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舒禾
一個春日的午后,我來到香山植物園。游人熙熙攘攘,大多是呼朋喚友來觀賞盛花期郁金香的游客,很是熱鬧。陽光和煦,風兒溫柔,遠山含黛,柳絲如眉,真是令人微醺的午后。
要說春色,北京城到處都是。但香山植物園的春,卻是哪兒也比不了的。看吧,金色的陽光下那一片片耀眼的郁金香花田,在幾株高大的柳樹襯托下絢爛猶如畫家鋪陳的巨大畫布。大自然這個巨匠以湛藍的天空為底色,悠悠然抹上幾卷白云,在一片綠葉中揮灑著畫筆點綴了片片橙黃、橘綠、緋紅、堇紫。薄翠的西山前藍綠的河水蕩漾著粼粼波光,金色的錦鯉嬉戲翻騰,一時間,我竟分不清哪是光影,哪是魚兒,只覺碧波間滿是金光閃閃。放眼望去,桃花、杏花、海棠花爭相斗艷,樹下人流如織,俱是看花人兒洋溢的笑意與贊美聲,蔓延的春意無處不在,這般熱鬧非凡的春色只有植物園才擔得起。
緣溪前行,右手邊一片草廬茅舍突然映入眼簾吸引了我,沿著一道小小石橋行至煙柳河墻處,剛剛那喧囂的人聲頓時隱去了,眼前的茅檐匾額題著“黃葉村”幾個大字,門內不遠處一塊大石上正書“曹雪芹紀念館”。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我一直心向往之的一代文豪曹雪芹的西山故居原來就在這里!它是一組低矮的長方形清代平房院落,館中陳列著曹雪芹及其家族的介紹和那個時代的一些民俗器物。曹公生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書畫、園林、工藝、飲食等均有研究。他的一生歷經大起大落、嘗盡人間悲涼,在西山一帶居住時生活已經非常困頓,但窮且益堅筆耕不輟,在黃葉村的茅檐農舍中經風雪歷酷暑,“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將一生的經歷和學識凝結成了流芳千古的巨著《紅樓夢》。信步園中,矮籬環護,石徑蜿蜒,修竹綠蔭,別有一番風韻。三棵巨大的古槐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仍然郁郁蔥蔥,用它粗壯的枝條守護著這座別院。院中間竹蔭下塑有一尊曹雪芹的雕像,靜靜坐于石頭之上,極目遠眺,目光游離,也許是在回憶江寧織造府的繁華舊夢,也許是在體味京城黃葉村的世態炎涼……想到這里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那個三百多年前的曹雪芹,經歷家族巨變后的世態炎涼何其苦哉,何其痛哉!
正在發思古之幽情時,一陣瑯瑯童聲吸引了我。尋聲望去,幾個孩童正在那片古老的槐樹蔭下認真地吟誦著《紅樓夢》的經典詩句,身旁的大人們微笑著頷首。四月的暖陽融融地透過碧綠的樹葉縫隙灑落在青磚上,斑駁的光影似流光輕舞在人們的發梢、臉龐、耳畔。在這個春日的午后,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平和。我突然明白了曹雪芹披肝瀝膽著書的意義,正因為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親身體察過貴族奢華與民間疾苦后,仍有一顆拳拳之心,不舍求索,才能創作出這部皇皇巨著,才能啟迪萬千后人不斷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才有了此時黃葉村春天的生機勃勃,令人陶醉!我的心中不禁更添對曹公的感激和敬意!
這就是黃葉村的春天,給我驚喜,引我沉思,激我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