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婉彤 江東



摘要:夏蜜柚是由清見橘橙×沙田柚雜交選育出的晚熟柚類雜種。果實闊卵圓形或錐狀卵圓形,果頂端平,果面黃橙色,單果質量610 g,果肉淺橙色,中心柱充實,無核或少核。成熟時果實的可滴定酸含量(w,后同)0.4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還原糖含量4.18%,轉化糖含量8.27%,維生素C含量(ρ)48.76 mg·100 mL-1,出汁率32.3%,出汁率明顯高于沙田柚。夏蜜柚成熟晚,果實采收期從2 月下旬至4 月下旬,且4 月下旬采收的果實沒有枯水,品質優良,豐產性較好,4 年生平均株產43.1 kg,每666.7 m2按照5 m×4 m栽植密度栽培,產量可達1422 kg。對炭疽病、潰瘍病的抗性較強,抗寒性較強。該品種適宜在年均溫18 ℃以上,冬季無霜凍、最低溫度在-3 ℃以上的地區種植發展。
關鍵詞:柚;新品種;夏蜜柚;晚熟
中圖分類號:S66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9980(2023)06-1265-04
柚(Citrus grandis Osbeck)隸屬于蕓香科柑橘屬,在我國主要分布于中亞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因其耐儲運能力強,故有“天然罐頭”之美譽[1]。沙田柚是我國著名的柚類地方品種,原產于廣西容縣,因肉質清脆化渣、味甜酸低而深受消費者喜愛,在國內的推廣面積十分廣泛,目前在廣東梅州、湖南江永、重慶長壽、江西吉安等地均有栽培[2]。沙田柚盡管品質優良,但在生產中發現該品種也存在外觀不整齊、果面較粗糙、果肉汁少、種子多、可食率低、需要配置授粉樹等諸多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沙田柚的種植。在柚類生產中,我國大部分柚類品種多集中在中秋前后成熟上市,晚熟柚類品種尤其是在2月份以后上市的柚類品種十分稀缺,目前生產上推廣的晚熟柚類品種主要有矮晚柚、高浦柚和延遲采收的葡萄柚等,但品質表現均不太理想,市場競爭力較弱。3 月份以后是我國柚類品種的市場空檔期,因此培育優質晚熟柚類品種,對柚類產業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清見橘橙是日本果樹試驗場興津支場利用宮川溫州蜜柑與特羅維塔甜橙雜交,在1979 年育成的晚熟橘橙雜種。該品種具有雄性敗育而雌蕊可育的特點,成熟期晚,一般在4 月上中旬成熟,且清見橘橙肉質細軟化渣,汁多味濃,果肉濃橙紅色,品質十分優良。目前國內外已經利用清見橘橙為母本,培育出了不知火、春見、大雅等大量的晚熟雜柑品種,但是利用清見橘橙與沙田柚進行雜交,國內以前還未開展過。為改良沙田柚果汁少、汁胞硬、種子多、化渣性差的缺點,2005 年國家柑橘種質資源圃(重慶)利用清見橘橙為母本,沙田柚為父本進行雜交,聚合雙親的多個優良基因,培育出肉細嫩化渣、汁多、低酸、無核的晚熟柚類雜交新品種,并命名為夏蜜柚。
1 選育經過
2005 年春季,選用沙田柚的花粉通過人工授粉與清見橘橙進行雜交,當年秋季收集清見橘橙雜交果實的種子進行室內播種育苗。2006 年春季,將雜種苗移栽于田間種植以待評價。由于柚類雜交后代實生苗的童期較長,2013 年該雜種群體后代才陸續掛果,對果實品質進行分析和鑒定評價后,發現其中一株果實品質性狀優良,故納入候選單株進行繁殖和評價。2014年春季采集了該優株的接穗重新高接換種于酸柚砧木上,共高換嫁接了6株大樹,2017年發現其果實果皮薄而硬,果皮包著緊、耐貯運能力強,果實品質兼具了沙田柚低酸、肉質脆嫩的特點,同時又具有清見橘橙花藥敗育、晚熟、無核、肉質化渣多汁的特點。目前已在福建、江西吉安、四川綿陽、云南德宏、浙江玉環等地進行區域試驗,表現為適應性強、果實品質優、成熟期晚,是一個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晚熟雜交柚類品種。2020年取得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證書,登記編號:GDP柑橘(2020)500014。由于果實成熟晚而品質極優,果實可從春節后采收到初夏,為突出其成熟晚、品質優的特點,故取名為夏蜜柚(圖1)。
2 主要性狀
2.1 植物學特征
樹勢中等偏強,介于沙田柚和清見橘橙之間,樹勢較沙田柚弱,但比清見橘橙樹勢強。樹冠圓頭形,結果后樹姿開張;枝條似清見橘橙略呈披垂狀,春梢長24 cm,周徑3.7 mm,節間長24 mm。幼葉和幼果具有短茸毛;葉片長橢圓形,葉片長153 mm,寬61 mm,葉尖急尖,葉基楔形,翼葉倒披針形或具有線形痕跡,葉緣全緣,葉片邊緣似清見橘橙呈淺波狀扭曲;花朵較沙田柚小,但比清見橘橙花朵大,花絲多呈分離狀態,花柱直立,高于雄蕊,花藥白色、敗育,花藥囊一邊常呈尖頭狀,與清見橘橙的花藥特征類似(圖2)。
2.2 果實主要經濟性狀
果實闊卵圓形或錐狀卵圓形,平均橫徑11.8 cm,縱徑9.65 cm,平均單果質量600 g,果面黃橙色,果頂端平,果基部有不明顯的短頸,果基部放射溝紋較為明顯。果皮較粗糙,果皮厚度0.73 cm,較沙田柚皮薄,但果皮硬度較高;果肉淺橙黃色,肉質脆嫩化渣,囊壁較薄,汁胞大而多汁,風味甜而少酸,酸甜適中;夏蜜柚種子少,成片種植無核,混栽后單果種子數變異幅度為5~38 粒,種子單胚(圖1)。成熟果實可食率66.7%,出汁率32.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0%,可滴定酸含量0.47%,維生素C含量(ρ)為48.76 mg·100 mL-1,風味甜而少酸(表1)。與親本比較可以看出,夏蜜柚成熟晚,果實采收期從2 月下旬至4 月下旬,且4 月下旬采收的果實無枯水問題,品質優良,而沙田柚在重慶的成熟期在12 月中下旬,且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常伴隨明顯枯水現象。
2.3 生長結果習性
夏蜜柚豐產性較強,與酸柚砧木親和性好,3 年生株高3.4 m,冠幅2.7 m×3.5 m,樹冠圓頭形,結果后樹姿開張;4 年生平均株產43.1 kg,每666.7 m2按照5 m×4 m栽植密度栽培,產量可達1422 kg,比對照沙田柚產量高26.1%,5年生每666.7 m2產量1881 kg,比對照沙田柚增產20.6%。花藥表現明顯的敗育特征。種子少,成片種植無核,混栽后單果種子數變異幅度為5~38 粒。
2.4 物候期
夏蜜柚在重慶北碚地區春梢在2 月下旬抽發,3月中旬現蕾,4 月21 日左右盛花期,以春梢結果枝為主,花多為腋生花芽。第一次生理落果在4 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二次生理落果在5 月中下旬。夏梢抽發在5 月下旬,7 月底至8 月上旬早秋梢抽發,9 月上旬抽發秋梢。10 月下旬果面轉色,成熟期在2 月下旬,可采果到4月下旬。
2.5 適應性和抗性
夏蜜柚對炭疽病、潰瘍病的抗病性較強,抗寒性較強,果實掛樹性較強,冬季遇低溫,極少發生落果,落果率遠低于沙田柚。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定植
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排灌條件好的微酸性土壤建園為佳。砧木選擇酸柚或枳柚。栽植密度以5 m×4 m為宜。大坑栽植,并施足基肥,可用根系發達的無病毒的容器苗,定植后須保證嫁接口高于地面15 cm以上。成片隔離種植能夠顯著減少果實的種子數量,但存在果實大小整齊度差的問題,可通過配置授粉樹來增大果實,并使果形整齊一致。
3.2 整形修剪
夏蜜柚品種樹勢中等偏強,樹冠圓頭形,結果后樹姿開張。樹形以開心形為主,側枝在主干上錯位分布;在二次生理落果后應及時疏去一些畸形果和小果,以促進果實膨大;適度加大枝條間的距離,確保枝條分布均勻,以保證良好的通風以及光照條件;一般在果實采收后、春梢萌發前進行冬剪,并及時清除剪除的枝條和落葉,避免病蟲害在落葉內存留。該品種成熟晚,為保證果實品質和翌年的花量,秋梢的放梢時間應在7 月下旬。
3.3 水肥管理
根據不同時期對營養的需求而進行施肥,幼樹期以氮肥為主,促進樹冠的形成,成年樹以提高果實品質為主,需增施鉀肥、磷肥等肥料;為提高果實整齊度,應促使花期一致,可通過在春季萌芽前增施氮磷鉀復合肥促進枝條老熟粗壯;在秋梢老熟前應重視有機肥和復合肥的施用,以加速秋梢的老熟;定果前后需施有機肥以及速效磷鉀肥,提高坐果率;在冬季有低溫霜凍的地區種植,應在果實轉色前的10 月中旬噴施1 次0.3%的磷酸二氫鉀,1 個月后再噴施1次,以減少冬季落果。應在果實充分成熟的2 月下旬采收,以獲得最佳口感。最遲在5 月初采收,以減輕樹體的營養消耗。
3.4 適宜區域
該品種為晚熟柚類品種,從在重慶北碚多年的種植情況來看,均能安全越冬,冬季的落果很少,果實掛樹時間較長。為提高果實品質,推薦的最適宜種植區域應該是在年均溫18 ℃以上、冬季無霜凍或最低氣溫在-3 ℃以上且只有短暫時間的地區種植。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周開隆,葉蔭民. 中國果樹志:柑橘卷[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ZHOU Kailong,YE Yinmin. Fruit tree records of China:Citrusvolume[M]. Beijing:China Forestry Press,2009.
[2] 邱繼水,周碧容. 紅囊柚新品種正甜1043 的選育[J]. 果樹學報,2022,39(10):1965-1968.
QIU Jishui,ZHOU Birong. Breeding of a new red capsule pomelovariety Zhengtian 1043[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2022,39(10):1965-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