地現有的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審查方案來看,特殊膳食對企業的研發、生產及質量控制等整體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建議企業建立適當規模和符合要求的研發機構,高度重視產品研發過程包括配方設計、劑型和工藝選擇、穩定性實驗研究等,并對產品的安全性、合規性、營養性進行充分論證。同時建議企業配備與產能相適應的廠房及設備設施,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組織檢驗團隊對原料、中間產品及終產品進行質量控制。企業應提前規劃布局,加大專業技術人才的儲備,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使產品安全、有效、合理地保障目標人群的營養需求。
有調查指出,孕婦的年齡、家庭收入、文化水平、胎產次和獲取營養知識途徑是營養補充劑使用的相關因素[14]。因此,建議監管部門編制消費者教育材料,做好相關宣傳,鼓勵相關機構,特別是行業組織,面向醫生、臨床營養師、患者、公眾開展基礎營養知識教育,提高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的認知度、接受度和正確使用率。同時,建議監管部門加強市場流通的管控,杜絕普通食品冒充特殊膳食,夸大功效宣傳。
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作為新興產業,在政策法規修訂、研發能力提升、質量安全監控、銷售規范流通、社會認知等方面還存在發展的空間。隨著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市場需求的逐漸增大,該品類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尤其在產品質量安全、臨床效用等方面。同時應健全整個行業的法律法規體系,從而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孕婦及乳母這類特殊人群提供營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