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菊花,歐陽玉,徐桂芳
(1.興國縣婦幼保健院,江西 興國 342400;2.興國縣人民醫(yī)院,江西 興國 342400)
包皮過長、包莖、隱匿性陰莖等是男性小兒常見的疾病,如果不積極治療,嚴重影響成年后的性生活[1]。臨床治療此類疾病以手術為主,術后康復是一個多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包括心理功能、生理狀態(tài)等,且與患兒手術效果、康復進程及遠期預后密切相關。因此,在術后應采取合理的干預措施以達到最佳治療目的[2]。臨床通常采取心理干預、傷口及生命體征的觀察等常規(guī)措施,但由于手術部位的特殊性以及患兒年齡相對較小配合能力較差,導致內褲往往會壓迫傷口和尿管,患兒出現(xiàn)疼痛、出血等[3]。為避免術后因觸碰而導致的不良結局,我科自制改良塑料輸液瓶陰莖保護器方便患兒下床活動,避免衣物對手術切口的摩擦,達到更好效果[4]。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21年1月—2022年1月興國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兒陰莖術后患兒66 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改良組和對照組,每組33 例。改良組年齡(7.34±1.07) 歲,住院時間(4.32±0.34) d;包皮整形術22 例,陰莖畸形治療術11 例。對照組年齡(7.27±1.01) 歲,住院時間(4.21±0.11) d;包皮整形術20 例,陰莖畸形治療術1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興國縣婦幼保健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均行陰莖手術[5];年齡5~9 歲;患兒初次接受此類手術。
排除標準:合并腹股溝手術患兒;存在遺傳代謝疾病;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因個人原因未參加全程干預。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第一,醫(yī)護人員需要與家屬進行溝通交流,掌握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對患兒心理狀態(tài)有一定了解的情況下,依據(jù)干預計劃和患兒家屬的文化程度講解干預內容;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積極解答患兒家屬的疑問,盡可能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也可利用科室宣傳欄或健康講座、圖文并茂及現(xiàn)身說法等不同模式完成健康教育。第二,術后,每天2 次將傷口浸濕并用0.1%的碘伏清洗后保持傷口干燥,每天與患兒交談,以講故事、玩耍等方法分散注意力,減輕術后疼痛。疼痛劇烈的患兒應給予鎮(zhèn)痛藥,加強營養(yǎng)并避免辛辣食物。穿寬松的短褲,并經常更換貼身衣物,避免跑跳等劇烈運動,以防止傷口流血,直到傷口結痂愈合。第三,護理人員要指導患兒掌握正確的排尿體位,并告知患兒及其家長,當患兒有尿意時,要及時進行排尿。第四,術后可通過聽音樂、講故事等方式轉移患兒的注意力,減輕疼痛感;患兒保持安靜體位,減少傷口牽拉;患兒可每隔2 h下床走動10 min;耐心指導患兒家屬進行會陰清潔和誘導排尿;告知患兒恢復情況。第五,術后需觀察患兒的排便情況,指導家屬給予患兒腹部順時針按摩以促進腸道蠕動,對于術后2 d未排便者,可根據(jù)患兒體征予以開塞露協(xié)助排便;臥床期間觀察患兒有無腹痛腹脹等不適,記錄24 h尿量,嚴密觀察尿液顏色及總量,根據(jù)每日尿量判斷患兒每日需水量,若發(fā)現(xiàn)尿管引流不暢,及時給予生理鹽水沖洗尿管,避免飲水不足發(fā)生尿管堵塞。第六,出院24 h后對患兒進行電話隨訪,詢問患兒切口血運、疼痛、身體活動、傷口恢復等情況,并及時解答家長提出的疑問。
1.3.1 對照組未使用陰莖保護器
指導患兒做好自我保護,術后第3天返院行陰莖繃帶拆除,注意傷口有無滲血、水腫等情況。指導患兒家長在術后1 個月之后進行復診,并在術后的2 個月內均穿寬松的棉質內褲,以免因局部摩擦而導致不適甚至出血。對于合作意識較弱的患兒,護理人員可進行家庭隨訪。
1.3.2 改良組使用自制改良塑料輸液瓶陰莖保護器
準備一個空塑料輸液瓶(100 mL,250 mL,500 mL,根據(jù)患兒年齡及體質量選擇規(guī)格型號)、一根壓脈帶(長25 cm)及一根圓形松緊帶(長100 cm)。將空塑料輸液瓶正面及上端剪成最大直徑的橢圓形,破開壓脈帶。將破開的壓脈帶用雙面膠包裹在輸液瓶剪口。輸液瓶的反面用剪刀剪幾個直徑0.2 cm的小孔,輸液瓶上端兩側各剪1個小孔,松緊帶穿過上端小孔系在患兒腰上,根據(jù)患兒的腰圍可調節(jié)松緊度,減少活動和翻身對陰莖的摩擦,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可消毒浸泡重復使用(見圖1)。

圖1 制作陰莖保護器材料

圖2 輸液瓶正面及上端剪開和破開壓脈帶

圖3 破開的壓脈帶用雙面膠包裹在輸液瓶剪口

圖4 輸液瓶的反面小孔,松緊帶穿過小孔

圖5 制作完成品圖
觀察兩組患兒傷口觸碰引起的疼痛、術后躁動情況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疼痛程度:比較兩組患兒疼痛評分及疼痛呼叫次數(shù)。疼痛評分:于術后3 h,12 h,24 h,運用視覺模擬(VAS)評分表[6]評價患兒疼痛程度,該量表總分1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兒的疼痛越劇烈。
術后躁動:對陰莖術后患兒的躁動情況進行評估[7]。Ⅰ級:患兒在術后安靜,能夠配合后續(xù)的治療與護理;Ⅱ級:患兒存在輕度煩躁,間斷性出現(xiàn)躁動及呻吟等情況;Ⅲ級:患兒在未給予刺激時也會出現(xiàn)躁動,并出現(xiàn)持續(xù)呻吟;Ⅳ級:患兒出現(xiàn)劇烈掙扎及叫喊,需要用力按壓四肢。躁動率(%)=(Ⅲ級+Ⅳ級)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觀察兩組患兒創(chuàng)面污染、出血及切口裂開、血腫等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兩組隨術后時間的延長,VAS評分逐漸下降,疼痛呼叫次數(shù)逐漸減少(P<0.05);術后3 h,兩組患兒的VAS評分及疼痛呼叫次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2 h和24 h,兩組患兒的VAS評分均下降,疼痛呼叫次數(shù)均減少,且改良組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不同時間疼痛程度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躁動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躁動情況優(yōu)于干預前,且改良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躁動情況比較 單位:例(%)
改良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單位:例(%)
陰莖手術是小兒常見的外科手術,主要用于包皮過長、先天性生殖器官畸形等疾病的治療[8]。由于陰莖位置特殊,術后極易受到觸碰,易出現(xiàn)傷口開裂出血、分泌物增多等,引起疼痛,因此探索合理的干預方法對患兒的預后較為關鍵[9]。臨床通常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促進患兒機體的恢復,但術后傷口愈合時間較長;患兒自護能力較差,因觸碰等原因傷口不斷受到刺激,可能引起出血、創(chuàng)面污染等,進一步引起患兒躁動,并伴隨一系列應激反應,不利于整體療效的保持。因此需要借助外力,保護陰莖,減少不必要的傷害[10]。自制改良塑料輸液瓶陰莖保護器可對患兒會陰部傷口起到支撐、保護作用,預防出血和感染[11]。
疼痛是術后常見的癥狀之一,可導致患兒出現(xiàn)煩躁、焦慮、免疫力低下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變化,影響患兒術后康復,不利于早期下床活動[12]。本研究中術后3 h,兩組患兒的VAS評分及疼痛呼叫次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2 h和24 h,兩組患兒的VAS評分均下降,疼痛呼叫次數(shù)均減少,且改良組少于對照組(P<0.05),表明通過應用自制改良塑料輸液瓶干預可以緩解疼痛。可能的原因是:自制改良塑料輸液瓶陰莖保護器能夠隔離傷口與褲子之間的摩擦,避免由于摩擦所致的疼痛及再度創(chuàng)傷出血[13]。
本研究中,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躁動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躁動情況優(yōu)于干預前,且改良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改良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通過應用自制改良塑料輸液瓶陰莖保護器干預可以改善患兒躁動,促進恢復,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可能的原因是自制改良塑料輸液瓶陰莖保護器透明、透氣,有利于觀察陰莖的血液循環(huán),保持傷口局部透氣舒適[13]。自制改良塑料輸液瓶陰莖保護器能夠防止被褥或重物壓迫患兒陰莖,避免尿管受壓、彎曲導致尿液引流不暢,防止患兒因疼痛無意識地抓扯尿管導致切口污染及輔料脫落[14]。研究顯示[15],對陰莖術后的患兒應用改良陰莖保護套保護傷口,能夠提高患兒術后舒適感,防止抓傷和不小心碰傷傷口或撥出尿管引起疼痛,減少傷口交叉感染的機會,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常規(guī)護理干預通過糾正家屬的錯誤認知,護士有意識地改變思維方式,自覺換位思維,使患兒對術后恢復充滿自信,并通過情感傳遞提高護理滿意度。根據(jù)患兒的具體情況進行心理護理,關注手術前后患兒心理狀態(tài)的改變,并指導相關的預防措施,使患兒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11]。而且應用自制改良塑料輸液瓶陰莖保護器能夠提高患兒的整體舒適度及生理功能。
綜上所述,小兒陰莖術后通過應用自制改良塑料輸液瓶干預可以緩解疼痛,改善患兒躁動,促進恢復,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