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翔云,楊 婷,何 倩,鄭文麗,吳義高
1.皖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弋磯山醫院腫瘤科,安徽 蕪湖 241001;2.皖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弋磯山醫院醫學心理科,安徽 蕪湖 241001
護理專業實習是護士教育和培養的重要環節,傳統的護理帶教往往非常注重護生技能的指導,而忽視他們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然而,實習護生剛剛從學校進入臨床,陌生的環境、理論與實踐的差距以及未被患者充分接納的實習生的身份等等給實習護生很大的心理壓力,不僅影響到護生的學習和實習工作,也影響到實習護生的職業認同,甚至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1]。在當前的醫療環境下,實習男護生往往比女護生承擔更大的心理壓力。積極心理干預是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采用積極情緒體驗[2],運用積極的視角發現和解讀臨床實習中的各種現象,使護生在實習過程中處于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有效減輕其心理壓力,實現更好的自我效能。盡管臨床指導教師也認識到護生的心理問題,但由于心理資本以及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開展相對較晚,當前針對男護生的積極心理干預以應對其心理壓力的研究相對薄弱[3]。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積極心理干預的帶教模式,基于男護生的心理特點實施帶教,取得較好的實習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樣本醫院2020 年8 月—2021 年8 月實習的124 名實習護生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病區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2人。納入標準:(1)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研究。(2)無明顯心理問題。排除標準:未能完成全部干預過程或中途因某種原因退出。本研究中研究對象無流失。本研究經學校和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指導和批準。研究結束后,根據研究結果對兩組研究對象采用最為合理的帶教模式,對于前期可能存在的差異盡可能進行修正和彌補。
成立干預帶教小組。按照臨床帶教要求,成立帶教小組。對照組延續傳統帶教模式,小組成員沿襲傳統帶教小組要求,未有明顯變化。觀察組帶教小組包括1 名科護士長、1名實習帶教教師、2名心理咨詢師和培訓師(均為二級心理咨詢師)。帶教小組在每周周三下午完成1周帶教小結,對帶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討論和解決。
兩組實習護生均在相近的時間段內進行集中培訓指導。由于護生實習時間有限(樣本醫院腫瘤內科實習時間為1 個月),為此,本研究除在入科第1 d 進行集中培訓外,每周均進行2 次集中培訓和干預。考慮到護士上午工作較為忙碌,經科室協調安排,干預時間定在周二和周五下午下班前1 h,時長1~1.5 h,共持續3周。
對照組采用傳統帶教方法,以指導護生護理操作為主,同時構建微信群,護生存在任何問題,均可以直接尋求帶教老師的幫助。
觀察組在傳統帶教方案的基礎上,輔以積極心理的方案進行干預。干預的主題以預見性心理疏導和積極情緒培養為主,具體方案如下:(1)評估和診斷。建立良好的帶教關系,完成心理壓力和心理彈性測驗,收集護生可能的壓力源以及自我應對措施等。(2)積極干預階段。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結合對實習護生心理壓力的評估及診斷,共安排5 次主題干預,分別為積極情緒主題干預、性格優勢干預、積極情緒體驗干預、他人情緒感受和反饋干預、“積極回應”積極關系干預。(3)鞏固與完善階段。回顧整個干預過程及實習過程,強化與鞏固認識到的積極資源,總結實習護生知、情、意、行各個方面的積極轉變和成長,鼓勵其通過積極資源調動積極情緒,減輕心理壓力。(4)效果評估階段。再次對實習護生進行心理壓力及心理彈性量表進行調查。
為了避免研究對象組間的沾染效應,對照組和觀察組在腫瘤科兩個不同病區進行,兩個帶教小組的帶教例會也在不同病區進行。
觀察并比較兩組實習護生干預前后的心理壓力以及心理彈性情況。(1)心理壓力水平。參照相關文獻[4-5],結合腫瘤科特點,制定“腫瘤科護生心理壓力量表”,共有6個維度,40 個條目。包括:“工作性質”維度12 個條目、“工作負荷”6個條目、“工作準備”6個條目、“人際關系”5 個條目、“社會支持”2 個條目、“學習與實習的沖突”9個條目,所有條目均采用李克特5 級計分,0~4 分分別表示沒有任何壓力、沒有壓力、輕度壓力、中度壓力和重度壓力。量表經3 名腫瘤科護理專家以及2 名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成員專家審核,具有很好的效度,能夠反映實習男護生的心理壓力,問卷1周后的重測信度為0.883。(2)心理彈性情況。采用“腫瘤科護生心理彈性量表”對實習護生心理彈性水平進行評定,經實測該量表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6-7]。問卷共有3 個維度,25 個條目,分別為“堅韌維度”13 個條目、“自強維度”8 個條目和“樂觀維度”4個條目,采用李克特5級計分,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心理彈性水平越好。
本研究在集中培訓過程中進行調查和資料收集,為保證問卷結果的可靠性和真實性,所有調查均由研究小組成員(非帶教老師)進行,調查者在調查前講清楚調查的目的和意義,調查結束后及時查驗資料并進行校正。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習結束后,兩組護生心理壓力均有一定改善,但觀察組在工作性質、工作負荷、人際關系以及社會支持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干預前后心理壓力評分情況(±s)分

表1 兩組護生干預前后心理壓力評分情況(±s)分
a表示干預前后自身比較,P<0.05;b表示組間比較,P<0.05;c表示男、女護生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干預前男護生(n=16)女護生(n=46)干預后男護生(n=16)女護生(n=46)觀察組干預前男護生(n=16)女護生(n=46)干預后男護生(n=16)女護生(n=46)工作性質工作負荷工作準備人際關系社會支持學習與實習沖突3.21±0.42 3.31±0.35 3.05±0.32 3.12±0.31 2.93±0.21 2.83±0.23 2.34±0.27 2.66±0.29c 2.22±0.32 2.61±0.32c 2.21±0.25 2.35±0.29 3.01±0.33 3.06±0.35ab 2.92±0.31 2.98±0.32ab 2.51±0.26ab 2.44±0.29ab 2.33±0.28b 2.42±0.24ab 2.11±0.21b 2.21±0.26ab 2.12±0.25 2.22±0.29ab 3.24±0.35 3.29±0.39 3.03±0.38 3.13±0.33 2.95±0.23 2.82±0.33 2.42±0.27 2.64±0.31#2.28±0.34 2.58±0.36#2.23±0.31 2.37±0.26 2.82±0.31a 2.83±0.39a 2.74±0.25a 2.76±0.31a 2.22±0.25a 2.26±0.33a 2.10±0.24a 2.17±0.31a 1.92±0.24a 1.96±0.31a 2.05±0.21a 2.07±0.23a
干預后,兩組護生評分改善,且干預觀察組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干預前后心理彈性評分情況%
由于護理工作強度高、壓力大,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及心理健康也被研究者所關注[8-9]。而腫瘤科護士由于面對的是癌癥患者,看到更多的患者病情惡化甚至死亡,其心理壓力往往遠高于普通護士。同時,由于實習護生剛剛進入臨床,伴隨著陌生的環境、理論與實踐的脫離等原因,往往又有著更大的心理壓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腫瘤科實習護生心理壓力主要來源于工作性質和工作負荷。其中,“護理患者的死亡”“總是面對處于痛苦的患者”“化療藥物對自身的傷害”“沒有充足的時間給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以及“患者的病情和治療方案,不知道哪些應該告訴患者,哪些不應該告知患者”得分較高(均>3.5 分),提示實習護生在這方面存在較大心理壓力;其他指標與普通科室實習護生沒有差別[10]。
心理彈性指個體在遇到逆境或壓力時,對壓力應激適應的能力,良好心理彈性可以降低應激反應對個體傷害程度[11]。本研究結果顯示,實習護生的心理彈性各個維度處于較低的水平。分析其原因為,實習護生正處于心理高壓適應期,各種強壓力源致使護生心理壓力較大,心理彈性不佳,也容易產生諸多的心理問題;護生的社會支持來源較少,無法獲得幫助;腫瘤科護生在直面護理對象死亡時,往往會出現無助、無力等情感耗竭,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支持和幫助,不僅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產生情感耗竭甚至去人格化的現象,也會嚴重影響到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積極心理學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經被認為可以通過合適的手段和干預使被干預者有能力通過自身的能動性,降低負面情緒,提升積極心理和幸福感,使被干預者即便面對威脅或挑戰也能很好的適應并獲得積極的成長[7]。本研究從“認識和運用積極特質”“感知和欣賞積極體驗”“訓練和養成積極思維”以及“建立和維持積極關系”4個方面制定干預方案,結合實習護生已經遇到和可能遇到的一些事件、情景等進行干預,明顯降低了護生的心理壓力水平、提高了心理彈性水平,也進一步證實積極心理干預能有效減輕實習護生的心理壓力,提高實習護生心理彈性水平。
實習男護生心理壓力較大,心理彈性水平不高,對實習工作的開展以及心理健康均存在較大的影響。可以通過積極心理干預的手段,結合護生在腫瘤科可能遇到的或者已經遇到的事件,制定干預方案,能有效的減輕護生的心理壓力,提高護生的心理彈性水平,不僅有利于他們心理健康和實習工作,也使其對護理工作的認同及后期職業選擇有著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