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清艷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發展,物流行業也進入了發展的高速期,特別是在網絡購物激增與商品交易加快的背景下,對物流行業來說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也使物流行業迎來了一個巨大的挑戰。由于我國目前的法律規范已不能適應現實物流行業發展的需要,在立法上,沒有綜合性的法律法規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在實踐中,沒有統一的原則地方性法規的建立。因此,在物流法律制度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亟需完善,故文章將從我國目前物流行業發展的實際出發,分析我國現有的相關法律制度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完善建議,從而促進物流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物流制度;問題;完善建議
中圖分類號:F251.1;D920.4文獻標志碼: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0.00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s also entered a high-speed period of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increase of online shopping and accelerated commodity exchange, it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but also brought a challenge to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s the current legal norms in our country do not respond positively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re are no comprehensive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legislation to provide corresponding system guarantees, and there are no unified guiding principles in practice to gu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so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logistics legal system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This paper tries to start from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egal system,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Key words: ?logistics system; problems;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1 ? ?我國物流業發展現狀
1.1 ? ?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概況
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屬于國家的基礎產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家的現代化程度[1]。作為21世紀興起的行業,目前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根據企業數據庫企查貓的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物流行業的存續企業為14 861家,其中2010年全國物流注冊企業數量達到了2 103家。2021年全國物流注冊企業的數量為499家,相比上一年度減少了431家。除了傳統物流業,近年來出現了各種新興業態的物流行業,例如智慧物流、區域物流、大數據物流體系等,這些都構成了我國現代物流的組成部分,總體來看現代物流業的轉型升級不僅提高了物流行業的運營效率,高效促進生產要素的跨區域流動,而且對優化我國經濟空間布局、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2 ? ?我國物流業的立法現狀
目前,關于物流行業準入或者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主要分散于企業立法、產業立法等不同的部門法中,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物流法律制度,很多法規都是利用其他方面的法律法規來替代的。在物流行業的市場準入上,最常見的方式是通過行政許可進行,但是,對于后續的相關管理監督,尚未有明確的規定。已經存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也只能解決部分物流行業的法律問題,難以適應迅速發展的現代物流行業的需求。物流業所涉及的單行法規中最為典型的包括《民用航空法》《汽車貨物運輸規則》,相關司法解釋中適用最為頻繁的是《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解釋》。上述法律規范雖然也在盡可能地解決物流行業出現的各種問題,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018年出臺的《電子商務法》在草案中涉及有關物流主體及責任分配的內容,雖然在最后通過的法案中被刪除,但表明物流立法已經提上了日程。由于物流的法律關系具有自身的一些特點,因此必須從源頭上完成對物流行業的全面保障。
2 ? ?我國目前物流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
2.1 ? ?立法層次較低,法律約束力較弱,且存在法律規范之間不協調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并沒有制定適用于所有物流領域的物流法律規范,從法律位階來看,其效力并不高,并且多數僅為管理性規范,對于物流行業的約束顯得有些單薄。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國物流行業的法律制定都是從當下出發,先解決眼前急需的問題的,從而導致了立法規劃的混亂,進而使具體的法律規范之間產生了重疊,導致司法實踐中存在適用難的問題。在法律約束力上,我國現行物流法律法規存在法律效力不強、立法制度不完善等問題。結合上述理由,導致物流行業相關法律制度運行規程的可操作性低,難以產生法律效力,難以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由于目前我國關于物流行業的立法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行業,例如海運、空運、水運等較為大型的交通物流上,因此,其主要是根據貨物的運輸方式、運輸的工具、運輸涉及的行業領域等分別制定的,這樣的立法考慮是為了在不同的領域針對其各自的特點進行相應的處理,這也是物流行業立法的難點之一。但是現代物流的發展已經不在局限于某一個領域,其環節之多、領域之廣也是當前的現狀,再沒有統一性法律文件以及相關的指導原則,現行的物流行為規范之間是很難做到內容上的協調統一的。特別是《民用航空法》與《汽車貨物運輸規則》中關于物流運輸承運人責任的承擔以及舉證責任分配的問題,屬于現行物流法律規范之間內容不協調的典型例子[2]。
2.2 ? ?物流立法的適用性與現實脫軌,存在一定的立法空白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極大進步使電子商務迎來了新的商業機遇,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狀態,而且也給物流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例如各種智能工具、自動化機器的運用。法律應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夠適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做出相應的改變,以保證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隨著國際貿易的增長,物流領域出現了越來越多新的樣態,但現行的物流法律規范大多集中于解決目前所遇見的問題,已經無法滿足物流業發展的需要了。
在物流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許多新問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依靠相關物流法律規范[3]。然而,由于立法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對新興問題并沒有合適的解決措施,處理這些問題時容易出現無法可依的情況。當前對于物流行業的準入大多采取行政許可,但是對于物流行業的準入標準卻不一而論,使部分市場主體可通過其他途徑參與到物流服務中來,這種情況下容易導致市場主體的性質認定、權利義務的分配以及相應責任的承擔等問題出現。在現行法律框架下難以對其進行約束,這也容易導致權責不明的情況發生。再有就是行政管理中,由于物流行業涉及的領域較多,其監督管理難以顧及各個方面。因此,綜合以上來看,物流領域相應的法律空白容易導致問題的發生,但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則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物流法律規范。
2.3 ? ?現行物流制度與國際制度不對稱
隨著經濟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開始擴展國際業務,我國物流業與國際物流業開始產生交集。特別是在我國加入WTO以后,無論是進口量還是出口量都在逐年上漲,并且按照WTO的貿易規則,我國的跨境物流立法應該與國際公約、協定、習慣等銜接一致。但是由于我國的立法現狀,我國物流立法工作并沒有較多的開展,在遇到實際問題時也多傾向于借鑒國際規則,并且在相關法律規范的制定方面與國際規則存在較大的差異。例如,在《海商法》中,即使是借鑒了“海牙規則”“維斯比規則”“漢堡規則”和《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的相關規則,但是從已經實施的相關配套規章或者條例來看,依舊帶有中國本土的觀念,并未遵循和匹配引進的立法觀念[4]。
3 ? ?關于我國物流法律制度完善的建議
3.1 ? ?提升立法層次,加快相關法律的制定,協調規范之間的關系
正常的市場秩序不能缺少國家或者政府的保障,因此保障我國物流行業健康快速的持續發展必須進行統一的物流立法規劃[5]。我國堅持科學立法、依法立法、綜合立法的立法原則,必須通過整合現有物流法律規范以及司法實踐中的優勢經驗,進行大量的實踐調研,論證物流統一法律規范制定的必要性,加快制定一部物流領域的專門法律,并且針對概念、規制范圍、法律關系、法律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等進行明確規定。從整個市場秩序和布局來看,必須消除和盡可能避免同一個法律體系內的相互沖突或矛盾。我國物流相關制度的產生具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在完成一定的歷史任務后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從而導致其出現了較大的時代局限性,難以滿足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同時也阻礙了物流行業的發展[6]。因此,在制定統一的法律規范之后,必須要開展法律體系內的自查,對與物流相關的法律規范進行一定的清理或者整合,促進物流行業的有序發展。同時由于各個地方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必須在國家的統一指導下,形成制定物流行業地方性法規的指導原則,在不抵觸上位法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本區域的物流業立法規范。
3.2 ? ?及時修改相關物流制度規定,適應現實發展
為了適應當前物流發展的需要,我們需要對相關物流制度進行修改和完善。首先,應該逐步清理無法適應當前物流發展的規范,并對現行有效的物流法律規范進行總結和協調修正,以填補當前物流立法存在的空白。同時,結合當下物流行業的發展情況,要不斷總結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較好的解決措施,以期對立法層次較高、內容相對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進行補充和完善。其次,對我國物流的相關制度規定還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可以總結政策施行過程中的有利條款或者經驗,適時將其轉化或者填補進入相應的法律規范或者司法解釋之中,使法律制度更加完善,避免矛盾的產生。再次,對于物流所涉及的特定領域,可以制定單行性法律規范,并注意其與其他領域的銜接問題,例如針對快遞行業、農業物流、林業物流等,滿足不同物流領域的特定需求,但是,必須注意此類只能是在特定且必須的領域,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物流行業的發展。最后,我們需要加強相關物流制度的立法前瞻性,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出發,控制規范的涵攝范圍,在法律可解釋的范圍內解決出現的物流問題。現代物流的發展需要滲透到各種需要依法規范的社會關系中,使所有與物流相關的關系都可以有法可依。
3.3 ? ?加強物流行業的行政管理,完善行業準入制度
上文提到物流行業涉及的領域較多,其關注的面也比較廣,因而加強其行政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歐美等國家對物流行業體系的建設值得我們學習,其中加強物流行業的行政管理,就涉及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進一步提高物流行業人員的職業素養以及行政管理人員的法治意識。各行政部門應該加強聯合檢查,及時解決物流行為中出現的問題,并通過案例總結;對物流行業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相關的管理規制,必要時要修改相應的法律制度。同時,要完善物流行業的準入制度。物流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所涉及的環節眾多[7],因此要從一定的立法層面對其準入做統一規定。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進一步完善物流行業進入市場的資格條件,在審查程序上必須要求物流企業滿足相應的行業標準,這就需要對相關準入條文進行具體的規定以及提高條文的可操作性,在批準程序上必須進行現場勘查以及對相關從業人員進行資質檢查,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二是完善對物流市場的相關經營條件,加入相應的準入配套措施,對市場主體的約束要有明確的法律依據,要分別對待不同領域的物流準入,也應細化與界定物流企業的經營范圍,明確物流經營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建立企業資格進出制度。
3.4 ? ?吸收借鑒國外先進的物流經驗,與國際規則進行接軌
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大背景下,我們國家始終秉持開放的態度,堅定不移地促進全球經濟發展。我國物流行業也在不斷探索海外市場,國際貿易來往頻繁,因此對物流行業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必須與國際規則接軌才能在其中立足。然而,由于當前物流立法并不完備,國內貨物的運輸、倉儲、配送等環節存在差異,并且部分與國際標準存在一定的差異,有些甚至背道而馳。當國內司法機關在處理物流問題時,如果缺乏明確規定,也會借鑒國際公約的規定解決案件糾紛。因此,我們應該結合當下的國際形勢和國情,加強國內物流立法與國際規則的接軌,提高物流立法的前瞻性,在制定相關的涉外物流法律制度時,應結合本土情況,借鑒國際物流制度的先進經驗,既維護本國企業的利益,也要解決相應行為標準的適用問題。即使國內的物流制度不完善,也應從國際視野出發,考慮適用國際通用的物流公約規定,努力與國際物流規則接軌。
參考文獻:
[1] 伏兆倩.現代物流法律制度的現狀與完善研究[J].法制與經濟,2020(7):62-64.
[2] 吳迪.我國物流法律制度完善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0(5):73-74.
[3] 韓強,宋麗娟.淺析構建我國物流法律體系的有效策略[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30(4):26-28.
[4] 賀夢蝶.我國物流法律制度的立法探討[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
[5] 王春寶,劉志軍.淺析構建我國物流法律體系的有效策略[J].中國商貿,2011(34):174-175,208.
[6] 賀棟,馬慧珍.我國物流法體系的構建與完善[J].物流技術,2013,32(5):167-169.
[7] 徐淇鈺.完善我國物流市場準入法律制度的對策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2(7):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