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暉
2023年6月10日,貴州榕江“村超”比賽現場。
火遍全網的貴州“村超”,比賽現場座無虛席、鑼鼓喧天、人氣爆棚,場上更是頻現“倒掛金鉤”破門、任意球百步穿楊的名場面,釋放著群眾體育的無窮魅力。那些在“村超”中拼搏的球員,都是土生土長的鄉里鄉親,綠茵場上,是他們的高光時刻。
要說今年貴州“村超”最火的球員,可能要屬董永恒了。
34歲的董永恒在榕江縣城開了一家小店,售賣當地傳統特色美食卷粉。他在小組賽中打進了8個進球,曾占據射手榜頭名,還因為上演“帽子戲法”進球而被網友稱為“卷粉王”。
采訪董永恒時,他正與家人在店里忙活,磨米、蒸粉、打包卷粉……手法嫻熟。如果不是“村超”,人們根本想不到這個賣卷粉男人,解下圍裙穿上球衣踏上綠茵場,竟會是左沖右突摧城拔寨的“卷粉射手王”。
“昨天已經被人超了,不是射手榜第一了。” 董永恒對記者的稱贊,帶著點遺憾而又謙虛地回答,“要說我是‘球星,那我們隊里人人都是。我身邊可是臥虎藏龍,能進球全靠隊友傳球。”
董永恒告訴記者,他和村里的朋友組織了一個名為“老槍“的足球俱樂部,已經有八年的時間。“說是俱樂部,其實就是大家空了一起踢踢球,放松一下熱鬧熱鬧。”在榕江,像“老槍”這樣的球隊有二十多支,約球只需要微信群里一聲吼。基本上每個周末,隊友們都會約時間去縣城的體育場踢場友誼賽,較量廝殺一番,在大汗淋漓中體驗足球的快樂。除了十一人制的大場,有時董永恒還會和朋友們組隊去踢五人制的小場。
平時的空閑,董永恒和很多球迷一樣,喜歡在電視上欣賞高水平的足球比賽。“我喜歡看中國隊的比賽,雖然成績不怎樣,但畢竟是自己國家的球隊。歐洲五大聯賽的直播看得比較少,因為時間太晚了,但是我會去看一些比賽集錦。”董永恒說,他最喜歡的球星是C羅,因為他和C羅一樣,在場上都是踢左邊鋒的,“我會琢磨C羅的跑位動作,自己踢球時就會去體驗模仿”。
“我們基本都是踢野球的,完全是自發組織,沒有經過什么正規訓練,如果說基礎,可能來自于上大學時在足球興趣小組里接受過足球老師的指導,所以我的球技在這幫踢野球的朋友里相對來說算好的。但我覺得在比賽中,收獲的東西更多。” 董永恒說,“我們當初在縣里讀書的時候沒有校隊,現在的孩子們條件好很多了。拿我們榕江來說,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基本上每個學校都有校隊,都有專業的體育老師。”
因為踢出了名氣,董永恒還曾代表榕江縣足球隊參加過四次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運動會的比賽,最好的成績是第三名。“到了州里比賽一看,大家的水平都很高。”
今年“村超”,董永恒代表的是忠誠村隊。農民、教師、飯店老板、銀行職員、電力工人……忠誠村足球隊的球員來自各行各業。是足球,讓平日里各自忙碌的他們聚到了一起。“一踢比賽,不但鄰里鄉親來看,全國人民都在看。想想這么多觀眾,大家可興奮了,踢起來格外投入。”董永恒說。
我們基本都是踢野球的,完全是自發組織,沒有經過什么正規訓練。
盡管沒有什么廣告贊助,只有朋友們零散湊起來的經費,僅夠飲水和賽后餐飲的開支,但是董永恒和隊友們踢得很開心。據了解,此次“村超”的比賽優勝者不過是兩只豬腳,而總冠軍也不過是一頭牛,不過董永恒說,他們更在乎的是其中的快樂和榮譽。“我們隊小組賽出線應該沒什么問題了,我們的目標,是冠軍!”
6月3日,央視著名體育解說員韓喬生來到“村超”現場進行解說。董永恒興奮不已,能從著名解說口中聽到自己的名字,以及聽到現場5萬多名觀眾的加油助威聲,是他踢球以來從未有過的經歷,“我感覺有跑不完的力氣,這種感覺就像踢世界杯一樣”。
前不久,前國腳范志毅率領來自青海的果洛聯隊來到榕江,和榕江代表隊踢了一場友誼賽,董永恒為榕江代表隊首開記錄,攻進了一記直接任意球。在著名國腳的關注下進球,這也讓董永恒備感榮耀。
“村超”球星董永恒,是一家卷粉店老板。
在董永恒看來,“村超”的火爆氛圍,不只是吸引成年人,也會影響到喜歡足球的小一輩。之前只要去踢友誼賽,董永恒都會帶上自己六歲的大兒子,讓孩子在場邊感受足球的氛圍,接受足球的熏陶。“我們這些在踢球的‘村超球員,對中國足球職業足球可能沒多大用處。但是我覺得‘村超這樣繼續這樣辦下去,火爆下去,會讓中國足球的群眾基礎越來越扎實,會吸引更多的小孩喜愛這項運動。”
1994年出生的“90后“球員楊宗恒,白天賣奶茶,晚上做燒烤和外賣,好不容易才抽出了時間接受記者的采訪。
從6月5日參加“村超”比賽以來,楊宗恒代表六佰塘隊總共參加了兩場比賽,作為中場球員,他主要負責前場與后場的連接。但是三個星期前,他在“村超”比賽中在邊路爭球時,與對方球員身體發生碰撞而受傷,不得不遺憾傷退。
“當時我想拿身體去靠他,他快一步在我斜前方鏟射,我左腳支撐腳落在他鏟射的小腿上,導致支撐腳不穩,發生了崴腳。” 楊宗恒對這次受傷的過程記得很清楚。“那么多年,第一次受這么嚴重的傷。一到周末的比賽日,想到不能參加比賽,心情就很失落。”
楊宗恒家住榕江縣城北門加油站對面,他唯一的愛好就是踢足球。受同樣喜愛足球的爸爸和哥哥的影響,他是在綠茵場長大的。“爸爸是殺豬的屠夫,平時很忙,但依然和朋友們組織了一支‘屠夫佬球隊,看他踢,自己很好奇也跟著學,還不知天高地厚要和他一較高下。”
楊宗恒家附近有個籃球場,小時候在大哥哥們的帶領下去那里踢球。沒人的時候,他就在自己家里的院壩中練球。“院子里的花椒樹扎破的足球就有幾十個。”楊宗恒回憶說。
和小伙伴們踢球,免不了有輸球哭鼻子的時候。每一次輸球,哥哥總是安慰他:“輸球沒啥大不了,不服輸,才有贏球的機會。” 在哥哥耐心教導下,他暗暗在逆境中努力。
C羅也是楊宗恒從小崇拜的偶像。楊宗恒認為,為足球而生的C羅,用足球踢出了不一樣的人生!每當踢球輸了,他總會拿出C羅明信片和大頭貼看,用他永不言敗的精神激勵自己。
“村超”球員很多都是三四十歲的愛好者。
“心里就算有什么心事,一到足球場上,所有煩惱全都忘掉了。正是源于對足球的熱愛與癡情,楊宗恒逐漸成長,并在綠茵場上收獲了屬于他的榮譽和精彩。2015年,在榕江縣備戰州九運動會暨第三屆民運會“國慶”足球錦標賽上,楊宗恒代表的球隊獲得了第一名。
今年的“村超”,楊宗恒可謂全家齊上陣。爸爸楊春興雖然不上場比賽,但積極負責后勤服務,端著農特產品和美食上場,為家鄉宣傳出力;媽媽陸朝菊則用民族歌舞,上場當啦啦隊為球員們助威;弟弟楊宗維和自己同一個隊伍,楊宗恒總夸他球踢得好:“比較瘦,身子板靈活,比我踢得好。”榕江足球場,就是他們一家展現精彩和幸福生活的平臺。
開奶茶店的“村超”球員楊宗恒。
通過踢足球,楊宗恒結識了很多喜歡足球的球友,平時都會來他經營的奶茶鋪和燒烤店照顧生意。記者采訪時,楊宗恒正在和媳婦一起賣奶茶:“生意還算不錯,我也是通過足球,認識了我現在的愛人。”對于楊宗恒來說,媳婦是他身后默默的支持者:“我所有的球鞋都是我愛人買的。”他很感激媳婦對他的支持,“我會一直踢下去,就像我倆的愛情一樣”。
雖然受傷了,但楊宗恒的心顯然還是在“村超”賽場上:“還要休養一個月才可以康復,我可以趕到最后兩場參加比賽,爭取不留遺憾。”
榕江縣共20支村級足球隊參加“村超”比賽,在綠茵草場上馳騁的球員,幾乎全都是像董永恒和楊宗恒這樣的“草根”,上場前幾個小時他們可能還在工地搬磚、在餐廳顛勺,或者在稻田里犁地。
每個“草根”球員都有屬于自己的人生故事,而他們身上共同的一點是與足球的不解之緣。
由于當時家庭貧困,月寨村足球隊的前鋒李恒和小伙伴們大多是光著腳踢球長大的。李恒回憶說:“小時候,村里沒有足球場,我們就在籃球場上踢球,4對4或者5對5,分邊踢。那時候的籃球架下面是用鋼管搭起來的,正好給我們拿來當球門用。到了大學我才第一次站到真正的足球場上踢球,以前我們沒有老師和教練,都是自己練。”
李恒的弟弟李璐如今也是月寨村足球隊的一員,李恒小時候踢球時就會帶著弟弟一起去,久而久之,村里開始稱兩兄弟為足球“雙人兄弟”。
畢業以后,李恒在榕江縣政府工作,李璐在貴陽某職業學校當老師。兄弟二人還是會找時間踢球。“幾乎每周都踢友誼賽,除了老球員,現在我們也會帶上村里的小球員,最小的球員還在上小學。我們和他們一塊練、一起學,也算是一種傳承吧。”李恒的兒子今年4歲,女兒2歲,李恒去踢球會把兒子放在球場邊,“就當提前培養球感了”。
今年“村超”上,除了李恒和李璐,月寨村足球隊中還有很多和李恒一起長大的親戚。“我的兩個堂哥和一個侄子都在球隊里。算大家族的話,球隊30多個人中有一半都是我親戚。”站在正規的足球場上,享受著村民的鼓勵與支持。“感覺我就像參加世界杯的大牌球星一樣,肩負著整個村子的榮譽。”李恒說。
今年32歲的韋亞軍平時在工地上做鋼筋工,常年跟著施工隊在外地奔波,但得知球隊招人參加“村超”的消息,他第一時間報了名,特意請了兩個月的假回家參加比賽。他表示,在“村超”球隊中,類似他這樣的情況并不罕見,他所在的車江二村隊就是一支草根球隊,算上領隊和教練共32個人,沒有一個是專業運動員。
“村超”球員、18歲的楊勝鄆,從事養殖業。
“我們純粹是因為熱愛聚到一起。”韋亞軍說。雖然外出打工很辛苦,但仍會抽時間找人踢球,雖然很累,但他感到很滿足。“村超”的球隊經費幾乎全靠自理,韋亞軍說,除了球衣由一名老板贊助,鞋和護具都需要球員自己購置,就連礦泉水都是球員支付,“我們就為自己踢、自己玩”。
位于榕江三江鄉的四格村,距離縣城有40公里,2020年10月全部貧困人口剛剛實現脫貧。由于位置偏遠,村里長期接觸足球的人其實并不算多,即使如此,村里仍為參與此次“村超”湊齊了一支足球隊,也是此次“村超”球員年齡跨度最大的足球隊。
今年剛剛18歲的楊勝鄆從事養殖業,是球隊最年輕的一員。作為球隊“臨時”守門員,楊勝鄆幾乎每場比賽都在不停撲救,但仍避免不了球隊連續以大比分落敗。他坦言,自己此前幾乎沒有接觸過足球,是兩個月前被村里經常踢足球的兄弟們拉進隊里,當起了守門員。“練的時間太短了,動作老是做不好,撲球也沒撲住。除了自己技術上的不足,和隊友之間的配合也并不順利,甚至會出現自家后衛擋守門員的情況。”
盡管球隊成績在參與“村超”的球隊中墊底,但讓楊勝鄆感慨的是,鄉親們始終在支持自己的球隊,球員們也始終沒有放棄希望。“因為我們隊是剛組建的,比賽經驗不足,配合也不好,但我們從來沒有消極應賽,都是拼到底,現在感覺越踢越有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