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封面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因為被網暴,影響了生活甚至走向極端。但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不就是在網上被說了兩句,他們?yōu)槭裁淳拖氩婚_了呢?
這種反怪受害者太脆弱的心態(tài),其實大多數人都有。但只要真正經歷過網暴,就會懂得,語言的力量從來都不可以小視,尤其是當有人故意顛三倒四、添油加醋的時候,不論這件事最終真相如何,在網絡上,當事人首先就會迎來一波社會性死亡。
比如上一期封面報道中,筆者采訪的小谷,她只是在快遞驛站取了個快遞,就被附近的有心人拍下了照片還捏造露骨的聊天記錄,名譽遭到侵害的同時,她和男朋友都因此失去了工作,她的生活陷入低谷,她本人也陷入了抑郁情緒。而一開始傳播謠言的人,卻始終覺得自己只不過開了一個玩笑。
對同一件事認知的不對等,是網暴雙方難以逾越的鴻溝。而為了讓造謠者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小谷選擇了死磕,她花費了大量精力準備刑事訴訟,當她的刑事自訴被立案后,她終于能夠跟這件事和解,不過當時她仍然經常收到惡意的私信和留言——法律不是萬能的,很多時刻,你需要一顆“大心臟”才能笑對生活。
然而,即便擁有一顆“大心臟”,事情發(fā)生的時候仍然難免發(fā)蒙、憤怒,更何況很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強。因此,接受記者采訪時,這些經歷過網暴的“過來人”給出了相似的建議——被網暴不是你的錯,當你無法承受網絡暴力時,不如開啟“熔斷機制”,放下手機,回歸現實生活。
(周?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