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芳萍,劉 靜,張慧敏
(萍鄉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西 萍鄉 337000)
目前,國內外醫療機構臨床廣泛使用靜脈留置針[1],但留置針固定方法不當時容易引發堵管、靜脈炎、導管相關性感染等并發癥[2-3],進而影響患者的臨床安全,容易引發護理糾紛事件[4]。既往臨床針對護理人員開展的常規留置針固定培訓成果轉化效果欠佳,導致國內醫療機構留置針固定現狀與靜脈治療行業標準有著較大的差距[5]。為提高留置針規范固定率,我們將可視化標尺運用于留置針固定同質化管理中,有效地減少了留置針并發癥的發生,達到安全留置的目的,形成用眼指導手操作,為培訓成果轉化提供技術支持,達到同質化管理的目標,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可視化標尺通俗易懂、方便攜帶、成本低廉,適合在培訓與臨床工作中推廣應用,現將其設計制作及實踐應用情況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8月—2021年1月未應用可視化標尺的80 名護士為對照組護士,此時間段行留置針固定的427 例患者為對照組患者;2021年2月—2022年7月應用可視化標尺的80 名護士為觀察組護士,此時間段行留置針固定的436 例患者為觀察組患者。對照組護士男8名,女72名,年齡(33.36±3.31) 歲;受教育程度:本科49名,大專31 名;觀察組護士男5 名,女75 名,年齡(33.48±3.26) 歲;受教育程度:本科50 名,大專30 名。對照組患者男239 例,女188 例,年齡(52.56±12.39) 歲;觀察組患者男245 例,女191 例,年齡(53.14±12.45) 歲。兩組護士和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護士根據既往經驗對427 例患者(對照組患者,同一患者多次穿刺算作1 例)完成留置針固定操作,觀察組護士在此基礎上使用我院自制的可視化標尺,對436 例患者(觀察組患者,同一患者多次穿刺算作1 例)完成留置針固定操作。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初級設計制作可視化標尺時采用貼紙材質,大小為8 cm×10 cm,標示固定要點,貼于治療車上,方便操作時觀看。在實際應用后進一步對可視化標尺進行改進,用亞克力材質,大小為8 cm×10 cm,增加操作步驟標識,確保其經久耐用、攜帶方便、價格實惠。
第二,設計制作可視化標尺后對醫院護士進行使用方法培訓。采取實踐教育模式,在每日晨會上開展培訓,使培訓具備較高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并對培訓效果進行考核,保證全院護士共同掌握可視化標尺的使用方法。臨床實踐時,將可視化標尺放置在輸液護理收納盒中,操作時護士用眼指導手操作,可視化標尺時刻提醒、警示護士固定留置針操作的規范性,保證工作的標準化、同質化。
第三,成立外周靜脈留置針固定規范監督小組,小組包括護士長和高年資靜脈治療專科護士各1 名。每月定期檢查,不定時抽查外周靜脈留置針固定規范具體落實情況,建立抽查記錄本,制訂改進措施,持續改進護理質量。
第一,比較兩組患者留置針規范固定率。由監督小組對護士操作進行評定,留置針規范固定標準如下:采用無菌透明敷料以穿刺點為中心無張力粘貼,貼膜平整無卷邊;敷料外標注穿刺日期和操作者姓名;延長管U型固定,Y型接口朝外;高舉平臺法進行二次固定,固定后留置針肝素帽要高于導管尖端[6]。
第二,比較兩組患者留置針并發癥發生率。包括靜脈炎、導管堵塞、導管相關性感染、導管脫出、藥液外滲等。
第三,比較兩組患者對留置針規范固定效果的滿意度。采用評分判定方式評估患者的滿意度,由患者對留置針規范固定效果進行評分,分值為1~5 分,分數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評分1~3 分為不滿意,4~5 分為滿意。
第四,比較兩組護士對留置針規范固定培訓效果的滿意度。采用評分判定方式評估護士的滿意度,護理人員分別對培訓效果進行評分,分值為1~5 分,分數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評分1~3 分為不滿意,4~5 分為滿意。

觀察組患者留置針規范固定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留置針規范固定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單位:例(%)
觀察組患者對留置針規范固定效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留置針規范固定效果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士對留置針規范固定培訓效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士對留置針規范固定培訓效果的滿意度比較
近年來,外周靜脈留置針在全球醫療領域廣泛應用[7],多數住院患者在院期間至少留置一條外周靜脈導管[8],調查數據顯示國內臨床靜脈留置針使用率為47.1%~80.4%[9-11]。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指出留置針固定方法與導管留置相關并發癥密切相關[12]。國內臨床實踐也發現留置針固定方法不當會直接引發堵管等一系列并發癥,不僅對患者的連續治療產生影響,甚至會給患者帶來更多的安全隱患,因此目前臨床高度重視留置針的規范化固定[13-14]。
同質化管理主要是指患有同類健康問題的患者在相同醫療機構中任一科室均能夠獲得相同質量的醫療護理服務[15-16],在實現同質化服務目標時,務必要配合科學規范、制度標準的護理管理[17-18]。目前,靜脈治療護士對留置針固定的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不平衡[19],單純依靠常規的培訓方法往往無法得到滿意的預期效果,因此在留置針固定培訓工作中需進一步完善其具體方法[20]。采用可視化的管理方式能夠促進其工作流程標準化,最終達到同質化管理的目標。
臨床采用可視化的管理方式能夠通過人類基礎視覺通道獲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在人類五種感官認知功能方面,80%均來自視覺通道,借助視覺功能可更準確地傳達信息,保證高度認知效果。通過可視化管理模式促使所需傳達的信息直觀、形象地表達出來。靜脈治療護士操作時僅需依靠可視標識便能得知具體的管理規范,實現了一種“看得見的管理”方式。
我院采用亞克力材質制作出8 cm×10 cm大小、通俗易懂、方便攜帶、經久耐用、成本較低的可視化標尺(自制可視化標尺嚴格按照靜脈治療行業標準將留置針固定時的操作順序、規范固定要點進行標注,借助視覺傳達信息與認知,可操作性強),將可視化標尺運用于留置針固定同質化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留置針規范固定率,以達到留置針固定的規范化、標準化,有效減少堵管、靜脈炎、導管相關性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達到安全留置的目的;用眼指導手操作,形象且直觀,為培訓成果轉化提供技術支持,以達到同質化管理的目標,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適合在技能培訓與臨床工作中推廣應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留置針規范固定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留置針規范固定效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士對留置針規范固定培訓效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可視化標尺具備可靠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