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軍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實踐鍛煉、專業訓練,注重在重大斗爭中磨礪干部,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這一重要要求,為新時代培養選拔干部指引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要著眼于加強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在重大斗爭實踐中育“良才”、選“良馬”。
斗爭精神、斗爭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黨員干部只有在復雜嚴峻的斗爭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才能真正鍛造成為烈火真金。
注重鋪好“賽道”。持續深入推進在重大斗爭一線大力發現培養選拔適應新時代要求優秀年輕干部的實施辦法,有計劃、有組織地選派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到招商引資、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中去,在經濟發展主戰場、基層實踐大熔爐中培養干部斗爭精神、錘煉干部斗爭本領。
注重定好“賽程”。對于選派到重點工作一線的干部,要堅持精準滴灌、靶向培養,聚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制訂干部學習培育計劃,重點培養干部的政治擔當之勇、科學決策之智、統籌兼顧之謀、改革攻堅之能、應急處突之略。
注重建好“護欄”。選派干部是前提,培育干部是關鍵,管好干部是保證。要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既注重抓早抓小,幫助干部在斗爭實踐中及時校準偏差、矯正方向,確保其始終走在正確的賽道上;又注重關心關愛,經常性開展談心談話活動,幫助長期奮戰在斗爭一線的干部緩解壓力、疏導情緒,確保其在賽道上蹄疾步穩、勇毅篤行。
察德辨才,用人之道。實踐證明,只有堅持把功夫下在平時、把焦點聚到一線,才能識“良馬”、覓賢才。
明確一線考核重點。把新時代斗爭精神、斗爭本領的內涵要求細化實化具體化,在一線著重考察政治定力,看干部是否始終堅定政治立場,是否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是否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著重考察能力擔當,看干部在面對突發情況時是否沉著應對,面對改革難題時是否善于破局,面對矛盾沖突時是否迎難而上;著重考察工作成效,不僅看干部干了什么、還要看干成了什么,能否經得起歷史、實踐、人民檢驗。
拓寬一線考核方式。采取面上訪談與重點了解相結合、查閱資料與蹲點調研相結合、實地走訪與隨機暗訪相結合等方式,深入指揮部、工作現場、前沿陣地、群眾家中掌握最直接、最鮮活的情況,考準考實干部在斗爭實踐中的具體表現。
健全一線考核機制。將一線考核與干部考察、平時考核、年度考核、綜合考核等有機結合起來,考核組應加強與被考核單位的對接聯系,以實現“考人”與“考事”相結合、察一時表現與看一貫表現相結合,從而真正發揮考核指揮棒、評判器、識別儀的作用。
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樹立鮮明導向、營造良好環境,是“賽場選馬”的關鍵點和落腳點。
堅持正向激勵。建立完善干部到基層磨礪、在基層成長、從基層選拔的培養鏈條,對于那些在斗爭實踐中有突出表現、作出重要貢獻的干部,要及時通報表揚,在職務提拔、職級晉升等方面優先考慮;對于那些具有斗爭精神,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的優秀年輕干部,要優先儲備培養、提拔使用;對于那些奮戰在艱苦地區、斗爭一線的基層干部,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給予傾斜,持續釋放正向激勵效應,以組織對干部的擔當推動干部對事業的擔當。
強化反向約束。對在經濟發展、基層治理等重難點工作中不敢擔當、不善斗爭、作風漂浮、落實不力,甚至弄虛作假、失職瀆職的干部,要堅決調整、及時處理、依規問責,推動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注重適度容錯。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健全完善容錯糾錯機制,為敢于“當先鋒”的干部鼓勁,為敢于“吃螃蟹”的干部兜底,為敢于“挑重擔”的干部撐腰,讓干部消除顧慮、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