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花
摘 要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導學案,課前給學生指明學習方向,利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習;課中給學生的學習搭建框架,利于學生拾級而上;課后讓學生自省反思,利于學生自主總結和拓展探究,以此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
語文素養 導學案 自主 合作 探究
新課改要求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理解感悟和獨特體驗,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達到課堂要素齊全、教學方法適當、教學結構合理的共性規范和基本流程,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運用導學案,現以統編語文教材八(下)第四單元“舉辦演講比賽”任務為例,談談導學案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課前我有料”:課前激趣,明確要點
筆者在導學案“課前我有料”環節,讓學生制定針對演講的評分規則。筆者先幫助學生回憶八年級上冊的“消息寫作的評分規則”,羅列出幾個評分角度,比如中心、內容、結構、表達、體態等,再從各個角度提煉出幾個關鍵詞,比如表達的角度可提煉出語速、語調、音量等關鍵詞,每個角度分為四個層級,賦予不同的分值,最后讓學生參照“消息寫作的評分規則”,根據已有提示,借助教科書的相關要求,共同完善演講的評分規則。
“課前我有料”這一環節達到了課前激趣、明確要點的效果。在制定評分規則時,學生過了一把當“評委”的癮,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但是規則的制定并不是天馬行空的,需要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完善。筆者的示范評分指明了大致的方向,讓學生制定規則時有抓手,但同時也留給他們創新設計的空間。導學案的運用,既激發了學生們創造的欲望,又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明確了演講的要點,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課中我在場”:明確細節,指導評價
在導學案之“課中我在場”環節,筆者帶領學生再次完善了演講評分規則的細節。比如從“中心”這一評分角度出發,若所講內容緊扣演講中心,演講目的明確,則屬于第四層級,賦分9—10分;所講內容貼近演講中心,演講目的較明確,則屬于第三層級,賦分7—8分;所講內容偏離演講中心,目的不太明確,則屬于第二層級,賦分5—6分;所講內容與演講題目沒有關系,則屬于第一層級,賦分4分及以下。這既對之前學寫演講稿有個正向的反饋,又能為演講比賽的打分找到支架。
此外,筆者讓學生們圍繞“我的偶像”“我的夢想”兩個話題撰寫了演講稿,并以此話題開展演講比賽。其中一名女生演講的《我的偶像》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有學生這樣點評:“首先,演講內容緊緊圍繞中心,細數偶像的經歷;其次,開頭和結尾都能引發讀者思考,比如開頭詢問大家的偶像是誰,注重和聽眾的互動,結尾又用了大量抒情性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偶像的喜愛;論證的材料也真實可信,從熒屏到生活,對偶像的事跡如數家珍;表達清晰,肢體語言豐富。但是也許有點激動,語速過快,雖做到了基本脫稿,但是沒有完全脫稿,過程中有磕巴的現象,整體評價是90分。”導學案的運用取得了明確細節、指導評價的效果。
三、“課后我精彩”:拓展延伸,繼續優化
筆者在導學案“課后我精彩”環節中使用了演講學習自測表。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對演講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們對照自測表,檢測學習效果,明確不足,努力改正。
自測表分為“內容”“完成情況”兩個維度。內容分為“演講準備工作充分,有自己的獨特觀點和想法,內容翔實,有說服力”“能根據需求設計演講內容,以吸引聽眾的興趣”“能自信、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做到緊扣中心,條理清晰”“能學會使用合適的身體語言或視聽輔助物為自己的演講增色”“能積極參與小組合作,進行討論、交流、評價”幾個角度。完成情況分為“很好”“還不錯”“有待提升”等層級。
學生根據課上的演講體驗,結合演講學習自測表,優化演講。這既是對自己既往表現的回顧,也可以實現拓展延伸、繼續優化。
導學案具有很強的教學輔助功能、支架功能,能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從而更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