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霞

在湘西這片土地上生活著一群普普通通的水手,他們或是在激流中奮力拼搏,或是在吊腳樓里暢想人生,或是在貧困和痛苦中努力堅持,書寫著屬于自己的人生故事。他們中間有牛保、柏子這樣的青年水手,也有已經80歲的老水手,盡管分工不同,但不可否認他們有著極為相似的命運——終其一生只能以船為伴,在風雨飄搖中與命運抗爭。這些水手并不僅僅存在于沈從文的小說中,更是真真實實地生活在人群里,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掙扎著,期盼靠自己的努力為生命帶來新的希望和溫暖。
一、水手的人生命運
(一)漂泊無依
沈從文筆下的水手雖然在年齡、性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區別,但命運有著共同之處,水手這一職業注定了他們一生漂泊無依,沒有固定的家,所有的家當和根基都被拴在了一條船上。他們也曾無數次想要離開這條船,離開這片海,雙腳踏在堅實的土地上,為自己的心和身找一個落腳的地方。但在那個經濟落后的年代,做水手成為他們謀生的唯一途徑。他們的生命隨時都會像暮秋時節的落葉飄零水中后消失不見,他們沒有家,也不能有家,孤苦無依是他們最終的宿命。
(二)悲慘結局
無論是《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中的“托爾斯泰”似的老水手,還是《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中的牛保,或是《長河》中家破人亡的老水手滿滿,他們都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想要的生活,最終走向了悲慘的命運。水手們本就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人,只想要在艱難的世道中尋求一份安穩,但那些貪官污吏、水保稅司毫不留情的壓榨讓他們只能永遠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勉強維持溫飽就已經是莫大的安慰。可命運就是如此不公,水手們起早貪黑的工作換來的只是殘羹剩飯,老水手滿滿的妻兒因沒錢治病而死,那些淹死在水里的水手再也無人問津。悲劇似乎成為這些人生命中揮之不去的色彩,任憑他們怎么努力始終無法擺脫命運的操控,只能在生與死的交界上卑微地活著。
二、水手的性格特點
(一)勇敢樂觀
這些漂泊在湘西水面上的水手,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可以稱得上貧窮和困苦,辛苦的勞作換來的不是家庭美滿,而是終其一生的漂泊和孤獨。很多人認為,他們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一定是抱著悲觀的心態渾渾噩噩度日,對于未來的生活沒有憧憬和希望,只是像提線木偶一樣日復一日重復著枯燥的生活。但沈從文小說中的水手并不是這樣,他們的命運或許是悲慘的,但在面對生活時他們始終報以熱情和樂觀。在《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中,每次遇到寒冷的天氣時,這些水手們也會抱怨老天爺的不公,但這種抱怨也只是他們日常情緒的發泄方式,并不是真的怨天尤人。相反,他們會利用這難得的空閑時光喝酒吃肉,暢所欲言,盡情釋放著內心的情緒,盡可能為自己苦悶的生活找到一絲溫暖和樂趣。又或者像愛笑的牛保一樣,即便他過的是漂泊不定的生活,也沒有任何抱怨和委屈——他依舊熱愛生活,依舊對生命充滿期待和希望。
不僅如此,這些水手們還具有敢于拼搏的勇氣,他們永遠不會被水面上的危險所打敗,“我們劃船人,命里派定了劃船,天上縱落刀子也得做事”,這就是水手們的信仰和堅持,面對激流和險灘絕不后退半步,勇往直前、毫不畏懼才是一個水手必須具備的品質。
(二)重情重義
很多人會先入為主地認為,當一個人連溫飽都難以解決的時候,哪里還會有情義的存在。就算是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達官貴人,也不過是借著偽造出的情義為自己謀取更多利益,更何況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水手,又怎么能擔得起重情重義這樣的稱贊?但人的品性并不能根據階級來劃分,相比起那些官兵水匪,這些水手的情義更顯得彌足珍貴。即便他們沒有多少收入,卻愿意在水手八牛溺亡后掏出錢來買紙焚燒,只為曾經一起努力過的情義;即便水手中間有著矛盾和齟齬,順順也愿意在翠翠爺爺去世后,自掏腰包為老人辦理后事,只為老人能夠入土為安;即使夭夭一家并不富裕,卻依舊愿意接納老水手成為家庭的一員,不至于讓他凄涼地度過晚年。
甚至是水手在對待吊腳樓那些女人的時候,更多的是人性之間的互相關懷,這是水手們對女人的情義。他們或許是從她們身上看到了同為底層人的無奈,或許是對她們的悲慘遭遇感同身受,總會記得這些女人所給予的絲絲溫暖,會借用一瓶雪花膏、一個蘋果、一條手巾去回報這份溫暖和熱情。
三、平凡人中的生活期盼
作為湘西最普通的一群人,水手們自出生起就沒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利,他們只能被迫成為水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經歷著狂風暴雨,掙扎著為悲慘的生活帶來一絲慰藉和光明。但也正是這群再普通不過的人,讓筆者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對生活的期盼和希望。
水手們沒有因為自己所要面對的命運而失去奮斗的意識和精神。小說中的水手們經歷了少年、中年和老年的發展歷程,他們目睹了水手們的死亡,看到了家破人亡,他們應該由此聯想到自己,放棄與風雨抗爭的念頭,尋一處角落等待著生命的流逝。因為不管怎么努力,結果都不會有所改變,那又何必在風雨中苦苦支撐?但水手們并沒有這樣做,即便明知道生活不會如意,卻依舊飽含著希望前進,或許這樣的堅持不會改變任何結果,或許終其一生也積攢不下多少財富,也不會擁有安穩的家庭生活。
沈從文也曾疑惑:“這些人為什么要活下去?他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要活下去?”后來他在水手和船人自足的生活狀態中找到了答案。水手們怎么會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只是他們即便明白了自己的平凡,也會為了自己的親人,為了自己所堅持的希望努力活下去。無論生活中即將經歷的是什么,不刻意逃避,為了活著做出一切必要努力。正是這種自足、樂觀的精神,延續了一代代水手的血脈,續寫了湘西辰河邊上一顆顆鮮活的靈魂與生命。
合上書,這些水手的故事始終縈繞在筆者的腦海中揮之不去。面對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在看不到希望的情況下,他們依然能夠保持對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帶著樂觀積極的心態繼續與生活抗爭,那我們在面對生活考驗的時候,又是否有理由將放棄輕易說出口?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或許也正在經歷著水手們經歷的一切,是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改變命運的痛苦,是即便再無望也不得不繼續前行的無奈。當我們被生活的打擊壓得透不過氣,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平凡,開始抱怨這是作為平凡人既定的命運,不必掙扎和努力。
可真的如此嗎?平凡的人就可以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心安理得地逃避?平凡人就可以在努力無果后選擇放棄?水手們告訴我們,不是的!即使再平凡的人也要看到生活中的希望,即使再平凡的生活也要努力尋找其中的溫暖,我們要永遠對生活充滿期盼。所以,平凡的人啊,哪怕平凡,也要積蓄力量;哪怕平凡,也要奮力向前;哪怕平凡,也要在平凡中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