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韋韋 易晶晶 劉子維等

關鍵詞:飼料;粗纖維;酸堿消煮
0 引言
粗纖維在動物營養研究中是一類重要的營養素,特別對于反芻動物而言,是一種必需營養素。動物在攝取其他高營養物質的同時需要一些輔助消化、幫助其進行更好吸收的物質,粗纖維中包含了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等成分,這些成分能更好地促進動物的胃腸蠕動,對幫助其消化吸收起到一定的作用[1]。在分析飼料樣品時,粗纖維是評定飼料質量和營養價值的重要依據,因此準確測定粗纖維含量具有重要意義[2]。
現行的GB/T 6434-2006《飼料中粗纖維的含量測定——過濾法》[3] 對比作廢的GB/T 6434-94《飼料中粗纖維測定方法》[4]有所修改。有相關學者對其中的條件進行了學術研究。其中吳文琪等[5]研究洗滌溫度對飼料粗纖維測定的影響,結果證明可用室溫蒸餾水進行洗滌;張森等[2]研究飼料粒度及分布對國標法和濾袋法測定粗纖維的影響及兩種方法的差異比較,結果表明不同粉碎方式導致樣品的粒度大小及體積累積分布差異明顯,不同方式粉碎的樣品分別對國標法和濾袋法的結果有一定影響,但總體差異在可接受范圍內。而新國標中對于手工操作法在分析步驟酸消煮和堿消煮中加入的酸堿液,未注明是否需要提前加熱至沸騰,只提到盡快使其沸騰,并保持沸騰狀態30依1 min;這一點與舊國標分析步驟中加濃度準確且已沸騰的硫酸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有所區別。在樊霞等[6]和張崇玉[7]的研究中酸堿消煮均是使用常溫的酸堿液加熱至沸騰后開始計時;蔡小玲[8]的研究中在堿煮過程特意提到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必須是提前已經煮沸的;張桂英[9]的研究中加入酸堿消煮液均提前煮至沸騰再加入至樣品中,而對于酸堿消煮液加入樣品時的溫度沒有確定要求。
本試驗選取飼料原料及飼料產品為研究對象,探究酸堿消煮液加入樣品時的溫度是否會對粗纖維的測定結果造成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與試劑
原料:玉米、豆粕、濃縮飼料、配合飼料。
試劑:0.13依0.005 mol/L 硫酸溶液、0.23依0.005mol/L 氫氧化鉀溶液、正辛醇、石油醚30-60 益、丙酮、硅藻土。
1.2儀器與設備
AL204 電子天平,梅特勒原托利多有限公司;101-2AB 電熱鼓風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SXL-1008T 箱式電阻爐,上海精宏試驗設備有限公司;SHZ-D(域)循環水式真空泵,浙江臺州求精真空泵有限公司;電子萬用爐,北京市永光明醫療儀器有限公司。
1.3試驗方法
1.3.1 樣品處理
將采樣的樣品用四分法縮分至200 g,用粉碎機將樣品粉碎至過孔徑1 mm 試驗篩(18 目),封入樣品袋中待用。
1.3.2 試驗方法
步驟一:加入熱酸、熱堿消煮。稱取1 g 試樣準確至0.000 1 g,記為M1,每份樣品做3 個平行樣,于600 mL 高型燒杯中,加入150 mL 0.13mol/L 煮沸后的硫酸溶液,加蓋有冷凝管的錐形瓶,置于電爐上加熱,火力開至最大,待其溶液沸騰后開始計時30依1 min,并保持微沸狀態。提前在G2 砂芯坩堝中鋪一層厚度3-5 mm 的硅藻土,并于真空泵中用水壓實硅藻土。酸消煮結束后,將樣品溶液濾至真空泵上的G2 砂芯坩堝中,用煮沸后的純水洗滌殘渣,直至溶液pH 至中性,停止抽真空。用丙酮進行浸泡后,抽濾排掉丙酮使其干燥,再加入30 mL 石油醚進行2 次脫脂,抽真空至干燥后放置通風櫥中揮發干石油醚。
將殘渣全部轉移入對應的酸消煮高型燒杯中,加入150 mL 0.23 mol/L 煮沸后的氫氧化鉀溶液,置于電爐上加熱,火力開至最大,待其溶液沸騰后開始計時30依1 min,并保持微沸狀態。堿消煮結束后,將樣品溶液濾至對應的G2 砂芯坩堝中,用煮沸后的純水洗滌殘渣,直至溶液pH 至中性,停止抽真空。用30 mL 丙酮進行3 次脫脂,抽真空至干燥后放置通風櫥中揮干丙酮。
將G2 砂芯坩堝放入灰化皿中放置于130 益干燥箱中干燥2-3 h,取出于干燥器中冷卻至恒溫稱重,記為M2。
將稱量后的坩堝和灰化皿放入500依25 益箱式電阻爐中灰化,取出冷卻至100 益左右,放置干燥器中冷卻至恒溫稱重,記為M3。重復以上操作,直至冷卻后連續兩次稱量結果的差值不超過0.000 2 g。
步驟二:加入常溫酸消煮、熱堿消煮,同上述步驟一。更換條件:加入常溫硫酸溶液和沸騰的氫氧化鉀溶液。
步驟三:加入常溫酸堿消煮,同上述步驟一。更換條件:加入常溫硫酸溶液和氫氧化鉀溶液。
1.4結果計算
粗纖維含量(%)=(M2-M3)/M1伊100%注:M1為試樣質量,g;M2 為130 益干燥后的砂芯坩堝和濾渣質量,g;M3 為500 益灰化后的砂芯坩堝和殘渣質量,g。
2 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條件下酸堿消煮液與樣品接觸時長比較
溶液的溫度越低,加熱至沸騰時間越長,與樣品接觸的時間也越久。由表1 可知,提前加熱的酸堿溶液,與樣品接觸后基本能保證在1 min 沸騰;而常溫酸堿溶液受環境影響溫度較低,溶液加熱時間長,加熱至沸騰時間基本需要5 min,后者與樣品接觸時間多4 min。
2.2不同條件下酸堿消煮液處理對飼料中粗纖維的影響
根據表2 分析,各試驗樣品在不同條件下測得的粗纖維含量存在些微差異,玉米的粗纖維含量在2.20%-2.45%之間,最大相差0.25%;豆粕的粗纖維含量在5.98%-6.37%之間, 最大相差0.39%;濃縮飼料的粗纖維含量在5.32%-5.82%之間,最大相差0.50%;配合飼料的粗纖維含量在7.79%-8.26%之間,最大相差0.47%;但不同條件下四者之間的平均值相差較小,標準誤差也很小,總體差異在可接受范圍內。
3 結論
飼料中粗纖維含量指標是配合飼料、濃縮飼料、精料補充料及飼料原料等飼料標簽中的產品成分分析保證值項目,也是《飼料原料目錄》中150 余種原料中規定的強制性標示要求指標[5]。
本試驗表明,在測定飼料中粗纖維含量時,酸堿消煮液與樣品接觸時的溫度對結果影響差異不顯著;為方便操作與加快實驗進度,可采用常溫酸堿溶液加入樣品中煮沸后再開始計時的方式。本試驗只挑選了幾種常見的原料和成品,對于纖維含量高的樣品未進行試驗,有待同行繼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