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凱凱
樹要皮,人要臉,一個人活著不能丟了臉面。這是三叔經常說的一句話,也是他為人處世的原則。
早年,家里人口多,生活過得很拮據。三叔早早退了學,幫襯著家里做事。后來他出去打工、做苦力,攢了一些錢后,選擇學廚。學廚不需要太高的文化水平,只要肯吃苦就行,而吃苦耐勞正是三叔的長項。就這樣,在外漂泊十來年之后,三叔終于穩定下來。剛開始,三叔在一家飯店當大廚,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后,三叔回到家鄉,自己開了一家小飯店。
三叔為人善良、實在,又誠信經營、童叟無欺,飯店生意一直不錯。鄉親們家里遇事需要擺宴席,也會到三叔的飯店訂桌,或者干脆請三叔到家里去掌勺。除了主家贈送的煙酒之外,三叔從來不收取其他費用。三叔說,大家肯請他去,就是看得起他,給他臉面,他自然不能辜負。
然而,后來發生的一次意外,差點讓三叔丟了臉面。一個老鄉家里娶媳婦,請三叔去掌勺,食材是主家自備的,三叔只需要施展廚藝,把食材加工成一道道美味佳肴就行了。三叔的廚藝大家有目共睹,賓客吃得都很滿意,但其中一道紅燒魚卻翻了車——肉質松散,口感特別渣,而且魚腥味重,即使是用紅燒這種方法依然掩蓋不住。
雖然主家沒有說什么,但三叔卻感覺臉上掛不住。他復盤了自己做菜的步驟和用料,沒有找出任何毛病,最后,他把目光停在了魚身上。原來,問題出在主家采購的魚上面,主家貪圖便宜,買來的魚不新鮮。食材不過關,即使廚藝再高也無法挽回。
三叔完全可以跟主家解釋清楚原因,其實不用說,主家心里也有幾分明白,但三叔卻把責任都攬到自己頭上,并為此做出了彌補:邀請所有參加婚宴的人們到他的飯店吃飯,主菜就是紅燒魚。三叔說,自己這次失了水準,要補救回來。三叔的行為讓很多人不解,三嬸更是痛心疾首:“咱賠多少錢先不說,主要是你那么要臉面,這樣做豈不是承認自己水平差?不覺得丟臉?”三叔沒有說話,只是堅持自己的決定。
過了一段時間,三叔與朋友坐在一起喝酒,微醺的三叔對眾人說:“我經常說人得要臉面,臉和面看起來是一回事,但其實并不是。咱不能為了要面子,就不要臉。有時候,哪怕丟了面子,也得維護住臉。”一席話,說得眾人直點頭,心里對三叔佩服不已。
三叔說得沒錯,看起來他似乎丟了面子,但其實所有人都清楚,三叔最大限度地維持住了自己的臉面。