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騷亂愈演愈烈,連馬賽最大的圖書館都被暴徒焚毀,原本是針對警察執法問題的抗議,現在已經完全變味了,成了反社會的暴力行動與零元購的肆無忌憚,甚至于有人從中嗅到了熟悉的味道。
饒有意味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將騷亂歸結于網絡游戲的毒害與社交媒體的影響,除了導致A股游戲傳媒股大跌之外,并沒有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應該說,法國騷亂有直接和間接的諸多原因,但有一點無法否認,就是移民問題。其實法國的移民問題與美國的槍支暴力問題是有一拼的,歷屆政府采取的都是談一談、忍一忍、拖一拖的策略,但卻是始終難以突破僵局,也越發變得無解。
在法國6700萬人口中,有超過10%的移民,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這次鬧起來,也正是在幾個大城市鬧得最歡。曾幾何時,移民比例高與文化多樣性是巴黎等一些法國城市的驕傲,但現在,如美國人威廉·沃爾夫所說,“大規模移民+多元文化主義=國家自殺”,法國不折不扣成了移民問題的另類典型。
由于移民大多生活在城市郊區,教育水平普遍較低,面臨貧困和失業等問題,很自然受到法國警方的“特別照顧”,而警方與貧困區的移民尤其是年輕人之間長期存在的緊張關系,是此番事件爆發的導火索。

張國慶
近年來,非法移民和難民的涌入給法國帶來了諸多問題。
事實上,近年來,非法移民和難民的涌入給法國帶來了諸多問題,從邊界管控到社會治安,從宗教文化到公共財政,政府的移民政策受到民眾的質疑。而法國政府一系列收緊移民政策的措施,也引起了移民群體的不滿。結果是,法國政府陷入了“兩頭不討好”的境地。
正如法國學者埃里克·馬塞所言,法國所特有的是全歐最高的移民青年失業率、種族歧視、少數族裔居住區的擴大與孤立,移民青年被法國社會視為應被清除的渣滓,這種移民青年與主流社會的沖突,是這次矛盾總爆發的根本原因。加之俄烏沖突帶來的通脹壓力,法國政府推行的延遲退休政策不得人心,馬克龍政府起初對形勢的誤判,以及大量IP地址在美國的鼓動,造成了當下這種有“顏色革命”色彩但更多地體現了移民矛盾的激烈沖突。
也正是因為看到這點,特朗普前政治顧問羅杰·斯通在推特上發帖時,也使用了#法國陷落#的標簽,并稱,“拿破侖都會在墳墓里翻身。當你們允許移民不受限制地前往你們國家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而不受限制的移民政策,也正是特朗普多次質疑與指責的,在他看來,法國、德國這樣移民問題嚴重的國家,出事是遲早的。
盡管拜登與特朗普有諸多政見上的分歧,但在移民問題上,卻是逐漸“合流”。與法國的不受限制的移民政策不同,美國在移民問題上還是比較嚴謹的,對于各種非法移民引發的犯罪活動也是堅決打擊的。這幾乎是兩黨能夠取得的較大共識之一。
日本是與法國背道而馳的例子。作為一直對移民問題非常嚴格甚至苛刻的國家,盡管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的加劇,日本政府一度也考慮放寬移民政策,但卻在日本國內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和擔憂。與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相比,更多的日本人擔心,放寬移民政策將導致文化沖突、犯罪問題、就業競爭和社會保障負擔的增加,換言之,這些也是此番法國騷亂帶出的社會問題。而日本社會長期穩定,從未因移民問題鬧出風波,也體現了這種謹慎態度帶來的好處,日本并不高舉移民比例高與文化多元化的大旗,但誰也不能說日本是不開放的社會。開放的社會一定包容,但包容什么卻是各有不同,也大有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