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康妮
小時候,和阿婆住,我不明白,為什么阿婆的房間是香香的。
“那是阿婆吃的藥、擦的藥散發出來的味道。”阿婆這樣解釋道。我心想,還好阿婆用藥,房間才有了這樣好聞的味道。我很喜歡這味道,覺得這就是書本里寫的“清氣”,不然怎么一進阿婆的房間,我的心就像被山泉水洗過,變得清爽透亮。
在夏天的灼灼熱浪之中,這樣的清氣簡直稱得上是能潤澤人的寶藏。于是,夏天的風一吹起來,阿婆的房間就成了我的“圣地”。那次,我知道了屬于阿婆的另一種香味。那天,我跑到阿婆的房間去,阿婆端來菊花茶給我喝。白底藍花的茶壺里頭盛著阿婆腌制的黃菊泡成的茶。風吹簾動,幽幽的草木香從壺嘴里滲出來。
“你阿婆的枕頭也是菊花枕。”聽媽媽這樣說,我忙放下茶碗,去觀察阿婆的枕頭。阿婆枕頭的觸感果然與眾不同。“沙沙,沙沙”,原來枕頭里可以填滿真正的小花,夏夜的輾轉難眠可以在枕間清香的氤氳中得到治愈。我把鼻子貼上去,好香!“把菊花的花瓣陰干了之后,就收到枕頭里。枕這樣的枕頭對身體好。”阿婆與其他阿婆之間總是分享著她們的藥理。有的是她們聽來的,某個赤腳郎中給的方子,百試百靈;有的是她們看來的,誰家傳了幾代人的《本草綱目》上記錄的方子,神奇著哩;有的是她們總結得出的,這樣用就是好,聽我的準沒錯!
《本草綱目》中確有菊花“作枕明目”之說。山野中的植物總是可以在一呼一吸間肅清熱氣和濁氣,瀉火明目,利咽疏肝。晝夜交替,植物散發著聞得到的香氣。阿婆住在山野,便采山野好物,裝點枯槁一夏,萬千清氣盡在囊中。這是屬于阿婆的夏天。
我問阿婆:“夏天是什么味道的?”阿婆告訴我,夏天里,萬物都在蓬勃地生長。對于在田里過活的農家人來講,夏天就是植物努力生長、努力出汗的味道。只不過,植物幸得天地靈氣,出的汗也是香香的。
當我身邊的小伙伴對夏天的大太陽怨聲載道的時候,他身邊的白胡子爺爺如是說:“你不懂得它,怎么能說它不好。”我又想到阿婆,那些在田里生、田里長、田里過活的植物,誰知道它們是在夏天努力生長呢?誰知道它們是在秋天凌霜而開呢?誰知道哪一株有什么可貴的靈氣,能冒出清香的汗滴呢?誰又知道它們值得被采擷,被陰干,被制成茶,被制成枕,散發夏日里的治愈香氣呢?只有懂得的人才知道。
懂得才知道,正因為懂得,所以萬般珍視。阿婆的夏天,除了藥湯味、藥膏味、野菊味,還有烏梅酸酸甜甜的好滋味。你聽過“盛夏白瓷梅子湯,碎冰碰壁當啷響”嗎?你不飲一碗原汁原味的夏日酸梅湯,怕是難以體驗句中滋味。夏天到了,阿婆又開始拾掇她的私藏寶物——山楂、烏梅、烏棗、甘草、陳皮、豆蔻。以烏梅為主導,它們是食材兼藥材,在砂鍋中沸騰,在冰箱中沉淀,在夏日中舞蹈。時間一到,你就能收獲一大碗夏日好味。夏天,要愛惜好身體,要愛惜好生活,要愛惜好食材。
阿婆的夏天是什么味道的?住過阿婆房間的人都知道,阿婆的夏天是香香的。有的香是聞得到的,還有的香是默默的,是聞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