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月
產業園區作為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和組成部分,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園區經濟是地方政府構建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和活躍的科技創新鏈、實現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產業園集聚了大中小微多種規模的企業,是各地區招商引資的主平臺,全國很大一部分生產總值來自于園區經濟。近年來,國家級產業園區GDP增速持續在10%左右,產業園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中發揮著支撐和引領作用。
產業園區集中優勢產業鏈,集聚產業技術,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
經濟全球化以后,我國產業園經濟受到國外生產技術的沖擊,產業經濟從高速發展的增量時代加快進入增速下降的存量時代,產業甚至存在斷鏈的風險,因此,產業技術變革成為產業園經濟發展的關鍵。產業園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將從單一的“生產”功能向多維的“人才、技術、社會”生態系統功能方向轉變,尤其是面對產業技術人才短缺的形勢,園區不在是硬推動產業發展的功能,更要加強人才供給促進產業技術快速變革的關鍵性服務體系,并能持續性留住人才發展,將職業環境和社會生活環境融合,構建生產、工作與持續發展的生態綜合體。
當前,產業經濟技術變革加速,同時產業技術人才短缺現象嚴重,只有加強人才開發,為產業經濟快速注入創新活力,才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速產業技術系統創新,提高產業園經濟產業集群發展的凝聚力。人才開發是為產業經濟快速發展時刻儲備關鍵技術,也是傳承、創新經濟產業技術的重要舉措,是園區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基本工程。針對產業園經濟的人才開發,是以快速適應產業技術發展和創新需求為目的,將技術人才學習意識、技術技能以及創新能力持續挖掘、培訓、提升的過程。高水平的人才開發模式是將技術人才發展與產業技術發展伴生融合,促成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發展鏈融為一體,呈現人才與產業共發展的生態模式。
一、單一學校元技術人才開發無法快速適產業園經濟人才發展需求,只有與產業生產環境深化融合,才能抓住技術人才開發的針對性,落實產業技術傳承人才培養關鍵目標
我國自主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制度正逐漸完善,政策支持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適應產業經濟人才開發需求的基本方案。由于我國大部分企業并不具備參與職業教育的條件,也缺少人才開發的經驗和能力,沒能有力支持職業教育人才開發,職業教育仍然處在單一學校元的發展局面,但是,恰恰是這部分企業在處于技術轉型、變革的關鍵時期,急需大量的技術人才。職業學校人才開發模式處在關鍵時期也是矛盾時期,單一職業學校人才開發一直缺少職業性內容,培養的技術人才一旦進入職業領域,缺少職業規范和技術標準,知識學習不能轉化為技術應用,缺少職業意識和實踐能力,不能及時反應出職業價值,導致技術人才喪失職業信心,這成了技術人員從產業一線的工作中流失的主要因素,即便政府重視產教融合發展職業教育,但是職業教育畢竟由學校單一元主導,產業技術始終不能快速融入教學過程,人才培養內容始終滯后于產業技術發展。
辦好職業教育并不能僅依靠職業學校單一元,更要依托地方產業發展形勢和產業技術;技術傳承和創新,人才開發處在最低端的工作模式和水平,技術傳承和創新是人才開發關鍵所在,吸收產業技術,建設職業環境,塑造工作意識,是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的關鍵,這是當前職業教育面臨的發展瓶頸。
目前,職業教育正試圖提升學歷,學生長時間留在學校學習,該模式有利于理論知識積累,但會導致學生長時間缺少職業技術實踐,并不適用于產業技術變革時期的人才開發,應該讓技術大軍盡快就業工作,在工作實踐中繼續加強人才開發,接受到產業技術傳承和創新實踐,成為一批致力于生產的工匠型人才。
二、借鑒德國產業經濟人才供給和開發方案,制訂以區域經濟人才需求的產教融合發展特色模式,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支撐江蘇太倉成為產業園經濟發展高地
太倉被譽稱為德企之鄉,高新技術開發區集聚近百家汽車零件制造、設備制造等領域的德國企業,4.0提出后,企業紛紛進行技術變革,大量的機械手、先進的產線投入應用,生產的技術形式處在工業4.0的準入時代,是國內產業技術發達典型園式發展的的縣域經濟載體。為適應園區企業技術人員的需求,太倉政府出臺技術人才開發的系統政策,鼓勵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多種形式的人才供給方案,構建了產教融合人才培養載體,形成校企雙元人才培養的格局。
第一種,以地方職業學校為主體的全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由地方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借鑒德國跨企業聯合培訓形式,校內建設相對獨立模式的專業技術培訓中心,引入在太德國企業生產技術標準和項目化工作方案,培養關鍵技術人才。第二種,以較大生產規模企業獨立培訓人才形式。政府鼓勵、支持地方較大規模企業獨立建設培訓載體,與地方職業學校合作培養技術人才,職業學校致力于“學生”的基礎性和可持續發展培養,企業能夠主導培養“學徒”崗位適應性和關鍵生產技術。第三種是多家中小型企業聯合培訓形式。借鑒德國雙元制培訓條例,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多企業合作共建培訓中心,仍與地方學校合作培養人才,這種培訓更注重基礎技能的訓練,與生產直接相關的技術需求會在企業實習期間完成培訓。
地方政府在政策上支持了建設成本和過程成本,刺激了企業實施職業培訓的欲望和潛力,集聚了有效的人才培養資源,職業教育得到了高質量發展,培養符合地方產業需要的技術人才;在園內,職業資格認證等同于同等能力的學歷層次,讓技術人員有信心堅守于產業技術的應用和創新,促進了技術人才就業穩定性,支撐了產業技術發展,穩定經濟產業發展的基礎,創建了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的新的社會利益共同體,使得太倉成為聞名的職業教育產教新城。
值得注意的是,德國企業的技術創新往往發生在德國本土,在我國的德資企業更注重生產的實踐技術,因此,在中國德國人才開發容易忽略創新能力的培訓開發;二是,太倉人才開發模式一直重視在校期間的人才培訓,對在職的技術開發仍然沒有具體的保障措施,可能會限制技術人員的持續成長。
三、依托區域產業技術標準,創建人才開發載體平臺,發揮區域產教融合資源優勢,培養技術人才,支撐產業經濟技術創新發展
技術人才開發主要的路徑是技術培訓,維持人才與產業經濟同頻發展,不僅是教育教學領域的事項,更是經濟發展領域的基礎工程。地方政府應依托區域產業技術和技術創新,建設技術培訓實體平臺,集聚培訓資源的優勢,強化產業技術發展需求導向,以產業技術傳承和創新人才開發目標,制訂技術人才培訓支持政策,一方面對技術人才開發提供基本保障條件,另一方面,政策激勵技術人才穩定地工作在產業技術崗位。
依托地方產業經濟建設人才開發載體,是能夠貼近產業技術開發人才培訓環境,保持與產業技術發展形勢快速開發培訓內容,能夠結合具體職業崗位差異化塑造技術人才,促使人才成長與產業技術同步發展,實時支撐產業經濟的發展,形成職業行為因素主導的人才培訓格局。
政策支撐。產業園經濟人才開發是職業教育另一種新的形式,與地方職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符合我國當前產教融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求和基本規律。地方政府應大力支持、有效主導,制訂人才開發政策,提供人才開發的基礎保障;同時,要鼓勵行業企業充分參與人才開發,行業企業也要認識到人才開發的重要性,地方政策有必要制訂人才開發涉及的職業資格認定和評價等級政策,對人才開發的成果進行規范認定認同,這對技術人才穩定地工作在產業一線十分重要,是產業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以人才高質量培訓為核心的企業化管理模式,鼓勵行業企業參與、主導人才開發,制訂以人才需求為絕對導向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產業技術資源優勢,培養產業技術發展需要的關鍵人才,形成人才和產業園經濟共振同頻發展的園區經濟特色發展格局。
人才關鍵。堅持技術傳承和創新的人才工作目標,秉持技術人才開發的社會、經濟價值觀念,不斷提升培訓載體的內涵建設,主動銜接產業技術發展的需求和形式,把培訓載體營運成人才持續發展的支撐體。依托人才培養培訓載體,強化區域內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格局,不斷積聚人才開發關鍵資源,建成一支專兼職培訓師隊伍;不斷融入技術創新成果,開發、完善新型課程;以傳承產業技術系統為目標,開發職業現場環境和培訓管理準則,使得人才開發成為產業技術傳承創新的基礎平臺。
持續改進。以人才培養專業基礎制訂人才培養標準,明確基本目標、職業定位和框架內容,主動與地方職業教育銜接,有針對性地培養技術人員;同時,吸收不斷革新的技術內容和職業標準,制訂緊貼職業崗位的培訓計劃,實施關鍵型技術人才開發,通過標準化和個性化培養相結合的人才開發方式,將人才開發過程規范化,能夠確保人才培訓的質量。在此基礎上,改革人才培訓和學習的活動形式,打破課堂依賴式的人才培養方式,開發智能學習平臺和資源,支持學習定制的個性化學習方案,實施集中培訓和分散支持相結合、線上定制和線下實施相結合的多類型方式;利用技術手段,開發關鍵技術數字化課程,實施數字化培訓模式,創造新型課程載體形式。提供適應于產業園人才發展需求的學習系統方案,不斷促進技術人才的發展,建立一個學習型的產業園區,將形成園區經濟發展的文化特征。
最后,針對我國產業園經濟實施人才開發,是貫徹落實二十大“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工作精神的關鍵舉措,是落實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程。
一直以來,單一教學元人才培養模式缺少職業技術關鍵因素支撐,無法適應產業園經濟的快速發展需求。基于產業園的人才開發模式能夠促發以需求導向的學習激勵機制,可以鼓勵、強化技術人才的學習愿望和意識,具有人才發展的可持續性,能將青年人在職場的環境氛圍中不斷地培養成才,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人才開發是建成學習型社會經濟形態,破除技術人才唯學歷追求導向的重要舉措,能夠穩定一線技術人才、成就一批大國工匠。通過人才與經濟一體化發展,能夠有效地應對技術變革帶來的產業經濟新形勢,是優化產業園經濟的關鍵服務體系。人才開發是教育事項也是經濟發展的重點工程,對進一步推動并形成區域產教融合發展生態系統具有重大意義。(作者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標準專業委員會研究員、德中教育促進中心職業教育總監)
編輯/余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